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高峰將至!這些小知識,長途「老司機」必mark

2019-10-03     健康南海

假期的腳步近了,更近了~

各位小夥伴是不是已經收拾好

包袱準備外出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了?

然而,每逢節假日開車出行,都離不開一個字:堵。長時間保持固定的開車姿勢,很容易導致腰肌、韌帶勞損,落下腰痛的毛病。出遠門,跑長途的「老司機」們一定要注意保護腰椎哦~

調整好汽車座椅高度和與方向盤的距離

上下調整座椅時,頭部與車頂之間要出一個拳頭的距離。

調節方向盤時,肩部自然向後靠,雙臂伸直後手腕處正好搭在方向盤上即可,這樣兩手臂活動自如,還能更有效的轉動方向盤。

開長途時,因為長時間固定坐姿,可在後背墊一個小軟枕,保持腰椎的生理前凸,減少後方肌肉和韌帶的負荷。

勞逸結合,不要一路強撐著開到目的地,每過2小時左右就進服務站休息一下。下車後,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扭脖子、扭腰、伸腿的全身運動。千萬不要強忍腰背部的不適

此外,

在出行路上舟車勞頓,難免會有不適,

建議大家要提前在車上準備一點應急藥物。

也許有些已經錯峰出行的小夥伴

一時忘記了這茬,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無論回家或是旅行,不少人都要一路奔波,很容易疲勞,還難以緩解。

取穴:位於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

暈車其實是搖晃的車身惹的禍,它使維持身體平衡的器官——前庭和半規管發出錯誤信號,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引起暈車。對付暈車嘔吐可以按揉公孫穴,可給身體解圍。

取穴:公孫穴位於人體足內側緣,在腳中拇趾後大約2寸左右的地方。

長途旅行,堵起車來有時甚至要在車上坐上一整天,吃進去的食物消化過程延長、速度減慢,如果飲食不節制或不潔凈都會增加腸胃負擔,稍重一些便會出現腹瀉。

取穴:要找左手的內關穴,把左手心向臉伸出來,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把無名指放在左手橫紋上,左手的內關穴就在食指的下邊。

秋季天氣也乾燥,回家路上喝水少,更容易引起的便秘問題,在進行潤燥食療的同時,還可以按穴。

取穴:抬臂,掌心向下,從掌腕背橫紋中點處直上量4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在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它的位置。

如果突然感覺心悸、心痛,用此方法可以在幾分鐘內迅速緩解前胸部的胸悶氣短、心悸、心痛的症狀。對於心臟供血不足,經常出現心悸、心痛症狀的人來說,經常彈撥極泉穴,不失為一個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

取穴:雙側上肢交叉,然後左手拇指置於右腋窩下,右手拇指置於左腋窩下,指尖到達腋窩的頂端,大拇指指腹自然對應的部位就是極泉穴。

秋季天氣乾燥、身體上火很容易誘發流鼻血。流鼻血後,可以按穴迅速止血。

取穴:兩耳尖連線的中點為百會穴(即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前髮際與百會穴連線的前1/5交點處即為上星穴。

打嗝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打嗝不止也挺難受,特別是在旅途中。其實可以揉按摩穴,從而達到治療打嗝的效果。

取穴:位於眉頭下方的凹陷處。

雖說放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經常放屁可確實夠尷尬的了。中醫理論中,有一個穴位對於消化不良、異常排氣有特別好的療效。

取穴:水分穴位在肚臍正上方約一指寬處。

歡迎關注南海區衛生健康局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南海」,感謝您閱讀到最後!如果您覺得文章內容對您有幫助,請您為我們加油,或者轉發給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給健康南海點

來源| 廣東衛生信息

編輯|健康南海微信編輯小組

聲明:

1.如需轉載本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原創圖文,請在後台聯繫小編處理;

2.除標註原創的圖文外,本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圖文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如因來源不詳,而無法標記來源和署名的,版權仍歸原作者;

3.凡本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圖文侵害到相關著作權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轉載,請及時聯繫時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予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D_GoG0BMH2_cNUgO3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