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動畫《沉睡魔咒2》在本周上映。
不管是否滿意,看過的觀眾都不能否認,這是一部非常能夠帶動人情緒的電影。
對電影中兩個重要的主角,觀眾也給出了帶有非常強烈感情色彩的評價。
觀眾有多喜愛瑪琳菲森這個角色,就有多討厭愛洛這個公主。
一個是上個世紀的標準「傻白甜」公主,一個是曾經的經典反派「女巫」,正是這樣兩個角色,完成了迪士尼新時代公主的交接。
傻白甜過時了,強大獨立才是真正的公主。
有一位觀眾說,光是瑪琳菲森的大長腿就覺得值得票價了。但是,瑪琳菲森所具有的並不僅僅是大長腿還有盛世美顏,她背後所代表的還有新公主的形象和迪士尼的野心。
01
瑪琳菲森的前世今生
《睡美人》的故事家喻戶曉。
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它的來歷。
《睡美人》的故事最早出現在《鵝媽媽的故事》中。
它由法國作家家夏爾·佩羅以小兒子的名義收錄,出版於1697年。
故事的內容和我們今日所知的差別不大。公主被未被邀請的女巫詛咒,將要被紡車刺中死去,善良的仙女改變了詛咒,公主只會沉睡100年,最後將由一位王子喚醒。
在最初的故事中,瑪琳菲森又老又丑,因為住在偏僻的地方,國王認為她已經過世所以沒有邀請。
這個故事因為詛咒、公主王子、和沉睡的城堡等元素一經出版就風靡全球,並影響了數代人。
1890年的柴可夫斯基等人創作的芭蕾舞劇《睡美人》應該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之一。
但是,直到這個時候,「睡美人」的故事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
真正重新解構「睡美人」故事的,還是要到1959年的迪士尼動畫電影《睡美人》。
在被新思潮影響的美國,未從謀面就親吻女性然後結婚的故事已經不被接受。
所以,《睡美人》的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編。
公主被三個教母帶去森林生活,並在昏睡之前,認識了前來打獵的王子,並且陷入了愛河。
當然,更大的改編是瑪琳菲森變年輕了。
作為一個反派,她強大、智慧、美貌。
這部《睡美人》僅僅拍攝就花費了6年的時間。
但也因為時間過長,曾經的流行又變得過時。
女權意識的興起,讓這個單純又賢惠的公主人氣低迷,因為她的主動性實在太低了。
反而這位瑪琳菲森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哪怕,在當時她還是一位純正的反派。
其中,就包括安吉麗娜朱莉。
「當我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瑪琳菲森就是我最喜歡的迪士尼角色:我怕她,同時我愛她。」
於是,這位反派女巫,上位了。
2014年,迪士尼真人動畫《沉睡魔咒》上映,並且大獲成功。
瑪琳菲森也成為第一位由官方洗白的反派女巫。
在這部電影中,對「睡美人」的故事進行的全方位的顛覆。
瑪琳菲森也擁有了強有力的詛咒公主的動機,展現了她強大之外脆弱的一面。
同時,本身就人氣低迷的愛洛公主徹底淪為工具人,成為可有可無的存在。
從《冰雪奇緣》到《沉睡魔咒》,王子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徹底淪為花瓶。
真愛之吻,是屬於親情的(當然你有其他理解也沒問題)。
2019年,《沉睡魔咒2》如期上映,瑪琳菲森這個角色更是進一步得到擴展。
她有了同族,有了來源,原創劇情的《沉睡魔咒2》為了瑪琳菲森架構了一個全新世界觀的世界。
瑪琳菲森也正式從一位反派女巫成為了迪士尼公主之一。
02
人們為什麼愛瑪琳菲森
瑪琳菲森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甚至在她還是個反派的時候。
也許,在瑪琳菲森在王后舉行的「鴻門宴」中你就能get到了。
為了女兒頭上戴著紗巾的強大的驕傲的曾經不可一世的女王,手足無措了。
像不像每一個想要融入大家,卻又顯得格格不入的自己。
在現代社會,孤獨成了傳染病。
當每個人的個性越來越強烈的時候,理解他人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於是,孤獨成為了每個人都難免曾產生過的感受。
瑪琳菲森的孤獨感其實從「鵝媽媽」的故事開始就已經存在了。
每個人都被邀請了,唯獨自己被落下了。
這種感情的共鳴,是瑪琳菲森能夠讓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沉睡魔咒》系列中,這種孤獨感被加強了。
瑪琳菲森美麗、強大、智慧,但從小就不被理解,被視為怪物。
哪怕是養育十多年的女兒,也會因為一個蹩腳的陰謀,誤解自己。
同時對應的,又是這個驕傲的女王低下頭顱,為了愛努力融入人類社會。
同時,她還是設定中,最強大的存在。
不管是心理上還是倫理上,瑪琳菲森都無可挑剔。
再加上,飾演瑪琳菲森實在是太美了,她披散頭髮的那個回眸,電影院中就響起了一片讚嘆之聲(女孩子也很多)。
所以,人們自然喜歡她喜歡得理直氣壯。
同時,在第一部中靠和教母CP而有些微存在感的綠葉愛洛公主,在第2部中承擔著增加瑪琳菲森孤獨感的重任。
她的人設也從第1部的傻白甜進化成了第2部的白眼狼,人們有多喜歡瑪琳菲森,就會多討厭她。
03
瑪琳菲森這個角色究竟代表了什麼
在前文中,已經提到瑪琳菲森是迪士尼第一位成功洗白,並成為公主的反派女巫。
相信,隨著《沉睡魔咒》系列的成功,她不會成為最後一個。
而在《沉睡魔咒2》中,瑪琳菲森其實還承載著一個更加艱巨的任務,那就是編劇的野心。
迪士尼眾所周知拍攝的都是童話故事,換言之,主要受眾是青少年和兒童。
童話故事,自然都是真善美,故事簡單不重要,積極向上就夠了。
但迪士尼從來都是緊跟著時代思潮的。
說女權,它的公主們就一個個自立起來不需要王子。
說世界平等,它就每個故事各個膚色都要照顧一遍。
從《獅子王》《瘋狂動物城》等作品來看,迪士尼顯然不滿足自己的受眾只有小孩子。
但是,太過沉重的東西實在不適合出現在童話電影中。
於是,迪士尼的編劇們就在本身作為反派的瑪琳菲森身上實驗了一把。
可以看出《沉睡魔咒2》的中段,對於童話故事來說實在有些沉重和現實。
鮮血和犧牲換來的只有無力和無奈。
瑪琳菲森的族群和人類王國之間的戰爭實在很像是對北美發家史的影射(感興趣的大家可以查閱一下美國歷史,這裡不多贅述)。
《沉睡魔咒2》藉由瑪琳菲森構建了一個多元化多種族的全新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中,開始出現了一般童話故事中絕對不會出現的東西,那就是政治和厚黑學。
當然,在故事的結尾,不可避免地,《沉睡魔咒2》又回歸了傳統童話之中,好像那些鮮血那些犧牲那些死亡都不存在。
但這次嘗試,對於迪士尼來說,仍然非常的大膽。
大膽到,甚至中段的劇情會和結局有一個割裂感。
但是,這個童話一樣的結局,如果按照現實來說,也可以解讀為妥協,一種弱者向強者的妥協。
瑪琳菲森,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反派女巫,在每一部中都帶給我們全新的東西。那麼,如果還有第3部,她究竟能「飛」到多遠呢?這是一個讓人期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