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鬧情緒,是家長用了錯誤的應對方式,家長需要這樣引導

2019-10-31   BaBa很忙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有情緒,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而家長們有時候往往不知道,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就誤以為孩子在撒潑打滾,這確實是對孩子不公平的。所以家長們也應該適當的了解一些孩子表達情緒的情況。

一、孩子強烈情緒表達的方式:

1.聲音:孩子往往會通過大哭大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進行一定的了解,孩子到底想要幹什麼?

2.動作:孩子往往在表達情緒的時候,伴隨著激烈的肢體動作,這個時候也需要家長們來進行,了解孩子想要幹什麼。

3.語言:有適當表達自己情緒的語言「這是我的」「我想要這麼做」等,也有傷害性的語言「你滾開,我不需要你管我」「你怎麼這麼笨?」等。

4.退縮:孩子自己躲在一旁默默流淚,孩子在旁邊不知道怎麼說話。

如果當孩子出現以上的情況的時候,這其實就是孩子正在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孩子還沒有學會如何更有效的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所以才會採取以上的方式。

這個時候家長們不要無視孩子的行為,也不要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批評。而是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學會更加有效的情緒表達方式。

另外有時候還是表達情緒的時候,很有可能不會只用一種方式進行表達,而是採用很多以上的方式同時進行表達。比如說孩子在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通過大吵大鬧,甚至有時候會和其他人產生肢體衝突,這些情況都是會有的。

而家長們這個時候就需要接納孩子可能有些過於激烈表達情緒的方式,不要對孩子的情緒表達加以訓斥或者是批評,有的朋友可能會讓孩子恐懼表達。

有時候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可能會有些過於激烈,但往往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們幫助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並且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

這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父母沒有掌握到正確的應對方式。他們大多會採用一些比較常見的應對方式。

二、常見的應對方式:

1.禁止孩子的行為。

等孩子出現大吵大鬧的時候,家長們很多時候都會因為不耐煩而對孩子表達出拒絕「不要再哭了,這樣很不禮貌」「你一定要學會乖一點,聽話一點」無論家長們用什麼樣的態度說出這種類似的話,其實都在潛意識的拒絕孩子表達情緒。而孩子往往才剛剛找到一個表達情緒的發泄口,卻被家長們拒絕或者抑制,這都是讓孩子無法接受的,之後孩子也會更加的情緒爆發,無法控制。

2.轉移孩子注意力

當孩子出現以上行為的時候,家長們往往會為了轉移孩子的情緒而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或許這種方法對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有所作用,但是當孩子長大以後,這種轉移孩子注意力的作用就會降低。並且會教會孩子們遇到想要表達情緒的時候,採取「迴避」「逃避」的方式,這也在無形中,讓孩子養成「逃避型人格」。

3.讓孩子「化干戈為玉帛」

再遇到孩子和其他人發生矛盾而情緒爆發的時候,家長們有很多都會採取讓孩子們「化干戈為玉帛」,友好和解的方式進行解決。其實無形之中這種方式已經表達出家長們正在否定孩子的情緒表達,並且還要求孩子能夠壓抑自己的情緒和別人和平友好的相處,雖然家長本意是好的,但是這未免有些太難為孩子了。

4.「舉重若輕」

當孩子迸發強烈情緒的時候,家長們有時候還會給孩子這樣一種回應「這樣也沒什麼的」「沒事沒事,一會兒就好了」好像是把當前的問題解決了,也讓孩子接受了這個結果。但好像又不完全是這樣。

以上家長們的應對方式,其實往往都是家長們面對情緒的時候自己的表達方式。但有時候適合大人們的方式不一定適合孩子。

例如以上的應對方式往往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們是在否定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傳遞出一種「發泄情緒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的印象、堵住孩子的情緒表達。

這樣的結果往往會讓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情緒表達,長期以往下去,也會讓孩子忽視自己正常的情緒表達。這樣的結果想必都不是家長們希望看到的。

家長們要明白

其實家長沒有明白,每一種情緒表達都是沒有對錯之分的。而每一個人也都擁有可以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而面對孩子的情緒表達時,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三、那麼如何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呢?

其實引導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幫助孩子表達他現在內心最真實的心理感受和情緒。只有讓孩子能夠真正的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

1.表達孩子的感受:

讓孩子能夠了解到自己想要表達什麼,讓孩子把自己的潛意識抒發出來,儘可能的把一些細節進行描述,這樣才能夠讓家長幫助孩子更好的疏解情緒。

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學會給自己發情緒進行命名,例如「我現在很生氣」「我現在很傷心」等等,讓孩子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2.還原場景:

在面對孩子強烈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還原複述過去發生的事情,讓孩子了解到剛剛發生了什麼,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處理情緒。

這個過程很重要,讓孩子學會複述,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一次次的將情緒進行表達。因為通過複述,也能夠讓孩子從情緒中進行療愈。

還原場景的方法有:

角色扮演

通過家長和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還原當時的場景,讓孩子回憶起當時發生了什麼。之後他就會從中得到啟發,慢慢的疏解自己的情緒。

遊戲

這種方式和上面的角色扮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這裡的遊戲更具誇張性,可以通過一些具有誇張的行為或語言將過去的場景進行還原,同時也能讓孩子的情緒在誇張的遊戲中得到釋放。

畫畫

可以通過讓孩子畫畫來還原過去發生的場景和事,之後讓孩子描述畫的內容,讓孩子可以在描述的過程中進行排解情緒。

裝作不經意和孩子談起過去的事情

這個過程就需要父母們多做一些準備,在和孩子談起過去發生的事情時,能夠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將孩子內心的想法表述出來。

很多時候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因為找不到正確的方法,所以很容易讓家長誤以為孩子正在無理取鬧,之後在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產生很大的矛盾,這是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家長們應該幫助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能夠獨立的將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對孩子日後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