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香港影壇,如果要評選最具影響力的中生代演員,那古天樂毫無疑問是最具競爭力的候選人之一。
影帝古天樂絕對是香港影壇如今的中堅力量
自1994年首度參演電影《男兒當入樽》以來,出道25年,拍片逾百部,其中不乏像《黑社會》這樣的佳作。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說,古天樂都堪稱如今香港影壇的中流砥柱。
《男兒當入樽》是古天樂的第一部電影
作為演員,從專業角度來講,古天樂有外形、有氣質、有演技、有態度;作為明星,場下的古天樂更是除了名的低調,不僅熱心公益,而且負面新聞極少。在如今烏煙瘴氣的娛樂圈,這樣的演員,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低調的「古仔」多年來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參加公益活動
然而,就是這樣一名電影界的「勞模」,為何常常給人「爛片之王」的錯覺?
接片太多。25年100部,這個產量和速度,即便是在香港,也算是相當震撼的了。而看起來古天樂似乎還沒有放慢的勢頭:2019年,古天樂的輸出預計將達到驚人的15部乃至更多。
2019年的古天樂開啟了瘋狂輸出的模式
多產帶來的第一個負面問題就是影片質量的良莠不齊,像《武林怪獸》、《神奇俠侶》這樣的片子實在是不應該接的。如果說早期多拍是為了儘快上位的話,那按道理來說:拿了金像獎之後,影帝選片的標準應該水漲船高才對。
像《武林怪獸》這樣的爛片其實是不應該接的
看看同樣是走「偶像+實力」路線的前輩劉天王,最拚命的時候也曾博得過「劉十三」的美名,但自從1999年憑藉《暗戰》勇奪金像影帝之後,劉天王接片也是愈來愈「少而精」了。
在最瘋狂的1989年,劉德華也曾一年輸出16部作品
多產的第二個缺陷就是精力的分散。一年只有365天,15部戲,意味著平均下來每部戲只有24天的拍攝周期,如此緊張的工作進度,即便演員再敬業,恐怕也很難確保每部戲都穩定在一個較高的水準吧。
另一方面,一個人的成功與否,除了個人奮鬥,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香港最後一個明星」——這是「伯樂」杜琪峰對古天樂最恰當的評價,這自然是對古天樂最大的褒揚,但恰恰也是古天樂最大的不幸。
杜琪峰堪稱是古天樂的伯樂之一
古天樂出道時,香港電影已然開始從輝煌走向沒落。這不是僅靠一個或者幾個人就能改變的大勢。試想:如果跟古天樂合作的是處於事業巔峰期的吳宇森、徐克、林嶺東等大師級導演,那我們或許能夠看到更多的類似於《黑社會》這樣的佳作吧!
古天樂出道時,香港電影已然開始走向衰落
說完了客觀原因,再來說主觀原因。
首先必須承認:就拍戲態度而言,古天樂基本上還是無可挑剔的。即便是在那些真正的爛片里,古天樂還是踏踏實實地去演,這和某些圈錢的演員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在《意外》這樣的低成本影片里,古天樂也同樣很賣力
其次,就演技而言,古天樂的天賦毋庸置疑。但與周潤發、梁朝偉這些前輩相比,在演戲方面,他還欠缺打磨。換句話說:作為演員,古天樂是比較好的;但作為影帝,他還不夠好。
古天樂的很多電影都給人很好但又總是差一點點的感覺
所以在很多電影里古天樂的表現都呈現出某種同質化的傾向:他對於角色的把握是基本準確的,在有些細節方面也處理得相當不錯,可以達到6到7分的樣子;但可惜的是,又總是難以有所突破,總讓人感覺差那麼一點點,所以又很難達到8分以上。
以古天樂的地位而言,像Jimmy仔這樣的經典角色還是太少了
演戲是一個耗費心力的職業:想要真正演好一個角色,甚至想要在表演方面有所突破,除了要有天賦,還要在身體和心理方面作出極大的付出。呂良偉拍《跛豪》增肥20公斤、劉青雲拍《目露凶光》「嚇壞」郭藹明、張國榮拍《異度空間》患上抑鬱症……每一個經典角色的背後,都有著其他人所看不到的付出。
為了突破,古天樂也曾在《門徒》里做出過努力和嘗試
古天樂是當下香港電影的一個縮影,在他之前,是早一輩的劉德華,和更早一輩的周潤發;而在他之後,似乎還看不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古天樂的「濫拍」似乎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但作為他的影迷,還是希望古仔拍片能夠少一些,精一些,這樣才有機會留下更多的經典之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