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李嗲嗲是個「老胃病」患者,這個胃病跟隨他已有30多年。可是,近幾個月來,他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飽脹不適等症狀,自行服用胃藥也不見好轉,子女都勸他去醫院做個檢查看看。
然而,這一檢查,查出的不是胃裡的毛病,他被確診為「癌中之王」——胰腺癌,而且已到晚期。
株洲市中心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主任唐才喜介紹,胰腺癌很容易被誤診為慢性胃炎,因為胰腺癌的症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飽脹不適等症狀與胃炎非常相似,而在行胃鏡檢查 時,相當部分胰腺癌病人也有淺表性胃炎。
就是這層"偽裝"讓胰腺癌繼續潛伏下去,發展壯大。但是隨著病情進展,類似胃病的症狀會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患者的眼球鞏膜發黃 ,小便顏色變為深黃色、紅茶色等,嚴重時全身皮膚也會發黃。
如果是胰頭癌,最突出的症狀就是無痛性黃疸,胰尾癌則一般無黃疸出現。
很多病人都是到出現黃疸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這時才找到肝膽胰外科專科醫生就診。但此時病人大多數已經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胰腺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胰腺癌的年發病率也較20年前大幅升高,每10萬人中就有超過10個胰腺癌患者。由於胰腺癌早期缺乏敏感及特異性的診斷方法,不易被早期發現,發現大都晚期,因此病死率高,預後極差,因此取代肝癌,被稱為新的"癌中之王"。
從目前來看,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幾類:
目前手術仍是治療胰腺癌的首選辦法,也是唯一可以根治胰腺癌的方法。
由於絕大部分患者在確診胰腺癌時已是晚期,當中僅有15%可以進行手術切除,但預後也並不理想。原因主要有:胰腺癌高度惡性;絕大多數胰腺癌因症狀發現較晚,使確診時已為晚期;胰腺的位置較複雜,周圍分布著許多重要血管,胰腺癌在這些重要血管周圍生長增加了胰腺癌根治術的難度;同時,晚期胰腺癌患者常伴有惡病質和劇烈疼痛,加速了機體的衰弱,降低了手術的耐受能力。
早診斷、早治療是對抗胰腺癌的法寶,早期胰腺癌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17%—35%。小於2CM的胰腺癌手術切除率可達97%—99%,5年生存率可達19%—41%。
專家提醒,年過40歲的人群,如果經常出現噁心、消化不良等類似胃病的症狀,而當做胃病治療不見效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仔細排查,看看是否是胰腺癌找上身了。
建議,60歲以上老人和胰腺癌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B超和腫瘤標誌物CA199檢查,可有利於胰腺癌的早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