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欲200億增持戴姆勒 汽車業年度「宮斗大劇」再添新劇情

2019-12-17     汽車大事記M


常以為宮斗只發生在影視劇和歷史中,沒想到現代商業社會也有類似精彩劇情。

北汽集團與戴姆勒奔馳的合資合作一直相當甜蜜,不料去年年初吉利汽車半路殺出——入股且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對於北汽來說,這如同自己與戴姆勒的婚姻中多了枚"小三",令自己這個"正宮"寢食難安。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據路透社報道,北汽集團計劃增持戴姆勒5%股份,加上此前持有的5%股份,希望藉此超越吉利的9.69%,成為戴姆勒的最大單一股東,以此捍衛自己的地位。

自從我國汽車業放開外資股比限制之後,"宮斗"橋段頻頻上演,目前來看,北汽-戴姆勒-吉利的三角戀情無疑是關注度最高的。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退休在即,為何在卸任末期一定要增持戴姆勒?在全球汽車業電動化大潮之下,北汽花費巨資增持戴姆勒股份難道就沒有風險?


暗流涌動的"三角戀"


如果不是吉利橫插一腳,北汽與戴姆勒算是高枕無憂的。

自從2003年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北汽與戴姆勒一直情深義重,恩愛有加,2005年產下的"愛子"北京奔馳也一直很優秀,產銷量節節攀升,利潤貢獻連續多年位居國內汽車合資企業之首,沒讓兩口子失望。

但在吉利汽車2018年2月收購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並成為戴姆勒最大單一股東後,北汽的地位開始動搖。

最近一年,吉利和戴姆勒互動頻頻,先是成立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再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聯合運營Smart品牌,雙方的合作逐步加深。

儘管今年7月收購了戴姆勒5%的股份(包含2.48%的直接持股以及獲得額外等同於2.52%股份投票權的權利),但北汽目前只是戴姆勒的第三大股東,戴姆勒如果選擇與吉利另外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北汽不一定攔得住。

德系豪華三劍客中,奧迪除了原有的合資公司一汽-大眾之外,還成立了上汽奧迪用以生產銷售奧迪品牌乘用車(計劃2022年以後推出新車),也就是說擁有兩家合資公司;而寶馬和戴姆勒除了各自的"正室"(華晨寶馬和北京奔馳)之外,都另有一家合資公司生產銷售子品牌。

其中,寶馬是與長城成立光束汽車生產銷售MINI電動車,戴姆勒則是與吉利共同生產Smart,不同的是,MINI早已逐漸成為寶馬重要的利潤支柱,而平均每年虧損數億歐元的Smart是個賠錢貨,前途未卜。

也就是說,同樣在中國市場,寶馬和奧迪都將有兩家合資企業賺錢,而戴姆勒還只能靠一家合資公司盈利。

企業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眼看著兩大對手在華都有了兩個得力幫手,說戴姆勒沒有想法,很難讓人信服。


迫不得已的北汽


複雜的三角關係中,北汽的危機感顯然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自主品牌未成氣候,北京現代銷量持續低迷,自己目前的利潤幾乎完全靠北京奔馳。對於北汽的發展來說,北京奔馳的穩定無疑是"壓艙石"。

北京汽車(01958,HK)發布2018年財務報告顯示,北京汽車2018年營業收入為1519.2億元,毛利370.1億元,凈利潤為44.3億,無論收入還是利潤的增長,基本主要來自於北京奔馳的貢獻。

北京汽車包括北京品牌、北京奔馳、北京現代、福建奔馳四個業務板塊。財報顯示,北京奔馳2018年收入1354.15億元,同比增長16%,占北京汽車2018年度總收入的近九成。利潤方面,北京奔馳2018年毛利為405.23億元,高於北京汽車370.01億元的總毛利。

可以看出,一旦與戴姆勒奔馳的關係出現任何變動,都是北汽承受不起的。所以,穩定與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的合作關係,是北汽的頭等大事。

如果能夠成為戴姆勒的最大股東,獲得參與戴姆勒未來戰略規劃的機會,無疑是北汽穩固自己正室地位的最有效解決辦法。

如能將手中的戴姆勒股份增持至10%,北汽將超過吉利所持有的9.69%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的單一股東。北汽還希望獲得戴姆勒監事會的席位(吉利目前還沒有監事會席位)。

這樣一來,對於北汽來說,能夠大大增加與戴姆勒合作的話語權,成為後者在中國最牢靠的合作夥伴,從而保證對合資公司北京奔馳的技術和產品等方面資源的投入,能夠掌握北京奔馳的命運,也相當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當然,彪悍的吉利也不是好惹的。對於持有戴姆勒股份一事,吉利控股一直對外強調自己不是玩風投,而是打算"長期持有"。

北汽-戴姆勒-吉利的"三角戀",是一場圍繞利益展開的博弈,北汽增持戴姆勒股份,只是這場宮斗劇的其中一段戲,未來劇情如何發展,還存在許多變數。但就當前來說,北汽這個"正室"不得不走這一步棋。


All in的巨大風險


結合此前放出的風聲,北汽集團增持戴姆勒股份的消息可信度很高。因為,在今年7月份收購戴姆勒5%的股份後,北汽就曾表示有意繼續增持這家德國豪華車製造商的股份。

據悉,滙豐銀行正在協助北汽增持戴姆勒股份。根據戴姆勒的消息,截至11月15日,滙豐銀行通過股權互換直接持有戴姆勒5.23%的投票權,此前北汽就是通過滙豐銀行購買戴姆勒股份的,北汽要將手中的戴姆勒股份增持至10%,從技術角度來說難度不大。

但北汽選擇這條路,也是有風險的。

雖然貴為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之一,而且還是內燃機的發明者,但戴姆勒在汽車行業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壓力並不小。

2018年,戴姆勒的營業利潤為111億歐元,同比下降22%,稅後利潤更是大幅減少近三成至72.5億歐元。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戴姆勒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的利潤也出現兩位數下滑。

在向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戴姆勒目前並沒有展示出自己在內燃機上的天賦和優勢。

電動汽車不再需要內燃機和變速箱,最看重的是軟體。特斯拉單憑純電動車就能在全球累計售出80萬輛車,是因為其擁有出色的軟體能力、電池管理能力。相比之下,戴姆勒一直擅長的是硬體,在軟體方面並沒有過人之處。

這意味著,一旦戴姆勒在汽車轉型洪流中落後,北汽也將承擔相應的風險。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時間,戴姆勒的股價就下降了36%。按目前的股價計算,2018年年初以90億美元左右買入戴姆勒9.69%股份的吉利汽車,這項投資已經浮虧近40億美元。

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北汽集團此前為持戴姆勒5%之股份投資了近200億人民幣,加上這次增持5%所需資金,總共耗費400億人民幣左右。

如果說吉利持股戴姆勒是項投資行為,那麼,北汽砸這麼一大筆資金進去,完全是為了賭自己的命運,一旦出現失誤,面臨的可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KdpFG8BMH2_cNUgTn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