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每一個位成員都承擔著屬於自己角色的責任,一般來說,媽媽在家庭中對於孩子陪伴時間是最長的那個,而爸爸參與其中的時間卻是較為少數的。看起來像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合理安排,可事實是如果家庭中長期缺少父親這個重要的角色,會對整個家庭,對孩子的發展都帶來不利影響的。
其實有的時候爸爸們只是忽視了在家庭中還需要自己去扮演的角色,並不是故意而為之。我的髮小在聊天的時候就說,自己當爸爸了之後,越發覺得自己責任重大,於是在工作上更奮力,可是他卻發現,自己的老婆跟自己的吵架時說自己不夠照顧家裡,不夠體貼,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那個時候發小才意識到,原來因為自己在外的忙碌而忽略掉了家中對自己的需要,他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照顧不周會對孩子家庭的影響這麼大。
現實中有很多家庭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因為男人在外忙碌,多少會忽略到家庭的教育。這其中也有很多父親都不知道自己的忽略到底會對家庭和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1.影響孩子獨立的意識
很多孩子從小到大,和他在一起時間最長的是媽媽,媽媽對於孩子照顧是十分全面的,將孩子保護的也會很好,這會讓孩子處於一種安全被包裹的環境下。只有媽媽的陪伴而缺少爸爸角色的話,對於一個慢慢成大的孩子來說其實並不是最好的,因為他們太有安全感了,因為爸爸的參與可能會讓孩子逐漸產生獨立的意識,在面對外面稍微陌生環境時能增加勇氣。缺少爸爸的角色,會不容易讓孩子脫離母親的懷抱,獨立的去完成事情。
2.影響孩子對於生理和性別上的認知
這是因為,媽媽在生活中帶來的只有一種性別的角度,對於兩種性別的意識並不強。同時爸爸的缺席對於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就男孩子來說,爸爸的參與會讓孩子更加有男子漢的氣概,並且男孩子可能還會在小的時候模仿爸爸,把爸爸當作自己的偶像。長時間只跟媽媽接觸的男孩子,多少會缺少一些男孩子的勇氣和氣魄。而就女孩子來說,爸爸的存在會給予女兒更多的愛,因為一般來說,女孩子小時候都是跟爸爸比較親熱的,很多小女孩在小的時候可能因為爸爸的關愛和參與,長大後會受到爸爸的影響而去選擇擇偶對象,那些缺少爸爸關愛的女孩長大後,很可能會找偏父愛多一些,甚至年紀大一些的伴侶來作為童年缺失父愛的彌補。
在大機率下,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是遠遠少過媽媽的,這其中慢慢分析來不免有很多的原因導致了父親角色的缺失,以至於釀成了以上提出的一些不良結果。
1.外部環境工作的影響
在傳統的觀念里,爸爸是在外賺錢的,所以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當有了孩子後會選擇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模式。因為家中又有小孩要養,有一系列的開支,所以會讓爸爸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因此花費的心力和時間會很多。甚至有一些爸爸的職業,像類似於列車員、飛行員這種常年在外的工作性質,就更加導致了爸爸不在家的時間增多。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家庭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時間是較少的。
2.母親對於父親照顧家庭的要求偏低
這也是大部分家庭存在的現狀,很多時候媽媽會覺得算了,他在外掙錢我來顧孩子,也算分工明確了。但其實這種想法有時候是不太正確的,媽媽心中應該樹立起一個觀念,就是爸爸是需要承擔起在家中屬於他的那一份責任的,不應該慣著,在外多忙,家中也要儘自己的一份心力。由於媽媽對爸爸縱容,有時候會讓爸爸覺得,不管也沒事吧反正她都能做,這樣長此以往就非常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後面什麼事都要由媽媽來承擔了。
在家庭中,父母共同給予孩子關愛和呵護,往往能令家庭氛圍和睦,孩子從小在健全的家庭下成長,一般也會在性格的發育上是比較有自信充滿愛和正能量的。
1.媽媽要給予爸爸適當的支持
這就要求媽媽們一定要重視爸爸參與育兒的重要性,不要一味的把帶孩子的眾人扛在自己的肩上。當爸爸想要參與其中時,媽媽要去鼓勵他。因為爸爸的角色往往是深沉的嚴肅的,對於愛的語言表達會欠缺一些,有時候對小孩子的照顧就不會很全面,這時候媽媽可以幫一把,告訴爸爸照顧孩子應該考慮到哪幾個方面,你可以去做一些什麼事情。在媽媽的引領下,爸爸會更容易上手。
2.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
很多爸爸白天都是很辛苦的在外面工作,雖然很累,但是也儘量做到回到家後,可以陪孩子玩一會,或者在孩子睡覺的床頭做一個睡前小互動。在休息的時候,爸爸也可以發揮出屬於自己的優勢,比如做一些邏輯性強的遊戲等等。只要每天孩子都能感受到爸爸是在乎自己的,哪怕時間少一些,孩子也是能夠感受到父愛的存在的。
從性別生理的角度看,其實孩子天生下來就是跟媽媽稍稍親密的,這也跟母嬰臍帶相連密不可分。而父親由於沒有經歷過生孩子和哺育孩子的過程,所以在與孩子的聯繫上相對較弱。本來先天孩子對於父親的依賴度就沒有母親高,如果父親後期再不多關心和參與下,其實是十分容易導致父親與孩子的關係生疏的。而育兒這件事,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做好那麼簡單的,希望每位父親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調整自己的狀態,都能夠多多陪伴在孩子身邊,陪孩子一起長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