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引領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

2019-08-27     新湘評論

近年來,湘潭市深入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掌握其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推動轉化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路徑、新模式、新動能,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之路。全市經濟增長加快由以投資拉動為主向投資和創新協同發力轉變,產業結構加快由以重工業為主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轉變,經濟發展韌勁增強、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等工作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創新推出的「產業鏈鏈長+產業聯盟盟長+牽頭銀行行長」的「三長」聯動工作機制在國務院大督查中得到肯定和推介。

突出「智能製造」,構建現代產業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湘潭市委深入領會總書記關於產業轉型升級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深刻認識到湘潭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城市,要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必須邁過產業轉型升級這道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直面傳統產業面臨的困境,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產能轉換推動升級換代;必須加快培育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打造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立足湘潭製造業基礎優勢,把握製造業發展新趨勢,堅定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贏得主動。為此,市委市政府堅持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經濟工作的總抓手,全力打造現代產業鏈。

堅持以智能製造為核心。實施製造強市、智能化改造等行動計劃,突出抓好重點技改和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建設,重點發展新能源裝備、海工裝備、先進礦山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支柱產業,加快製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級,全力打造「智造谷」。堅持以集群發展為方向。構建智能裝備製造和汽車及零部件、食品醫藥、信息技術、新材料「1+4」特色產業體系,組建18個產業鏈和16個產業聯盟,全力推動裝備製造、軍民融合、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堅持以產業園區為陣地。持續推進園區體制改革、機制變革,不斷強化園區政策支撐、優化園區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園區在全市產業發展中的主引擎作用。堅持以精準幫扶為抓手。實施「千百扶培」行動,圍繞打造「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百家重點行業標杆企業」,推行一對一幫扶,助推提升產業聚集力和企業競爭力。

深化「校地融合」,打造全面創新鏈,促進增長動能轉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湘潭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必須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重視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模式、轉換增長動能;必須牢牢把握「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主線,加快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生產要素向依靠科技創新轉變;必須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加快構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龍頭,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的全面創新鏈,為經濟轉型注入新動能;必須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關鍵支撐,以一流的創新人才占據創新主導權。為此,湘潭市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校地融合、產學研合作,打造全面創新體系,加快將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

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著力激發創新人才活力。出台人才新政二十條,構建聚焦創新、服務創新的人才政策體系,全方位吸引創新人才、創新團隊來潭工作。著力提升創新平台實力。積極推進院士工作站、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建成院士工作站15個、國省級創新、研發和孵化轉化平台162個。著力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加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創新發展基地,構建校地、校企「共生共榮、共建共享」發展格局。科技創新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3.8%。

聚力「招大引強」,完善重大項目鏈,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斷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實體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所在,產業項目則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過去湘潭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實體經濟,面向未來,依然要靠實體經濟贏得發展。近年來,在投資結構、投資規模、投資效益、投資貢獻的基礎上,擴大有效投資、產業投資仍是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以產業項目的大招引、大建設來積蓄勢能,提升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基於這一認識,湘潭市持續深入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以產業項目為龍頭,以實施「招大引強」行動為抓手,完善項目全程鏈式推進機制,不斷加大項目策劃、引進、建設、培育力度,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圍繞「500強」引項目。主動對接大企業、爭取大客商、依託大平台、藉助大院所,舉辦首屆潭商大會,積極參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招商活動,推行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隊」招商,集中精力引進了京東等一批龍頭型、基地型、帶動型重大產業項目。圍繞主導產業抓項目。聚焦「一谷三城」,以湖南省「5個100」和湘潭市「五個一批」重大項目為重點,加快推進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項目建設,新松機器人產業園、舍弗勒、湘鋼技改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吉利SUV、桑頓新能源三期、湘電艦船等項目實現竣工投產。圍繞補鏈強鏈育項目。推動產業項目向供應鏈上下游和價值鏈兩端延伸,實現產業項目相互聚合、融合和耦合,逐步形成了以鏈條推動項目裂變擴張的發展態勢。圍繞要素保障促項目。促進資金、土地、人才、服務向重點產業項目集聚,確保了項目建設有序有力推進。

堅持「改革破題」,優化營商生態鏈,提振區域發展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湘潭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先後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推進「放管服」改革等內容開展專題學習、深入研討,形成了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共識。全市上下進一步認識到,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一個地區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的綜合體現。經濟新常態下,營商環境直接影響客商投資意願,直接影響企業市場預期,直接影響區域發展活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高質量的營商環境來保障。在這一理念指引下,湘潭市委市政府堅持以改革為抓手,在完善政策體系、狠抓降費減負、優化政務服務、推進項目落地等方面積極探索、破舊立新,全力構建親商安商的生態鏈條,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激發了市場發展活力。

落實公平透明原則。出台《湘潭市優化營商環境28條措施》《湘潭市招商引資重大產業項目投資企業承諾制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持續提升行政效能。下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先手棋」,減少行政審批環節、優化辦事流程,不斷讓政府「放權」、對企業「鬆綁」、為群眾「解絆」、給市場「騰位」。全面優化政務服務。以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為基礎,以「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為支撐,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出台「親」的正面清單、「清」的負面清單,搭建常態化的政商良性互動溝通平台,制定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十個不准、十個停職」規定,規範政商交往行為,形成了與商為親、風清氣正的親商、安商、富商環境。

踐行「四責四諾」,扣緊擔當責任鏈,狠抓工作執行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要大力弘揚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的良好風尚,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通過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我們普遍認識到,部分工作推進不力、效果不佳,缺的不是思路方法,而是落實;缺的不是制度措施,而是執行力;沒有執行落實,一切都是空談。為此,湘潭市堅持把加強執行力建設作為最重要、最緊迫、最關鍵的任務,全面推行「依責承諾、盡責踐諾、問責督諾、全責履諾」,層層抓執行、強擔當、促落實,堅定不移把謀實謀準的工作落下去、把認定看準的事情幹下去,黨員幹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氛圍更加濃厚,幹部執行力不斷提升。

強化責任擔當。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增強「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以強烈的使命擔當推動改革再深入、實踐再創新、工作再抓實,為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動力。健全體制機制。實行「產業鏈鏈長+產業聯盟盟長+牽頭銀行行長」的「三長」聯動機制,促進了政企銀深度合作,形成了共促產業發展良好格局;實施市級領導聯點產業項目制度、「六個一」工作推進機制、「五定」問題交辦機制,項目落地成效顯著。狠抓目標考核。完善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匹配的績效考核和幹部評價體系,精簡考核流程,創新考核形式,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促進作用,有效推動了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營造了謀實策、重實幹、促實效的濃厚氛圍。

(選自《新湘評論》)

歡迎轉發點贊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本周熱文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不做官「了」主義的懶官庸官

  • 王光美:回憶我和少奇相識結婚

  • 築牢理想信念再出發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英模故里行】五嶺蒼蒼

覺得不錯!在看一下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d6-02wBJleJMoPMYFT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