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地王開盤稱"一房難求" 一個月後簽約率「亮」了……

2019-11-01   鳳凰網房產上海

2016年,向來喜歡低價拿地的碧桂園竟然在青浦高價拿了一塊「地王」。

或是為了保守起見,碧桂園選擇了再次和東原合作,共同出資拿地。

據了解,當日,該區域共有三幅相鄰的地塊同時公開出讓,碧桂園東原更是同時參與了三場競拍。

遺憾的是,碧桂園東原聯合體與前兩宗地塊37-02地塊和36-01地塊均無緣。

止步地王爭奪賽後,碧桂園東原聯合體再戰35-04地塊,最終以14.12億元競得該地塊,溢價率101%,成交樓麵價30107元/平,也成為碧桂園在上海拿地單價最高的項目。

現場消息顯示,共計18家房企報名上述地塊,分別為保利地產、融創、葛洲壩、融信、中洲、浙江寶業、大發、碧桂園&東原、首創、永同昌、融僑、新城、合景泰富、中駿、旭輝、金地、中南、同濟。

漫長又艱辛的地王之路

高價拿地,成為地王,得「名」;土地迅速開發,樓盤變現,獲「利」,這幾乎是每一個地王想要的結局—「名利雙收」。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地王都好「命」,尤其是2016年上海的地王,風光拿地得到「名」之後,卻遇到政府限價。

東原碧桂園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拿地四個月之後,設計方案就已在青浦規土局站上公示,但是直到2017年9月才傳出動工的消息,這與碧桂園一向引以為豪的「高周轉」大徑相庭。

(圖:來源於網絡 碧桂園文件中的高周轉匹配獎罰措施)

或許,忍痛拋棄「高周轉」的碧桂園在等一個契機,一個可以提升區域價值或抬高區域成交均價的機會。

因為當時區域新房成交均價維持在4.1萬/平,僅有個別樓盤銷售均價在4.3萬/平,與當時業內人士計算的東原碧桂園的保本價5萬/平相差太遠。

不負期待的,在2018年11月5日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長三角一體化被宣布上升為國家戰略,青浦一下成為炙手可熱的區域。

(圖:截取於東原碧桂園宣傳頁)

或許,這對蓄勢已久的東原碧桂園來說,終於等來了契機,緊接著,11月24日,東原碧桂園宣布示範區和樣板房同時開放。

地王:不得不往高端走

業內人士表示,「因部分地王項目拿地成本過高,所以開發商想要獲取利潤不得不將產品高端化,通過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定位實現溢價」。或許,這也是東原碧桂園產品高端化的原因。

所以,就連項目的售樓處都被精心設計,大尺度的屏風,硬質水景,風雨連廊。

「1公里理想成長社區」「約70萬㎡商業環繞 一站式有品住區」「名校薈萃」,可這是廣告里的東原碧桂園

拋開廣告,現實中的東原碧桂園又是什麼樣的?

「1公里理想成長社區」,「約70萬㎡商業環繞」,不得不承認,澱山湖大道周邊還是集結了不少大型商場,有已經開業的萬達茂和在建中的東渡蛙城,但是享受這一利好的除了東原碧桂園,還有距離商業更近的中南君悅府、融信伯爵、首創禧悅、東渡悅來城。

廣告中的 「名校薈萃」,也的確存在,蘭生復旦、復旦大學附中青浦分校、平和雙語可謂是教育行業的頂尖的名校,但是據資料顯示,復附青浦並非只針對青浦區,在好幾個區都有招生計劃;復旦蘭生青浦分校預計要2021年建成,2022年開始接受新生報名,跨區招生;平和雙語學校也是面向全市招生。這就意味著,不管是否是周邊的居民,都享有平等入學機會。

一個高端項目,除了具備外在優勢,還要注重小區內部景觀、裝修品牌等內在因素。因此,為了讓項目更趨高端化,東原碧桂園也做了一番努力。

裝修上,更是不遺餘力的想做到最好,因此項目配備了高端樓盤三件套:地暖、中央空調、新風系統,這一點和項目周邊的融信伯爵有點類似。融信伯爵也是配了地暖,全屋空調,新風系統三件套,主打德系精工。

雖然融信伯爵以裝修為重要賣點,遠強於周邊在售的新房項目,但是在項目均價高於周邊現房項目的情況下,購房者並不買帳。從網上房地產簽約數據可以看到,融信伯爵2017年7月4日開盤,截止2017年7月底,338套房源僅簽約52套,直到2019年4月份,項目才清盤,439套房源去化周期約21個月。

地王≠賺錢

拿下"地王"容易,只要有錢就可以。但是,要讓「地王」賺錢,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蟄伏了3年之久,2019年8月底,東原碧桂園終於傳出取證認籌的消息。據悉,項目首次開盤,推出392套建面約90-100㎡高層,均價約4.3萬/㎡。

從取證那一刻開始,伴隨著項目的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認籌火爆」「或將日光」「一房難求」,一時間讓項目光環傍身。

然而,任憑你妙筆生花,如何渲染,數據最能說明一切。

據網上房地產顯示,從9月22日開盤至今,項目可售房源還剩361套,去化僅為8%,這與曾經宣傳的「一房難求」著實相差太遠。

(圖:來源於網上房地產 截圖時間:2019年9月27日)

其實,這一結果,細心一想又是合乎情理的。

一方面是,很少有購房者願意為高價買單。4.3萬/㎡的均價,雖然比當時媒體預測的5萬/㎡保本價要低,但是在位置沒有絲毫優勢的情況下,價格還是遠遠高於周邊新房售價。

(東原碧桂園備案價)

(首創禧悅備案價)

另一方面是,戶型雖然方正,90㎡也做到了三房兩廳兩衛,

但是得房率過低

。據計算,90㎡的房源,使用面積僅67㎡,得房率僅為74%,而項目隔壁在售的某項目,同樣是總高14層,但是得房率卻有81%。

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歷史的車輪一直在向前滾,像東原碧桂園這樣面臨銷售困境的地王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比如,2016年的南橋地王保利象嶼公園悅府,從2018年3月份開盤至今,1020套房源去化率約60%。(更多可點擊:地王現狀觀察丨南上海某盤降價1800元/㎡ 認籌率卻不足2成)

2016年的金地祝橋地王公元2040,歷經四個月銷售周期,目前也只售掉386套,去化率46%。(更多可點擊:上海地王觀察丨曲高和寡的公元2040

2016年的新場地王中糧首創禧瑞祥雲,雖有「95折」 「93折」 、「買房送車位」等優惠加持,但仍舊無法改變去化難的窘境,10個月時間,去化率僅60%。

說到底,在地王的這一場豪賭中,如果沒有其他契機出現,東原碧桂園恐怕難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