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睡眠是一項人體的主動活動,它可以讓我們恢復精力。相反,如果長期失眠,則會讓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無法正常工作學習。
明天是 3.21 國際睡眠日,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27% 的人都有睡眠問題,而這一節日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們對睡眠的重視。
在心理學界,睡眠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研究主題,本期《 0 時差心理快報》將會為你介紹有關睡眠的最新研究,以及有哪些實用方法,可以讓我們睡個好覺。
01
話題一:
睡前玩手機睡不好?這取決於你玩的內容
相信大家睡前都有玩會手機的習慣,總要刷一遍朋友圈、微博等各種社交媒體之後,才能安心睡覺。你可能知道睡前玩手機會影響睡眠,因為手機螢幕發出的藍光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進而讓我們睡意消退、睡眠延遲。
但實際上,有的時候我們卻很容易刷著刷著手機就睡著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來自英國林肯大學的心理學者們,對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探究。[1]
他們招募了 30 名睡前經常使用社交媒體的大學生,這些學生的睡眠情況較為正常,而且沒有服用助眠類藥物。
為了探究有藍光和無藍光的區別,研究者們給參與者們配置了相同的平板電腦和深琥珀色濾光膜,這個膜可以過濾掉藍光。
同時,他們給參與者一個虛擬的 Facebook 帳號,以便和他們自己的真實帳號作比較,來控制 「高喚醒」 和 「低喚醒」 水平。其中,高喚醒是指使用自己的 Facebook 帳號進行社交,低喚醒是指使用虛擬帳號登錄。
參與者分別在四個晚上的睡前,接受四種不同的條件:
1. 用正常的平板電腦,登錄自己的 Facebook 帳戶。(高喚醒、有藍光)
2. 用裝了琥珀色過濾器的平板電腦,登錄自己的 Facebook 帳戶。(高喚醒,無藍光)
3. 用正常的平板電腦,登錄虛擬的 Facebook 帳戶。(低喚醒、有藍光)
4. 用裝了琥珀色過濾器的平板電腦,登錄虛擬的 Facebook 帳戶。(低喚醒,無藍光)
在以上情境中看 15-30 分鐘,然後睡覺。
結果表明,在 「低喚醒無藍光」 的狀態下,參與者睡眠質量是最好的。然而,在正常使用社交媒體的時候,即使過濾掉藍光,睡眠質量並沒有得到改善。
也就是說,當藍光被阻擋以後,睡前玩手機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但這僅僅適用於我們玩手機時處於一種低喚醒的狀態,例如登錄虛擬的社交帳號瀏覽各種信息時,我們會感到 「無關痛癢」。
相反,當在使用自己的社交帳號時,我們會表現出各種情緒,例如看到朋友的深夜學習打卡,會很焦慮。
因此,只有一個人睡前對手機玩的內容沒啥興趣,生理沒有高強度喚醒時,過濾掉螢幕發出的藍光,才能獲得最佳睡眠。而如果看了刺激性強的內容,比如有人在他發的動態下留了感興趣的言論,也許他的興奮感會增強,更別說睡前看了槍戰的電影 ……
這應該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睡前想看看書學會習、背會單詞,很快就睏了 ……
02
話題二:
睡不好大發脾氣,睡得好提高數學能力?
美美地睡一覺,一天都能精神飽滿,做事效率也高。如果沒有睡好,一整天都恍恍惚惚 ……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 Zlatan Krizan 發現,當遭遇一些煩心事,哪怕是聽到噪音,那些每天睡眠不足(比如只睡 5、6 小時)的人,會顯得比往常更憤怒、更有攻擊性。[2]
也就是說,失眠會讓人在心煩的情況下更生氣,也會讓人更焦慮、更不熱情。
這是因為,缺乏睡眠會產生睏倦感,這種感覺和情緒反應聯繫在一起,會對心煩、厭惡的事更加敏感,產生更多消極情緒。
有趣的是,當一個人主觀上覺得很睏倦的時候,哪怕他實際上已經睡了很長時間,只要覺得自己沒睡夠,遇到煩心事,同樣會顯得憤怒。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有 「起床氣」 了。
睡眠不足除了會放大憤怒,還會影響記憶力。對學生來說,每天都需要學習大量知識,睡眠不足又很普遍,這該怎麼辦呢?
美國德州貝勒大學的 Chenlu Gao 等人發現,在睡著後播放古典音樂(蕭邦、貝多芬和維瓦爾第),能夠重新激活學生們白天的學習內容,他們的數學成績有明顯提高,特別是對於女學生,這點更加明顯。[3]
這是因為女性處理音樂的方式與男性不同。在白天學習的過程中,女生聽音樂的同時能夠保證學習的質量,但一般來說,男性很容易被音樂打斷,進而沒辦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學習。
因此,在深度睡眠中播放熟悉的古典音樂時,女性更能夠有效地識別音樂,重新激活了白天聽音樂時的學習內容,這樣會在睡眠的過程中,鞏固白天學習到的知識。
如果你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邊聽歌邊入睡,或許已經在無意中提升了自己的成績哦。當然了,如果你不喜歡這種方式,僅僅睡個好覺,就會對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03
話題三:如何才能睡得快、睡得好呢?
睡眠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有很多人卻因為睡眠受到困擾。如何才能保證充足睡眠,提高睡眠質量,保護我們的健康呢?
首先,在飲食方面,我們要少食用咖啡、茶這種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實際上,哪怕是下午喝的都有可能影響睡眠。同時注意睡前不要大吃大喝,夜宵會導致消化不良,飲料喝多了也會起夜。
其次,在作息方面,我們要有固定的睡眠時間表,午睡要儘量在下午 3 點之前。適宜的運動有益於睡眠,但要選擇恰當時間,睡前 2-3 小時就要避免運動了。
當然,睡前洗個熱水澡,創造一個黑暗、18℃ 左右、沒有電子產品的臥室都很重要。
除此之外,那些入睡困難,睡眠很淺、夜裡經常醒的人,又該怎麼辦呢?心理學上有個有效的方法:睡眠限制療法。
這個方法就是說,要減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時間,讓床只用來睡覺。就像我們看到床就想睡覺一樣,有時候哪怕坐在床旁邊的書桌前學習,也會學著學著挪到床上休息去了一樣,在我們心裡,「床」 和 「睡眠」 緊緊相連,如果晚上在床上一直睡不著,會非常焦慮。
所以一旦在床上翻來覆去 20 分鐘以上,還是睡不著的話,這個時候就起床做點別的事,直到有睡意再重新入睡。試圖入睡反而會更焦慮,反而更無法入睡。
當我們在心裡重新建立 「床」 和 「睡眠」 的聯繫時,慢慢地就能一想到 「床」,便有了睡意。
祝福大家都能睡個好覺~
- The End -
References / 參考的文獻資料:
[1] Bowler, J., & Bourke, P. (2019). Facebook use and sleep quality: Light interacts with socially induced alertnes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10(3), 519-529.
[2] Krizan, Z., & Hisler, G. (2018). Sleepy anger: Restricted sleep amplifies angry feeling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3] Gao, C., Fillmore, P., & Scullin, M. K. (2020). Classical Music, Educational Learning, and Slow Wave Sleep: A Targeted Memory Reactivation Experiment.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10720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5iUD3EBiuFnsJQVBt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