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程式設計師失業後送外賣謀生:人到中年,職場「狗不理」

2019-11-20     進擊的阿秀

昨天,我在脈脈上看到一個,哦不,一批蠻讓人驚訝的故事。

有一個騰訊的程式設計師,因為在工作中不爭不搶不站隊,也沒處理好跟領導的關係,常被領導說是假清高,處處針對他,大坑小坑都是他的坑,大獎小獎都是別人的獎,於是他一氣之下裸辭了。

裸辭一時爽,求職苦斷腸。

他沒想到,三個月後他仍然沒找到滿意的工作,但沒了進項之後壓力叢生。

有一次,他很偶然的跟一個外賣小哥聊天后,感覺送外賣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決定來體驗一下。

沒想到,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送外賣收入還不錯,乾了一個多月賺了2W 多。

他覺得現在還算不錯,靠送外賣養活自己,至少不用處理讓人頭疼的人際關係。

「裸辭」程式設計師兄弟曬單

也許會有人說,阿秀你就編吧,不用說騰訊的程式設計師,就算普通大廠的從業者,不少都是名校畢業、收入頗豐,再怎麼找不到好工作,也不太可能去送外賣吧(沒有歧視的意思)。

我原本也如是想,但是查了一下發現,不少網際網路人在裸辭、被裁之後,長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由於生計所迫,都在從事外賣員、快遞員、滴滴司機、便利店理貨員這樣的工作……

孫立一邊求職,一邊送外賣

深圳有個叫孫立的產品經理,被裁後一直沒有找到工作,沒了收入只好送外賣。他經常上午去面試,面試完回到城中村的出租屋休息下,下午和晚上送餐。

他說送外賣很辛苦,要不是山窮水盡也不會做這個,但為了吃飯也顧不了那麼多。幸好現在外賣單比較多,一天能賺200~400,送外賣的收入基本能抵消房租和日常開銷。

宋兵乙被裁半年後去便利店做了理貨員

還有一個叫「宋兵乙」的網友,被裁半年多一直沒找到工作。他閒了幾個月開始心發慌,就在便利蜂(便利店品牌)找了一份理貨員的工作,一個月賺七千多。

他說這份工作雖然賺的不多,但好在心不累,不像過去天天打雞血,最終卻大夢一場空。他依然覺得自己很幸運,被裁的時候好歹還有補償,但兩個月後老東家也黃了,後來走的兄弟們,連補償都沒拿到。

虎撲上,XXX總曬過的快遞單

還有虎撲上一位 35歲的兄弟,一年前還是月薪 2W 的XXX總,還拿過省委宣傳部發的「先進工作者」榮譽、某司「亞太地區社會化媒體傳播金獎」。後來老東家干倒閉了,他也失業了。

這位老哥每天狂投簡歷,找遍了過去的人脈關係,還是無路可走,最後只能去送外賣。他說目前也還算不錯,只要勤快一點,每個月能收入1W 左右。

他也有反思:35歲的老男人,沒啥特別技能,在職場上,絕對是「狗不理」的類別,不可回收的垃圾。

……

看完這些人的經歷之後,我發現他們普遍有一個特點,雖然普遍降薪進入一個不如原來「體面」的行業當中,他們反倒更加踏實、有韌性了,活得也更加通透了。

我想,這些人之所以越活越通透,恰恰就是因為看遍了世事艱辛,認清了很多人生悖論,原來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預期,都在此時被拋諸腦後。

01.

面子陷阱:你的任務是活下去,扎進土裡才能開出花來

職場半坡,你最大的任務就是活下去。

在這個年紀,你就要扔掉所有的年輕氣盛、矯揉造作,只要有利於你的成長和進步的,不管多髒多累的活,你都要儘可能的拾起來。

有個網友在孫立的帖子下面評論:如果你送餐遇到老同事、朋友,你不覺得尷尬麼?

孫立回答:飯都吃不上了,哪有時間考慮這些。

有人問出這種問題,我絲毫不奇怪。在我們這個人情社會裡,很多人把面子看得比天還大。

但也正是如此,很多人長期止步不前,覺得做這個太low,做那個太跌份兒,處處先「臉」後「活」。

特別是人到中年,很多人會自恃資歷、職位,拒絕接受新知識,拒絕向別人學習,拒絕干髒活累活,拒絕坦誠面對自己的錯誤。

說白了,還是被面子所累,但面子不僅不能當飯吃,還會阻礙你的成長。

這就像任正非說的,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活下去。

20年前,現在的華為董事會首席秘書江西生,去拜訪某縣郵電局局長,推門進去之後,都不敢看對方,滿臉通紅地把材料放在桌子上,說:「局長,這是我們公司的介紹。」沒等對方答話,就跑了出去。

任正非就是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不要臉才能進步

任正非要求進入華為的年輕員工,一切從0開始,全部要靠業績說話。所以,不管你是多麼的內向、自大、怠惰、虛榮,你都要戰勝自我,因為「不要臉才能活下去」。

當年那些進入華為的年輕人,就是在這句話的號召下,由一個個生瓜蛋子,變成了抗摔耐打的一員員虎將。

胡厚崑,曾經在廣西百色縣郵局走廊里等了2天,才有機會進門拜訪相關領導;

李健,在奈及利亞做產品,費盡周折才約上對方總裁,結果在總裁門口等了3個多小時,最後當人家上廁所時,堵在廁所門口,才見上一面;

魏承敏,在河南做售後工程師,曾經和同事連續三天三夜,在冰天雪地的鄉下,坐大巴、手扶拖拉機,晚上在礦山、村鎮為客戶維修交換機,餓了就在農戶家吃,睏了就在機房裡睡……

工作當前,臉面朝後。

這些年輕人的臉皮就這樣磨厚了,意志力也一步一步變得堅韌起來,個性也變得粗糲和「匪性」。

後來,江西生成了華為董事會秘書;

胡厚崑,成了華為現任副董事長;

李健曾創造了一年4億美元的業績,銷售連續幾年全球第一,成了西非地區部總裁;

魏承敏成了南太地區部總裁。

我越來越意識到,沒有成績支撐的自尊其實非常廉價,因為人在職業市場上的名片不是你的「硬氣」和「敏感」,想要證明自己永遠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用你的專業能力、業績,告訴世界「我可以」。

02.

性價比陷阱:資歷、級別上去了,性價比卻下來了

特別是在網際網路,近些年 35 歲危機之所以炒的沸沸揚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性價比陷阱。

什麼叫做性價比陷阱呢?

一方面,隨著工作資歷的增長,很多人的級別、待遇上來了,但是他們的性價比卻下來了:

他們已經不再是一張白紙,對新事物的的接受能力大大降低了;

由於身體和家庭的原因,他們很難把更多時間花在工作上;

很多「老人兒」比自己的領導年紀還大,成了難管的代名詞……

對公司來說,有無數更便宜、精力更充足、知識結構更新的年輕人,在等著接替這些中年人,特別是那些能力一般卻很昂貴的人,公司有足夠的理由替換他們。

「這種人(中年人)是最容易被清洗出去的。你的性價比是下降的。」

戴爾亞太區前銷售總監張思宏,曾在36Kr 的一次採訪中回憶, 由於IT行業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整體開始不景氣。再加上本土電腦品牌崛起,分割了老牌外企的蛋糕。雙重夾擊下,戴爾公司在中國開始走下坡路。

為了控制成本,戴爾組織了一次裁員,裁掉的大部分是中年人,他們都帶領著一個規模不等的團隊,他們的精力、學習能力已經不如年輕人,卻是公司最昂貴的人事資產。

一個40齣頭、在戴爾呆了8年的中層管理者,在被通知裁員後面無表情地詢問賠償金。為了體面,刻意表演著鎮定。

最後,這名員工還是沒忍住大聲質問張思宏:「你今天做的這些事,就沒想到有一天也會發生在你身上嗎?」

「很遺憾,他還沒有參透這個遊戲」,張思宏說。

這位被裁掉的員工所在的部門中,他年齡最大,拿著除了經理外最高的薪酬。「我也掙扎了半天,實在沒辦法。」

張思宏說自己分到了 5%的裁員任務,對方不被幹掉,自己就要被幹掉。

這個時代的中年人,處境有點尷尬。


行業正在迅猛發展,公司業務也在頻頻調整,適應能力下降的他們很難追上時代的腳步,當公司面臨變動時,他們作為昂貴的認識資產,很容易被當做「包袱」甩出去。

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年人進入到了管理崗位,脫離了一線業務,看起來當了「官」卻遠不如專業傍身,可替代性反而變強了,畢竟管理層來了又去,業務骨幹卻始終在那裡。

我認識一個百度的技術負責人,三十出頭就成了一個項目部的負責人,但有一次酒喝多了,他說他過得很慌張。

因為他發現自己走上領導崗位之後,脫離了一線,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開會開會開會,協調不同部門、產品線的關係和資源。

可能是因為技術出身,他總覺得自己這塊工作誰都能做,他說只有做項目、寫代碼能讓他有存在感,他更想成為業務尖兵,而不是只是一個管理者。

他說一旦遠離一線,就很難再回去了。

比如,技術發展得太快了,光他畢業的這10年,接觸到的計算機語言就換了十幾種。

20多歲的時候,他還能用一周學會一門語言。現在,他的記憶力和學習熱情都大不如從前了,一旦對技術有所生疏,想要再回一線就很難了。

當然不是說,你應該拒絕晉升,而是當你晉升成 Leader 時,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專業,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升了管理崗就算是上岸了,畢竟管理者來了又去,只有專業能力對你永遠忠誠。

03.

努力陷阱:看十年,勢在哪?

這個時代的聰明人,要明白人力有時而窮,並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穫的,看不到時代的風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努力,就死的越快。

事實上,那些混得好的職場人,往往也不是什麼三頭六臂的鐵金剛,無非就是抓住了時代的紅利,再加一點個人的努力和魄力,才成就了自己的百萬、千萬年薪。

說好聽點,是眼光好、魄力大;說難聽點,就是運氣好。

但不管好聽難聽,最後的得利者,往往就是這些能跟時代共進退的聰明人。

這就是為什麼,要培養看十年的能力,只有知道時代在哪裡漲潮退潮,你才有可能成功上岸。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作家思小妞就分享過她的第一位 mentor (導師)的故事。

這個前輩,從傳統日本相機製造行業,轉來做快消行業做運營。很多人對此表示疑惑,畢竟之前他在那家日企大公司做的很好了,何苦還要花幾年時間在一個新領域重新來過。

他說,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身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部門許久不招新人,招新人也得等「老人兒」走一位才能招一位時,他就覺得這個行業不太妙了,還是早點抽身轉型的好。

很多看不清大勢的人,並不是做事不勤勉、不努力,實際上很多公司即便是997,最終依然倒閉了。

特別是過去的 20年間,踩對時代節點,年紀輕輕就年薪百萬的人有不少,但是對時代發展置若罔聞,最終生活不如意的中年人,也有不少。

難倒前者就比後者優秀很多麼?我看不見得。

你個人的努力當然很重要,但也就是 「1+1」 級別的努力,永遠都是在原有基礎上做加減。

但如果你吃到了時代的紅利,那麼你的努力就會遇到「10x10」 級別的放大。

時代的浪潮聲聲不息,我們常能夠聽到時代的聲音,很多人無法抽身,只不過自我麻醉而已。

要麼是相信一個垂死的行業還有機會,要麼是堅信新行業的開拓者都會死在沙灘上。

04.

人生半坡的中年人,該如何跳出這三個陷阱?

1)要有直取核心的人生態度

我一直提倡,做事要有直取核心的態度,在萬千選擇中就選那個最實在、最有價值的。

比如做事,要看事情是不是有價值,如果有價值,千難萬難也要做;如果沒價值,再簡單、方便也不要做。

很多人的行為路徑就是,永遠做簡單的事情,而不思考是不是有價值,然後後悔。

2)越有本事的人,越不在乎面子,每個爺爺都是從孫子成長起來的

3)人生在世,就是一面自救,一面破敵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要想的是怎麼活下去,在這個基礎上,你還要好好思考如何破局。

有人需要去讀書,有人需要跳槽,有人需要認知升級……你需要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請你仔細研究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4)不管你升到什麼職位,都要儘可能的熟悉一線業務

就拿自媒體領域舉個例子,我最近發現很多老闆,雖然不寫稿、不排版,但是他們對後台的功能變化都非常熟悉,對稿子的問題也都能一針見血的指出來,熟悉離不開長期聚焦。

甚至有的老闆為了維持自己對內容和產品的敏感度,在公司的矩陣體系之外,還開了自己的個人微信號,勤勉發文。

5)及時清醒,立即止損

當你發現你所處的行業、公司、崗位,開始走不可逆的下坡路時,你就要儘早作出決定,儘快止損。

跳行業,要儘可能換行不換崗;跳崗位,要儘可能換崗不換行。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利用自己過去的積累。

6)專業要學習一輩子

7)寬視野,窄切口,深鑽研

這句話是著名史學大師趙儷生的治學名言,同樣也適用於職場。

意思是一面要關注大的經濟形勢、行業走向、業內標杆,一面要選擇一個易突破、易出成績的小切口,而不能面面俱到,儘可能的深入鑽研。

8)認識你自己

天地之間,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找到這個位置的前提,就是認識你自己。

你要明白自己適合幹什麼、想要什麼、能放棄什麼,每個人的工作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不必苛求自己面面俱到。

9)動不動委屈,是小孩子才做的事,世界不欠你什麼

這個世界上,大家各有各的難處,沒必要動不動就委屈,比你好的人有很多,比你慘的人也有不少,整天思考社會怎麼對不起你沒有意義,因為路都是自己選的,世界不欠你什麼。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人 40 歲還是單身,有的人 20 多歲已經成了單親父母,但大家不都那麼過來了麼。

與其花時間抱怨,還不如想想怎麼解決問題。

人生半坡,我們每個人的位置都有點尷尬,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但能發得力卻越來越小。

19世紀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在不朽名著《戰爭論》里講到將領的作用時說

「在茫茫的黑暗中,要能發出內在的微光。」

藉此共勉,人生如修行,希望正奮鬥、拼搏的你,在茫茫黑夜中,也能孕育出自己的「內在微光」。

*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OKEjW4BMH2_cNUg9W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