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賈玲又一次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高情商。
賈玲2014 年在金鷹獎上的一個救場視頻,被翻了出來。
賈玲上台前,場面有些冷,再加上是臨時救場,所以很多記者並沒有準備問題。
賈玲主動調侃自己,活躍氣氛:
都沒有問題要問我麼?我已經不火成這樣了麼?就沒有什麼緋聞要問我麼?
賈玲還主動調侃自己,給自己徵婚:32了,年紀不小了,記者朋友們要不要給我介紹男朋友,長得帥的優先。
現場各種段子頻出,原本又累又冷淡的記者們一片爆笑,場面一度失控。
到底有多火,你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就知道了: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在各大平台看了很多評論,出乎我的意料,在意見向來多元化的輿論場,雖然也有一些惡毒的言論,但網友們對賈玲普遍正面評價居多。
在知乎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討厭賈玲?」里,兩百多個回答清一色的說:不討厭啊,超愛她。
只有少數網友說超級討厭她:每次看賈玲都能笑出一臉褶子,而且她還比我可愛。
實際上,近幾年賈玲上熱搜的頻率一點不輸頂級流量,上熱搜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就像她說的「我是真愛這一行」,觀眾也是真的喜歡賈玲。
有一條評論讓人動容:這個胖子終於熬出頭了,看她紅真替她開心。
但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爆紅,更何況才華不像外貌一樣那麼容易被看見,性別、外形在喜劇界都占劣勢的賈玲,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經歷的比很多人想像的更多、更難。
- 01 -
一切堅持都源於熱愛:
扛得住八十一難,方才能立地成「佛」
賈玲 19 歲時,第一次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上。
那年夏天,賈玲收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相聲專業的錄取通知書,而姐姐賈丹則收到了中國傳媒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可是這個湖北襄陽的普通工人家庭,只能供得起一個人上學,再加上父母覺得「兩個人都在北京太危險了,家裡要有人。」於是相對保守的姐姐留在了老家,而賈玲則來到了北京。
賈玲熱愛喜劇,也有天賦,後來更是師承名門,拜在了相聲名家馮鞏的門下。
但在那個時代,對於想進入相聲行業的女性來說,這些優勢都不算什麼。
首先要直面的,是市場的衰落和生活的窘迫。
在零幾年,相聲跟很多傳統的曲藝形式一樣,江河日下。就連很多相聲前輩,都只能掛靠在體制內表演院團任職,謀個生計而已。
供大於求的相聲市場,根本沒有多餘的蛋糕分給新藝人。
賈玲曾經在節目上說,剛工作的兩三年,她也只能接到零星的工作,只好用跑劇組、在酒吧打工的收入「養」相聲。
最慘的一次,她不知道在表演時喝了多少酒,只拿到了 7 塊錢。
比賈玲大 5 歲的姐姐賈丹,為了供養賈玲,每個月800 塊的工資,都要抽出 500 塊接濟賈玲。
但生活還是很難,她只能在胡同里租一間每月 500 塊的小平房,一進門就是床,床邊還長著一顆大樹,房間僅有的柜子里,堆滿了相聲的DVD。
房間擠到什麼程度,「狗進來都得豎著搖尾巴」,賈玲開玩笑說。
冬天,連暖氣都捨不得開,她就撿一沓報紙蓋在被子上。
再怎麼省吃儉用也還是窮,有一次交不起房租,賈玲被房東趕了出來。那時候賈玲連飯也吃不上,只好賣掉自己的隨身聽,換來20 塊錢,買來鹹菜麵條吃了一星期。
有一次馮鞏帶賈玲演出,因為賈玲帶錯了衣服,馮鞏送賈玲回去拿時,才看到賈玲的困窘。馮鞏眼睛紅得難受,說我帶你掙點錢吧。那一年馮鞏帶著賈玲到處演出,才解了賈玲的燃眉之急。
馮鞏跟賈玲同台演出
這樣的窘迫,可能很多人都無法想像,但是賈玲卻堅持下來了。
更嚴重的,還是性別劣勢。
相聲傳承了十代,幾乎是女性的禁地,要殺入這個男性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曲藝領域,實在是不容易。
甚至賈玲剛出道時,她到了戲園子演出,才知道後台沒有女更衣室,她只能跑到女廁所換衣服。
這還不光是各種不方便的問題,更多的是相聲傳統和藝術形式的束縛。
陳佩斯曾經說過:「喜劇是把觀眾抬得很高很高,自己很卑賤很卑賤,我用我的卑賤來贏得觀眾的笑聲」。
喜劇的表現手法本身並不多,而在相聲行當里就更少,很多都需要拋棄自尊心,通過靠扮丑、自黑、自虐、調侃家庭倫理,造成情景和人物的反差。
對於觀眾來說,台上表演的是喜劇;但對於喜劇演員來說,這卻是的的確確地「悲劇」。
試問哪個女孩不喜歡美,要放下自尊心,惡搞和調侃自己,尤其艱難。而且很多梗,比如郭德綱、于謙常說的「我是你爸爸」等等,放在女演員身上,是不被觀眾認可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全世界範圍內的喜劇名家,大多是男演員的原因。
賈玲很多時候也只能站在男相聲演員身邊,幫對方鋪墊包袱,讓對方抖包袱。
賈玲當年中央戲劇學院喜劇班的同學裡,有三分之一是女生,而目前還活躍在舞台上的,就只有賈玲了,因為只有她邁過了這道坎。
命運決定你能遇到什麼機會,但你的選擇決定你能抓住什麼機會。
賈玲選擇留在自己喜歡的相聲行業,儘管壓力來自於四面八方。
後來賈玲把那一段經歷改編成了小品,她在表演的時候,努力的扮丑、自黑,靠著在台上吃辣椒、喝啤酒,用近乎自殘的手段來博觀眾一笑。
賈玲在《歡樂喜劇人》表演根據自己真實經歷改編的小品
她的男朋友說:你是個女孩,你根本不用這樣,我可以養你。還表示只要她放棄演戲,跟自己回家鄉,就一定會給她一個家。
有點委屈的賈玲,哭著說:「可是我真的喜歡啊」。
賈玲演完這個小品後,主持人問她:「如果有機會在選一次,在愛情和喜劇中間你會選哪個?」
賈玲笑笑:「不能兩者兼得麼?」
「不能」。
賈玲停頓了幾秒:「我是真喜歡」。
我在看賈玲的經歷時,常莫名覺得,她有點像《喜劇之王》里的尹天仇。
她對這個行業是真的喜歡,儘管天賦和才華暫時沒人看到,但是一直以超乎尋常的豁達和堅韌,在這個最初不怎麼待見她的行業里勤奮耕耘。
很多時候,我們放棄不是因為堅持太難,而是因為放棄太簡單。
但是賈玲不敢放棄,因為她知道一旦放棄,就再也沒辦法回到自己熱愛的喜劇舞台了。
困難有的時候像一根針,如果你的夢想只是泡沫,針一刺就破了。但如果你的夢想長在內心的最深處,任憑這根針刺得血肉模糊也不放棄,你才可能走到最後。
- 02 -
人生不設限,人生再難你也要死中求活
馬雲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大部分人,是因為看見才相信,只有少部分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對於很多人來說,人生恰恰就是因為不相信,所以才給自己設限。
你相信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
賈玲跟別的孩子不太一樣,她從小就有一種莫名的自信,相信自己未來一定能火。
賈玲有一次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自己從小就莫名其妙的自信:我19 歲那年,我就告訴我自己,我未來一定能火,我未來一定會很有錢,我未來一定會嫁個好人家。
這種自信,最早來自於她12 歲時的一次經歷。姐姐賈丹帶她去見一位表演老師,老師一眼就看中了她的長相。她又講了個笑話,一下就把老師逗樂了。老師說,她是干這行的料。
理想的種子,就這麼在心底種下了,只不過這顆種子從破土發芽,再到長成一棵參天大樹,著實慢了點。
賈玲進入相聲行業好幾年,生活都非常窘迫,一直支持她的姐姐賈丹很心疼,在家鄉交通局給她找了一份行政工作,希望她安安心心回來,上班過日子。
但是賈玲覺得「我這麼優秀一個人,為什麼要放棄夢想啊」。
她跟姐姐說,再給我一年,一年闖不出名堂我就回家。結果就是,一年一年又一年的拖了下來。
那時候賈玲的母親早已去世,長姐如母的賈丹,給賈玲下了最後通牒。賈玲哀求姐姐再給她一年時間:宋丹丹29 歲才上春晚呢,我賈玲27歲不火就回家。
但賈玲在北京實在太苦了,賈丹實在不願意讓她在北京漂著了。無奈之下,賈玲只好求救師傅馮鞏。
馮鞏請賈丹來北京,第一句話就說:你別讓賈玲回,你沒有看過她演出,她真是幹這一行的料。
馮鞏說:「我呢,也不能跟你保證別的,但是她干這行,還是能夠養活她自己,還是能夠自食其力。萬一你覺得她要是沒飯吃了,或者將來沒飯吃了,以我的能力,保證她有飯吃還是沒有問題的。」
話說到這個份上,賈丹只得放棄。好在轉機很快就來了。
與其慢慢等死,還不如死中求活。
人都說窮則思變,賈玲覺得與其在傳統相聲中等死,還不如創新一把,不管是找死,還是死中求活,總好過鈍刀割肉的等死。
賈玲為了擺脫傳統相聲對自己的束縛,提出了「酷口相聲」的概念,加入了舞台喜劇元素,利用了賈玲比較擅長的肢體動作和舞台表現能力,發展出了獨特的相聲劇。
儘管同行都不看好這種新形式,但也都承認女孩子說相聲只有創新這一條路。好在市場反響普遍不錯,2008 年賈玲改編的傳統相聲《大話捧逗》,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在北京各個小劇場,演出了 80多場。
賈玲再也不用把頭髮油光水滑的梳在腦後,演一個受氣的小媳婦兒了。
自信的賈玲,在這場求活之戰中,還將迎來更大的轉機。
2009年,賈玲和新搭檔白凱南,在中國廣播藝術團的晚會上演出《大話捧逗》,因為節目順序臨時調整,他們排在姜昆節目的前面。
姜昆隨口問,今天節目怎麼樣?
賈玲說,挺好。
姜昆問,適合上春晚嗎?
賈玲很自信地說,挺適合的。
姜昆一愣,沒想到客氣客氣她還認真了。幸好,節目演出效果確實不錯。
晚上10點來鍾,團里有人找到賈玲,讓她給姜昆回個電話。姜昆在電話那頭說,你這個節目確實不錯,我給你推薦到春晚。
順利通過審查後,賈玲和白凱南上了2010年春晚,登上了這個相聲藝人的最高舞台。
嘉玲和白凱南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此時的男女相聲走出了情侶戲的套路,而且,賈玲也不再是那個捧哏的角色,而變成了抖包袱的逗哏。那晚,也成了賈玲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也許你會疑惑,難倒只靠自信就夠了麼?自信的背後是「軸」,是始終保持「有心人」的態度,對表演一貫死磕。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賈玲就是這麼一個有心人。
2006年,央視舉辦相聲大賽,賈玲和搭檔王彤準備了作品《望夫成龍》。原本作品不成熟,王彤和很多前輩建議放棄,賈玲就天天纏著專業老師,買點禮物找上家門求教。
「她說她拉下臉找人家,我覺得,嗨,一個段子唄,不行就換一段。她不行,她覺得這個段子放棄可惜了。」王彤說。
「彤哥,我覺得堅持下去一定能成的,會火的。」賈玲給王彤提氣。
「軸」,王彤評價她。
但恰恰就是因為軸,《望夫成龍》拿下了專業組二等獎。
賈玲和搭檔王彤在表演
但就像郭德綱在《論相聲五十年現狀》中說的,「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但我愛它,誰他麼愛我啊?」
就算是有一腔孤勇,單槍匹馬的賈玲再怎麼創新,也很難改變相聲行業百年以來的傳統,很難打破觀眾對相聲的既有認知。與其死守,還不如再次死中求活。
2014 年,反覆思量的賈玲,跟搭檔白凱南說:哥,我弄不了相聲了。
賈玲開始轉戰小品和綜藝節目,腦子靈活、肢體動作誇張、觀眾緣極好的她,幾經輾轉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終於火了。
但是賈玲對與表演的軸一如既往,比如她會全程參與創作,還會兼顧服化道的選擇。
一個扣子不合適,她都會要求改掉,甚至為了喜劇的節奏感,她會精細到一個西瓜該如何擺、切開後分成幾瓣,每瓣有多寬,只是為了不耽誤包袱抖出的時機。
賈玲剛進入戲劇行業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一群男人里的那個花瓶,只能假裝溫雅賢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做大動作,現在花瓶碎了,她反而自由了。
- 03 -
物來順應的人生心態:
要麼接受,要麼改變
自從我開了「進擊的阿秀」這個公眾號,進入職場和個人成長領域以來跟很多諮詢者聊過,我發現很多人都缺乏一種人生態度,就是「物來順應」。
意思就是,你應該改變自己不想接受的,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
特別是當你無法改變現狀時,你就不應該總是背著過去的包袱,在後續長達20 年、30 年的人生長河中,總以「受害人」的姿態,對過去耿耿於懷。
否則,你要麼過的不開心,要麼因為對過去的糾結,喪失了真正的機會。
賈玲不僅在喜劇行業,乃至在娛樂圈都是個奇葩。
不僅僅是因為她胖,更重要的是她還有娛樂圈少見的樸實。賈玲的御用編劇孫集斌,就曾經很老實講,第一次見面發現「她長得有點像我四舅媽」。
這兩點個曾讓她如芒在背的「缺點」,過了很久才被發現是優點。
掉進塵土裡,那就在土裡開出花來。
賈玲的胖和情感問題,在任何採訪和節目中,都是繞不過去的兩個點。
就像沈騰說的,胖是賈玲的優勢,「男生喜歡她,女生也不嫉妒她」。
但是哪個女生不喜歡美,更何況賈玲上節目。還會遇到很多別的女性遇不到的非難和羞辱。
賈丹也一直擔心她,每次回家,賈丹都不允許她吃高熱量的路邊攤,賈玲曾氣得大哭。
賈丹還因為妹妹腿粗,「啪」一個巴掌就打了過來:你這能紅嗎?你這麼一個胖子!
賈玲決定減肥,她曾經有一個月沒怎麼吃飯,瘦了20斤,身體卻垮了。那次減肥留下了後遺症,只要吃飯不準點,她全身就會起一層紅色的包。
後來賈玲發現,雖然自己胖了,在節目上受到的調侃也多了,但是「胖」了的她卻反而火了。原來她瘦的時候,很多喜劇手段並不適用於她身上,現在胖了,舞台空間反倒更寬闊了。
但轉變也不是一下子到來的,2012年到2014年期間,賈玲在湖南衛視錄製《百變大咖秀》。因為錄製十分辛苦,每次錄完之後,賈玲就讓來自湖南的瞿穎帶她去吃夜宵。錄了兩年,賈玲胖了30斤。
賈玲在《百變大咖秀》模仿韓國女星全智賢
她後來發現,自己胖了之後,上台時觀眾一下就記住自己了。更關鍵的是,體胖之後賈玲抓住了這個機會,把原來節目裡嬌羞的小媳婦兒形象全都拋棄了,只留下了豪放的女漢子形象,從此走上了上坡路。
曾經也很愛美的賈玲,沒想到胖了反而火了,這時候她既不敢也不願減肥了,因為她也不知道自己瘦了還能不能被觀眾喜歡,她不敢賭。
在參加《歡樂喜劇人》時,別人同樣表演一個動作,觀眾不笑,但是賈玲表演出來就是滿堂彩,大家都說只有你能扭出可愛的感覺。
賈玲挺得意,喜劇演員的身體也是創作材料,她覺得與身體和解也不錯。那就不減肥了,她說。
這些年在娛樂圈摸爬滾打,賈玲看的也比較開了,她會調侃自己:至少我是個很紅的胖子。
讓觀眾笑,唯一的套路,就是真誠。
在央視《面對面》節目的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經問賈玲,「現在的你,已經找到了讓觀眾笑到套路了嗎?」
她直截了當的回答,唯一的套路就是真誠。
賈玲在央視《面對面》接受採訪
在浮躁、喧譁,常常需要圓滑的娛樂圈,這種品質少見又不合時宜。
以前,她不管走到哪都能跟別人打成一片,不管對方是劇務、編劇還是觀眾。但出名之後,經紀人要求她少沖別人笑。
在娛樂圈,明星跟別人要保持距離感,倒不是因為自恃身份擺架子,更多的是怕萬一有什麼話說錯了,就會造成各種麻煩。
賈玲過去確實掌握不好分寸感。
某次上真人秀節目,看到農村的孩子家裡窮,她凌晨趁劇組沒起床的時候偷偷對孩子說,我想供你上大學,給你買電視機。孩子都不好意思了,說我家有電視,為了節目效果藏起來了,我爸媽也供得起我上大學。
賈玲說「這是一場秀,而我過於真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觀眾們喜歡賈玲,恰恰不就是喜歡她的善良,和她的真實不做作麼?
她惟一的希望就是,「有鏡頭的時候,我就是希望我能讓觀眾開心。」
為了這個願望,她能夠放下一切尊嚴,解放天性,竭盡全力的給大家帶來快樂。
這背後是她簡單到讓人動容的初心「我不希望你像我一樣辛苦,我希望你能快樂。」
我曾經因為賈玲和沈騰開始追《王牌對王牌》,裡面有一幕情景讓我印象深刻。
言承旭很認真地對沈騰說:有賈玲,是你們隊的福氣。
我想說,在現在的娛樂圈裡,有賈玲,同樣是觀眾的福氣。
參考文獻:
《春晚面對面》;
《百變大咖秀》;
《王牌對王牌》;
《賈玲 夢露與青蛙》;
《賈玲,你別裝了》。
*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