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家報紙曾報導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名日本婦女趁幼兒熟睡之際外出購物,返家途中,在巷口與人閒聊,這時家中的幼兒醒來尋母,遂爬上陽台呼叫,不幸小孩一失足從陽台上墜落下來,但說此地,那時快,其母飛奔至樓下,奇亦般地接住了自己的孩子。按道理說三歲幼兒體重約十五公斤重,從五樓墜下,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在將近到達地面時的重量絕非常人所承受得了,況且這個人是個年近三十的婦女。
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轟動。後來新聞界還專門請來舉重運動員和賽跑運動員做了一個模擬實驗,結果都無法成功地接住也無法及時趕到出事地點。一個弱女子在奮不顧身的情況下,其運動技能的水平居然能遠遠超過訓練有素的運動員。
類似的事件也曾在英國及美國發生過。在一個夏天,美國一位殘障、一直以輪椅代步的年輕母親,在她孩子失足掉進游泳池的時候,她連人帶輪椅衝進泳池,救起了她的孩子,並隨即實施人工呼吸,救活了她的孩子。事後警方當局請這位母親描述她的整個經過時,她卻答不上半句話來。 而在英國倫敦的一場大火中,一名婦女竟可獨自一人左手扛彩電,右手扛保險柜衝出火場。事後,她在眾人的嘖嘖稱奇中,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從上面的幾個例子中,我們可以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人的潛能無窮。生活中和工作中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是不是「一定要」? 僅這個觀念上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人與人的差異。我想說的是,藍柯的家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放手去做,全力以赴,別管「能不能」。因為,你一定能的。(質控部 邱秋怡)
編後:
發掘自己的潛能,是挑戰。著名的醫學博士羅格·班尼斯特為了打破4分鐘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觀點,他堅持刻苦訓練,終於突破了自己,創下了世界上的第一人的記錄。他之所以能夠突破自己,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只因為他敢於挑戰權威,敢於超越自己,這一挑戰發掘了他在體育方面的潛能。
人的潛能如同大海深處的石油,豐富但又經常被人們所忽略。忽略它的原因大都是被那華麗的外表所迷惑而未去探求其奧妙,總以為它只是純粹的大海。其實不然、只要我們敢於挑戰,敢於探索、就一定能發現海底深處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