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肉蒸飯是安徽蕪湖人早餐的不二選擇,更是聞名全國的蕪湖名菜

2019-11-05     咕嘟夜食

用六個字形容安徽蕪湖這座城市的景觀,那便是:「半城山半城水」;用一段話體現這六個字,那便是:「山中樓宇高,水邊柳絲垂;古塔飄晚鐘,長橋沐朝暉」。

詩仙李白筆下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描寫的便是安徽蕪湖人盡皆知的4A級景區——天門山景區。

北宋詩人黃庭堅寫的《赭山》:「汲綆愁冰斷,村醅怯路蹉。玉峰凝萬象,綠萼繞群螺」,記述的便是寒冬里蕪湖以赤鑄山為首的連綿群峰的美妙景象。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安徽蕪湖這座山水古城裡的「風味人間」。

天下第一——渣肉蒸飯

渣肉蒸飯是安徽蕪湖人早餐的不二選擇,更是聞名全國的蕪湖名菜。

第一次聽說渣肉蒸飯的時候 ,很多人都以為「渣肉」就是肉沫,其實這裡我們所說的「渣肉」,是大家都知道粉蒸肉,至於為什麼會叫它渣肉呢,我想的大概是因為美味的渣肉上面那一層泛著晶瑩光澤的渣渣模樣的東西而得名的吧。

渣肉蒸飯是安徽蕪湖人早餐的不二選擇,更是聞名全國的蕪湖名菜

渣肉蒸飯也叫小籠渣肉蒸飯,顧名思義這道菜是盛放在蒸屜里的。蒸飯用的飯是鬆軟白糯的糯米飯。

渣肉蒸飯的製作方法其實並不難,但十分耗時耗力。在做這道菜的前一天就需要將洗乾淨的糯米浸泡在水中12個小時之久。

第二天再將浸泡好的糯米進行淘洗撈出、瀝干,放入蒸籠中用大火蒸20分鐘,然後再靜置放涼。

渣肉蒸飯里的渣肉,是肥瘦均勻相間的五花肉,除了前期冗長的去腥步驟以外,還要加上適量的醬油、鹽、糖,最後不得不特別提一下的便是製作渣肉的靈魂,那便是安徽當地的紅腐乳汁了,最後還要再裹上一層渣粉。

沒有蕪湖腐乳就不叫正宗的渣肉蒸飯了,蕪湖的紅腐乳色彩艷麗,香味濃郁,這是因為其中加入了紅曲的緣故。

在每一道工序,每一味食材的配合下,將腌制好的五花肉,上鍋蒸上15分鐘,撈出後放到糯米飯上,再澆上一勺滷肉汁兒,美味鮮香,天下第一的渣肉蒸飯就出鍋啦!

人間美味——蕪湖蝦子面

問任何一位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蕪湖人,去蕪湖必吃的什麼?他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你一定要吃蝦子面!

蝦子面是蕪湖出了名的小吃,距今已有將近90年的歷史。

蝦子面也叫蝦籽面,蝦子面沒有蝦的身影,而是用長江青蝦的籽,配以用骨頭及多種調料製成高湯製成。

蝦子面用的面普遍是細面,必須是手工揉制而成的小刀面才可以,這樣面才勁道有韌性,彈牙又好吃。

看上去清湯寡水的蝦子面,卻體現了料理人的匠心精神。

一碗地道的蝦子面里採用的長江青蝦蝦子,是要專人特地去長江流域收購蝦籽,每斤蝦籽的價格至少要五六百元。

蝦子面不僅僅是一碗面,還是困難時期老一輩人記憶裡帶有情感的味道。因為蝦子面選材方面的特殊性,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只有生命或過節才可以吃上一碗珍貴的蝦子面。

蝦子面是蕪湖人記憶里的味道,也代表著中國人對美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這也難怪蝦子面別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這蝦子面里蘊藏著的風味人間,需要我們世世代代去品味與傳承。

揚名天下——煮乾絲

煮乾絲是蕪湖著名的傳統早茶茶點,也是淮揚名菜之一,在清乾隆時期就已經名揚天下。

煮乾絲既是一道湯品也是一道菜品,是用各種食材切成絲後放入鍋中煮制而成。配以薑絲、香醋等食用。口感綿軟鮮香,顏色鮮明斑斕,湯汁乳白醇香。

煮乾絲里的乾絲主要是腐乾、千張、火腿、黑木耳、冬筍、銀魚、口蘑等很多食材,刀切成1.5毫米厚的薄片,再切成粗細均勻、不碎不爛的乾絲,放入沸水中短暫浸泡兩三次,使乾絲增加強度與硬度,再瀝干水分,另用豬油淡湯滑鍋,放入食材加入高湯,待食材膨脹入味後出鍋。

清代惺庵居士寫《望江南》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描寫的便是一副當地居民吃乾絲的生動情景;清代《調鼎記》也記載道當時煮乾絲用料十分考究,除了常規要用的食材以外,還要加入蟶乾絲和燕窩絲等名貴食材。

湯底乳白,食材豐富的蕪湖傳統早點煮乾絲考驗的不僅是對料理人對食材的把控,還是對其技藝純熟的考驗。當一碗湯汁乳白,色彩鮮艷,纖細如麻的煮乾絲上桌的時候,怎能不讓人愛上蕪湖這座城呢?



一籠冒著氤氳煙氣的渣肉蒸飯,一碗看似清湯寡水卻回味無窮的蝦子面,一鍋色彩艷麗精益求精的煮千絲,都是前人留給後人的無限財富,是藏在這個古城裡的風味人間。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l78Pm4BMH2_cNUgRe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