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國家深陷金融危機,黎巴嫩鎊插水式貶值,物價直線飆升,黎巴嫩富人為免畢生積蓄化為烏有,紛紛斥資買豪車 、度假屋,甚至貴价藝術品,以投資作保值,意外帶動奢侈品及房地產市場逆市暢旺。
以位於首都貝魯特的畫廊 Opera Gallery 為例,今年頭幾個月的營業額急增了40%。Samer 與 Vicky Hrieky 這對夫婦最近就花了20萬美元,購買一件由義大利藝術家 Amedeo Modigliani 創作的雕塑。Samer 表示:「這是新的生活方式。雖不容易,但至少還有可能解救我們 …… 希望如此。」
據黎巴嫩銀行 Bank Audi 的報告,年初至今全國房地產銷售數字更漲近70%,銷售額在今年首兩個月內升至約18億美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前國際經濟學講師 Mike Azar 認為:「人們正試圖把錢從銀行提出來,儘可能用來購買任何資產,包括一文不值的公司股票 、房地產或紅酒。」
Robert T. 這位三子之父是其中一人,他把家庭帳戶內的錢提光,買了一間滑雪小屋 、一間位於杜拜的公寓,以及兩個在貝魯特高檔地區的商品房單位。「我寧願擁有一些實物,而非隨時會在銀行消失的錢。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從頭開始,因為這裡的錢已經消失。」
豪車銷售員 Philip Haddad 表示,現在顧客買的都是捷豹 、保時捷和路虎等豪華品牌。Bank Audi 更指出,自去年9月起客戶提款近210億美元,今年首三個月的存款比去年同期少近6%。
當地人對經濟如此悲觀,部分源於政局動盪升級。去年秋天,連場針對反腐的運動推翻了上屆政府,全國自三月中起又實施封城對抗疫情,更令金融危機火上加油。黎巴嫩過往能從沙烏地阿拉伯等盟國獲得援助,但海灣國家不滿真主黨在當地以及整個地區的影響力不斷上升,未有拋出救生繩。
傳統上,由僑民持續匯入的美元,一直支撐著黎巴嫩搖搖欲墜的經濟,如今這筆外匯也在日益減少。隨著資金流動開始枯竭,銀行鼓勵客戶以高達17%的利率存入美元,卻無法同時吸引新的美元資金進入本地經濟,結果自動櫃員機不再提供美元,存款人無法登入帳戶,美元在市面賣少見少,黎巴嫩鎊逐步崩潰。
央行行長 Riad Salameh 堅稱並無犯錯,指政界領袖才是罪魁禍首。今年4月,他在全國電視講話直言:「央行為國家提供資金,卻非花錢的一方。」但據政府提出的經濟復甦方案,近年該國金融系統損失近1,610億美元 —— 央行利用客戶存款,向政府「進貢」彌補貿易逆差後所造成的缺口。
這場金融危機衍生出新詞「Lollars」,形容被困在銀行系統 、卻占用大部分國家財富的美元。本地貨幣嚴重貶值,在黑市1美元兌換4,000黎巴嫩鎊,遠高於官方價1兌1,500。前渣打銀行黎巴嫩分部行政總裁 Dan Azzi 形容:「就像是『大富翁』遊戲里的錢。」惡性通脹更是「節節上升」。
智庫加圖研究所 Troubled Currencies 項目主任 Steve Hanke 估計,現時黎巴嫩全年通脹率高達181%。當地私人顧問公司 Consult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指出,糖及鮮魚的價格幾乎是去年的兩倍。當地智庫 Triangle 表示,全國逾1/5人口需花費收入的八成用於購買基本糧食。
面對「爆買」保值潮,黎巴嫩投資者遂把目光放在房地產。例如 Solidere 這間負責規劃和開發貝魯特中央區 、把殘破市中心改造為高檔購物區的公司,當有新物業推出,便見股價上漲。公司副總裁 Ghazi Youssef 估計,5月底銷售額達到3.1億美元,有助償還近5億美元債務的一大部分。「因特殊的經濟形勢,我們有很多交易都更快完成,現在我們的負債幾乎歸零。」
(撰文:ANN WONG @ CUP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