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營銷人的陣地還能守多久?

2019-09-02     新零售有話說

我指的是營銷人。

這些人包括營銷專家、營銷諮詢機構、營銷老總、普通營銷人員和經銷商等。


那一代人,指的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也包括部分80年代的人。



當然這些人中也包括我。實際上,我從2012年就已經謝幕了。2014年就宣布退出傳統營銷,不再接單。實際上也無單可接,主動退出比被動有臉面。不是有人說,優雅地謝幕才見真格局。


這與那一代人的成就無關,與那一代人的智商和學識無關,只與時代有關。


有些企業因為業績原因,已經換上「少壯派」,但誰又能說「少壯派」不是傳統營銷人呢?



一個營銷人怎麼證明自己的價值?總得做一些對企業有價值的事。


怎麼證明有價值?硬指標是銷量和利潤,軟指標是轉型等。


從硬指標看,幾乎誰也無能為力。總量封頂,你能蓋得過大勢?你總不能說,因為我的價值,我們企業下降地比別人慢一點,我自己就不認同這種說法。


倒是結構調整,改善利潤是大有可為的,但是依照著傳統方法做升級產品鋪貨,幾乎都失敗了。我和史賢龍老師曾經寄予厚望的「主流換擋」也一樣,現在只能寄望「新邊緣崛起」了。


從軟指標看,向網際網路的轉型,對於傳統營銷人幾乎是兩個世界。有一個朋友說,現在是做傳統的不了解網際網路,做網際網路的不了解傳統。完全的雞同鴨講。



至少目前來看,很少能看到營銷人拿得出來證明自己能力的業績。



金煥民老師一直感嘆,他的一批弟子已經被打回原形。事實上,我與金老師何嘗不是如此。


即使是紅火如陳春花,我仔細看了她的系列文章,雖然融入了時代的東西,但骨子裡仍然很傳統。陳春花老師在新希望三年,雖然銷量下滑,但她志在轉型。轉型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一個大夫,治不了病人的病,就不要接病號。一個諮詢人員,解決不了企業的問題,就不要為別人服務。



我真是佩服,有的大夫什麼病人都敢接,有的專家什麼企業都敢救。不管是否救得活。


這兩年,有一批營銷專家還在自救。因為廠家已經不再信任。現在看來,分成制的諮詢服務和招商式的增量服務也很難再做下去了。


還有一些營銷人,抱著傳統方法不放,說什麼不是方法問題,是執行力的問題。我相信,執行力到位,可能會好一點,但不會從根本上好轉。


也許有用的只是傳統背後的思維,從方法層面,幾乎全部失效。



傳統人還沒有謝幕,只是正在排隊。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90後根本不跟我們玩,銷售隊伍後繼無人。


過去,無論我們怎麼說80後與眾不同,80後基本被傳統組織同化了。現在的90後,自己抱團,有些企業是純90後的組織,有些90後占主導的組織。他們已經開始拒絕同化,剩下的可能是傳統人被同化了。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傳統」,已經深入骨髓。


以我為例,出身於農業文明時代,成長於工業文明時代,現在進入了信息文明時代。


在工業文明時代,我就一直在反思,不管我們是教授、博士、老總等身份,我們骨子裡的東西,其實是農業文明的。說白點,就是農民意識,「小農意識」。不要數三代,我們這一代本來就是農民。


經常有人批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其實表象的差距背後是意識的差距。我們是混合著「農民意識」的工業思維,與西方全盤的工業思維的差距才是最大的差距。


也許個別人能夠跳出來了,比如馬雲就是60年代人。但是,一群人是很難跳出來的,一群人一定是有時代局限性的。


與90後相比,我們缺的不是網際網路工具,甚至不是信息文明的意識,我們背負著太重的「農民意識」和「工業意識」。所以,轉型才那麼沉重。




在時代過渡中,群體意識太強大了。


張之洞已經不錯了,他也只是講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是農業文明的,「西學」是工業文明的。但是,這已經是當時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了。


即便現在,仍然有所謂的國學大師認為「國學救管理」。國學的智慧有益,但國學總體上講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在生產方式上怎麼能適應工業時代呢?生活方式那是另一話題。


從工業文明時代向信息文明過渡,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這幾年,我也一直在自救。咱不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要麼成為「難民」(退休),要麼成為「移民」。


但是,移民很難,很難。


我身邊有一批極力融入網際網路的人,但真正完全融入的幾乎沒有。為了「移民」,換了不少圈子,向不少人學習。雖然別人沒有保留,但身為一個傳統營銷人,總感覺皮肉不是一體的。


更重要的是,沒人當咱的試驗田啊。網際網路的說法,不是想清楚了再干,而是在乾的過程中想清楚。


江小白是網際網路營銷做得很好的一家企業,陶總也願意開放了告訴大家,但有學會的嗎?


我最近特別感謝一家企業(不點名了,怕廣告嫌疑),願意一起試驗,願意從傳統營銷轉型網際網路營銷。


在這個轉型試驗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把網際網路僅僅視為工具,根本就用不好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與營銷結合,要全面系統地改變。



現在網際網路與傳統是兩個世界,打通的人極少。O2O的實踐,本來是線上線下一起做,但其實是網際網路人在做線下。這是很搞笑的事兒!


O2O的失敗,證明網際網路人搞通傳統也很難。


未來的商業只有兩塊,一塊是純網際網路,另一塊是傳統與網際網路的結合。當然,過渡時期肯定還有一塊是純傳統的,但這一塊在壓縮。



未來肯定會有一批既懂傳統,也懂網際網路的人,未來的主宰肯定是他們。


對於傳統營銷人,現代年輕一點的,基層一點的,可能希望還大一點。反倒是現在的傳統專家們、老總們整體比較危險。


也有人說,現在想換人,可是無人可換。



曾經熱過一陣子「溫水青蛙」,現在又再現了。


網際網路每隔一陣子就把傳統的「領地」切掉一塊兒,平台C2C,平台B2C,垂直B2C,B2B,微商,未來還有R2C,每切一塊兒,傳統營銷人就少一塊兒生存空間。


傳統人不會被顛覆,因為傳統還是最大的那一塊。但每切一塊,傳統的領地就少一塊。


每切一塊,就有一批人謝幕。


傳統營銷人的前景,就是看不到前景。


有人會突出重圍,但不會很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jA48WwBJleJMoPMW3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