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中,解放軍除了行軍作戰,晚上怎麼宿營睡覺?

2021-03-09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對越反擊戰中,解放軍除了行軍作戰,晚上怎麼宿營睡覺?

自古以來,戰爭是殘酷的,而且發生戰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沒有時間規律,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戰鬥。而人在正常生活中,都需要休息,每個人在一天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睡眠質量的好壞也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在槍林彈雨的沙場上,行軍和戰鬥都對人的體力有著巨大的消耗,並且一直保持高度的緊張,想要保證一支軍隊有著超強的戰鬥力,就要保證部隊的官兵休息好,睡覺是一個頭等要解決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對外也進行了戰爭,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抗美援朝戰爭,那時候比較艱苦,我軍作戰裝備比較弱,就這樣也能打敗裝備一流的國家,我們靠著頑強的意志。而接下來最艱苦的就是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在越南山地和潮濕的環境中,解放軍是怎麼宿營睡覺的呢?

在戰鬥時候,由於戰況比較激烈,有時候需要換陣地,甚至一天要換幾個陣地,全員必須全部保持戰鬥狀態,根本來不及搭建帳篷,大部分時間都要在戰壕中度過。晚上宿營就在戰壕和防炮洞中度過。在戰地宿營時候,一般會有一米左右大小的防炮洞,人員可以在裡面坐著睡覺,下雨天時候穿著雨衣在裡面睡覺。可以拿一些雜物進行倚靠,或者拿一些樹枝作偽裝,這裡面睡覺還是比較安全的。這種宿營的方式比較簡便,戰士們除了戰鬥裝備,只需要塑料布防潮和一個毛毯即可。

除了戰鬥,還要防守陣地,廣大指戰員防止敵軍炮擊或者偷襲,通常是將漫長的戰壕分段用樹枝平鋪,上面蓋上茅草,草上再用土壓上,然後插上樹枝偽裝,這樣在陣地上面的戰士可以放哨,下面的戰士可以輪番休息。這種宿營的方式可以防止雨水的侵襲。雨水大的話,坑道內如果有積水,可以轉移到防炮洞內睡覺。大部分時間,防炮洞非常潮濕,戰士們拉起一塊塑料布,地上再鋪上茅草和塑料布,可以住宿。不下雨的時候也有在防炮洞口直接鋪上乾草,蓋上毛毯宿營。

當然也有邊打邊前進的階段,這個時候就是在散兵坑進行宿營。每2人挖一個長2米,寬1.2米左右的土坑,用樹枝偽裝,有點像二戰時期的散兵坑,這樣戰士們可以在裡面宿營。睡覺的時候,在地上鋪上一層塑料布,防止地面的潮氣,在塑料布上鋪上一層茅草,然後可以蓋上毛毯躺著睡覺。這種宿營方式構築比較方便,便於隱蔽和觀察,還能在戰鬥時候進行警戒和進攻。還能防止炮彈的殺傷,當然不能直接百分百防止炮擊,可以防止部分彈片的侵襲。

汽車兵的條件稍微好一些,住在駕駛室和後面的車廂內,當然也有一些士兵在車底下宿營。而兩輛車之間還能掛上吊床休息,這輛之間可以掛上3個吊床。吊床宿營方式相比在地面好得多,至少可以擺脫地面的潮氣,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離遠了,並且透氣性比較好。

所以說,在對越反擊戰時候,我軍的宿營方式由很多種,也正是因為在此期間的大膽嘗試,為我軍野戰宿營的探索積累了經驗。在熱帶地區的叢林,水氣比較大,雨水多,植被覆蓋率比較高,水資源豐富,也可以便於修建簡易的睡覺場所。並且利用雜草,樹葉,樹枝以及林木組成簡易的宿營場所,可以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之下,讓戰士們能夠得到更好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