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副院長張淼教授介紹,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潤燥養陰慎進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可補充夏季的消耗。如何科學進補才能起到養生的效果?
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可以補充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等具有清補功效的食物,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心境寧靜忌憂鬱
秋季情志養生方法:
- 要做到清心寡欲、心境淡泊,抱一顆平常心,利於神志安寧,收神斂氣;
- 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
- 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如打太極、八段錦等養生操放鬆心情;
- 培養興趣愛好,如琴棋書畫等陶怡情趣,可以有效地轉移注意力;
- 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香蕉等興奮神經,改善心境。
早睡早起防受涼
立秋後, 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 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10點入睡,早晨5~6點起床比較合適。早起還可以預防血栓形成,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也有一定意義。
適度運動忌過度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涼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
秋天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時期,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鍊以身體發熱,微微汗出,鍛鍊後以感到舒適為標準,可以選擇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
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後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多酸多魚忌辛辣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
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秋天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材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
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
專家簡介
張淼,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西醫結合基礎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導師,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黑龍江省首屆青年名中醫、黑龍江省五四青年獎章、哈爾濱市青年科技獎、哈爾濱市傑出青年人才項目獲得者。
記者 胥岩
本版編輯 胥岩 李菁瑤
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