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叫累,為何還去考銀行?本文應該被稱作雞湯文?

2019-08-17     學信金融考試

在備考銀行前,你是不是聽進了銀行的學長學姐,一副飽含後悔的語氣勸你不要進銀行?

有沒有聽到傳說:進銀行特別累?

我們都有耳聞,但是為什麼每年還有幾十萬的人去報考銀行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01.

行行皆辛苦

無論多麼讓外人羨慕的行業,行業人士往往都是在訴苦勸大家謹慎莫入的,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不僅僅是銀行。

微博上曾經有個段子,」你現在流的汗,是當年選專業的時候腦子裡進的水。「點進評論裡面看一下,你會發現,含淚點贊的涵蓋了幾乎所有的行業。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複雜問題,這裡我就不鋪開闡述了,我只說一個我個人認為最重要,或者說很重要的原因:

中國經濟根基很差,基數又大,在社會經濟各方面都落後西方已開發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情況下,作為一個後進者全力追趕,這個追趕的過程,一定是更痛苦的,不可能是西方國家那樣享受生活輕鬆工作。

所以各行各業都辛苦,都在加班,都在拚命,因為除了更能吃苦以外,我們也很難有別的獨特優勢來拉近與已開發國家的距離。

所以外行只看到行業的光鮮,而每一個行業內的人都會辛苦,而大家都以為這份辛苦是自己行業的問題,所以產生行業厭倦感。這個問題在當下,乃至相當長的時間內,除了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外,是無解的。

02.

人人都叫累

各個行業都是行業外看著羨慕,行業內叫苦連天,銀行相對來說更嚴重一些。

行業外看著羨慕,是因為在過去的這麼多年,報道銀行的負面消息,渲染銀行員工收入高這件事情,對媒體來說是政治正確的。其實我特別理解這點,因為在上面的管制之下,媒體能夠自由報道的領域並不多。

老百姓心裡也積累了一大堆對體制內窗口行業的怨氣,但是你說工商局稅務局這些領域,真能敞開了報道麼,或者說,報道了真正有用麼?

但銀行可以報道呢,而且報道了真的會有行長出來道歉呢,真的會開除人的噢,超解氣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銀行和中國男足的角色很像,就連對政治正確要求最嚴格的春節聯歡晚會,就連央視主持人都能隨意調侃男足,

同樣,中國經濟發展中給百姓帶來的諸多困擾,把它一併歸根到普通人很難理解的金融領域無疑是簡單易懂的。銀行什麼都沒做啊,就是拿存款人的錢放高利貸,憑啥拿這麼高利潤啊,吸血鬼。

可是,這個什麼都沒做,就是什麼都在做呢,這就是金融中介的作用啊,這個過程是很耗費人力財力的。

而且,銀行是高風險經營行業,看看鋼貿領域吧,一個黑天鵝風險,就足以毀掉一個分行一年的利潤啊。更不說倒霉的巴林銀行,一個百年老行,年年都被民眾指責高利潤吸血鬼,一個交易失敗,破產了...

民眾能夠理解看得到的實體商品,卻對無形的中介勞動缺乏認識。所以,我一直希望義務教育期間,能適當的加入經濟學常識課程,如果能有這樣的普及,能夠緩解大家對經濟很多不理解帶來的抱怨。

因為經濟現狀,任何行業都無一倖免的會很辛苦,銀行也一樣。沒進銀行之前看到的是肉,進了銀行體會到的是挨打,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圍城效應。

作為普通人,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去體會和感受,自己所在的工種正能量的一面,想明白工作不是目的,工作只是一個途徑,最終的目的,是讓自己好好生活。

最後,希望大家在看待和挑選工作時,不要再帶有色眼鏡,正視每一個行業,和每一個崗位。

說到這裡其實還是讓大家客觀的看待工作,畢竟每一種工作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價值。大多數人,找工作當然不可能抱著找舒適感的目的,只能抱著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遠大目標,期望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而已。

而銀行在社會上收入還算中上水平的行業,而且對於本科生來說,報考門檻並不高,所以這不是雞湯,這就是現實。

私信「20考銀行」領取筆試模考卷資料哦。畢竟距離郵儲銀行總行筆試只剩10天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otSXG4BMH2_cNUgVf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