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外地的朱先生今年65歲,近期來株洲遊玩,突然出現持續性腹部疼痛,難以忍受。考慮自己老毛病——膽囊炎犯了,在就近醫院輸液消炎治療,但症狀並沒有緩解。
情急之下,家人將他送往株洲市中心醫院肝膽胰脾外科,而此時已是晚上。經檢查發現他已出現急性瀰漫性腹膜炎,CT發現膽囊周圍、肝周、腹腔、盆腔有大量積液。肝膽胰脾外科副主任馮斌分析患者急性膽囊炎,膽囊穿孔可能性大,需緊急手術治療。
在醫生詳細與家屬溝通病情後,連夜組織手術組人員為朱先生進行手術,術中發現其膽囊急性穿孔,大量膽汁流入腹腔引起瀰漫性膽汁性腹膜炎。
腹膜炎是由細菌感染、化學刺激或損傷所引起的外科常見的一種嚴重疾病。多數是繼發性腹膜炎,源於腹腔的臟器感染,壞死穿孔、外傷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肌緊張,以及噁心、嘔吐、發熱,嚴重時可致血壓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應,如未能及時治療可死於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可並發盆腔膿腫、腸間膿腫和膈下膿腫、髂窩膿腫及粘連性腸梗阻等。
所幸經積極治療,朱先生病情轉危為安,術後4天康復出院。試想若不積極早期手術,繼發嚴重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則可能危及生命。
據株洲市中心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主任唐才喜介紹,膽囊穿孔是膽道系統疾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膽囊穿孔的因素和膽囊本身的病變有關,如膽石症、膽道感染、膽囊癌、膽囊腺肌病、膽道創傷、藥物(激素類)和膽囊供血動脈損傷等,其中以急性膽囊炎並發膽囊穿孔最常見。
因此,出現膽囊相關疾病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膽囊病變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也是有指征的,需要專業醫生的評估。對於膽囊出現了問題,失去了正常的功能,經專業醫生評估已達到手術治療標準,此時應「權衡利弊」,該手術時就應果斷選擇手術,以免耽誤病情,引發更大的疾病。
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疾病的金標準。為什麼要切除膽囊,簡單理解就是膽囊出現了「問題」才需要切除,比如膽囊結石、膽囊炎等情況。膽囊結石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對於無症狀的膽囊結石,一般不立即行膽囊切除。下列情況宜採用手術治療:
膽囊結石逐漸增大至2cm以上。
膽囊泥沙樣結石,易引起膽管炎胰腺炎。
膽囊壁鈣化或膽囊壁明顯增厚。
伴發膽管炎或胰腺炎。
充填型膽囊結石,萎縮性膽囊炎,膽囊已無功能。
合併糖尿病等疾病。
超過1cm的膽囊息肉,建議行手術治療。
其實切除病變的膽囊一般對人體功能無明顯影響,這是因為膽囊切除後膽汁直接排入腸道參與消化功能,同時機體全身和膽道系統局部也可以通過代償,而適應沒有膽囊的環境。
目前,膽囊切除術95%-98%都是在腹腔鏡下完成,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所以如必須接受手術時也勿需過於緊張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