於都:「老行當」實現新智造 紡織服裝產業煥發新活力

2019-12-04   於都信息網1

導讀

彈棉花、做裁縫是我縣的傳統行當,全縣百萬人口中有近30萬人從事這一行業。近年來,我縣將紡織服裝產業定位為工業首位產業,以智能製造為核心創新業態,把低附加值的服裝產業升級為縣域經濟重要引擎。

在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客戶可以在線自行選擇不同的面料、顏色和相應款式,下單後數據直接傳輸到生產線。一塊塊布料按客戶個性化數據自動裁剪,再通過智能排產系統傳輸給合適工位。工人根據電子屏選擇布料和切片,智能化的生產線將自動準確地傳送到下一道工序的工人面前。

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智慧工廠生產總監 陳紅


「我們用6年時間研究消費者的穿衣習慣,投入了3個億完成了智能(生)產線的改造,現在我們的智能生產線既能滿足小單快返的柔性生產,又能滿足個性化的私人定製。另外,我們每一款衣服在不同的地區、不同時段都有銷售數據的精準收集,來指揮我們的線下生產,十分智能。」

贏家服飾不遠處, 坐落著另一家智造產業園,過去只做電商的廣州匯美時尚集團,2017年在我縣建立了脈動智能智造產業園,以銷售大數據指揮線下生產。走進脈動產業園辦公大廳,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更新著企業每款衣服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銷售數據,生產計劃據此及時增減,市場投放也因此精準布局。今年「雙11」當天,這家企業的服裝線上銷售超過1.46億元。

近年來,我縣以智能製造為核心創新業態,推動傳統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宣傳企業上雲、智能製造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轉型升級,搭乘數字化發展快車。指導贛州興雪萊、江西北陸、江西翡儷文德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培育一批智慧工廠、數字車間;同時向市工信局申報了兩化深度融合示範園區和示範企業,其中紡織服裝企業11家。

我縣還對企業購買智能製造設備,市、縣財政分別補貼20%,縣財政3年投入近30億元規劃建設服裝學校、人才公寓、服裝檢測檢驗中心、水洗產業園等13大公共平台,在政策和平台的推動下,「老行當」實現「新智造」,煥發活力。

來源:于都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鐘琴 於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