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和希臘人,為什麼說他們其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19-06-10     桃花石雜談

公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軍隊攻陷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今天希臘所在區域幾乎全部成為了鄂圖曼帝國的領土,希臘直到公元1832年才真正重新贏得獨立,等於中間有379年被鄂圖曼帝國所統治,但在現代希臘,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口還是只占希臘人口的2%,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還是最近幾十年的移民。那麼為什麼希臘被鄂圖曼統治了幾百年,還成功地避免了伊斯蘭化呢?其實這裡面是有隱情的,因為它涉及到「民族」的定義,希臘不是沒有被伊斯蘭化,而是曾經經歷過一個去伊斯蘭化的過程。


鄂圖曼統治時期對希臘的宗教政策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雖然鄂圖曼帝國的統治者信仰伊斯蘭教,但他們在占領了希臘之後卻並沒有強迫希臘人改信伊斯蘭教。因為雖然對於鄂圖曼帝國來說,不信仰伊斯蘭教的臣民相對不那麼好管理,但因為鄂圖曼帝國一直對不信仰伊斯蘭教的臣民徵收一種叫「吉茲亞」的人頭稅,凡是非穆斯林成年男性都要繳納這種稅,所以希臘等不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保持其信仰反而能增加鄂圖曼帝國的財政收入,因此鄂圖曼帝國對於讓希臘等民族皈依伊斯蘭教並不是特別熱心。

公元17世紀一份鄂圖曼帝國「吉茲亞」稅單

不過不主動讓希臘人皈依伊斯蘭教也是相對的,因為在鄂圖曼帝國時期,曾長期對受其統治的希臘等民族實行一種名叫「德夫希爾梅」的制度,也就是對於這些不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鄂圖曼官方會定期從一些家庭里把年齡很小的男孩帶走,然後集中進行培訓,之後再從中挑選最優秀的人,將其培養成官員,為鄂圖曼朝廷服務。而這些人是必須要皈依伊斯蘭教的。因為這種制度對於那些孩子被選中的家庭來說也是強制性的,所以有時候也被稱為「血親稅」。

公元19世紀的歐洲油畫,描繪的就是從小被鄂圖曼選中並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希臘年輕人

而除了這些從小被選中之後強制皈依伊斯蘭教的人之外,在鄂圖曼統治時期,希臘以及同樣受鄂圖曼統治的巴爾幹地區還有不少希臘人和斯拉夫人會主動皈依伊斯蘭教。而這麼做最首要的原因其實剛才也提到了一點,即不信仰伊斯蘭教就要多交稅,而信仰了伊斯蘭教就可以免交「吉茲亞」人頭稅。此外,如果不皈依伊斯蘭教,在和穆斯林發生糾紛時就不能在負責審理案件的伊斯蘭教法庭出庭,這樣案件勝訴的比例就很低。此外,在鄂圖曼帝國,皈依伊斯蘭教之後能夠獲得的就業機會以及在鄂圖曼各級政府和軍隊中晉升的機會也都會多的多,所以雖然官方就不強制皈依伊斯蘭教,但還是有了一定比例自主選擇皈依的希臘人和斯拉夫人。

著名土耳其詩人特烏菲克·菲克萊特,他母親就是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希臘人

不過當時在鄂圖曼帝國,被認定為穆斯林的手續其實極其簡單。只要會說土耳其語,並向政府說自己是穆斯林基本上就可以了。所以當時雖然在表面上皈依伊斯蘭教的人數很多,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假皈依,只是向政府聲明自己是伊斯蘭教徒,但實際上平常還是信仰基督教。所以在整個鄂圖曼統治時期,希臘地區真正皈依伊斯蘭教的人口比例並不算高。

說希臘語的土耳其人

但不高和沒有還完全是兩個概念,雖然在鄂圖曼統治的300多年裡真正皈依伊斯蘭教的人數不多,但還是有一些的。在希臘仍然被鄂圖曼統治的時候,這些人和其它希臘人只是信仰的宗教不同,仍然混居在一起。但在公元1832年希臘一部徹底擺脫了鄂圖曼的統治,贏得獨立之後,這些人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因為希臘獨立時為了贏得西歐大量崇敬古希臘文化的人的支持,所以選用希臘作為自己的國名。但其實希臘的獨立是東羅馬帝國的復國,而東羅馬帝國的國教是基督教東正教,所以希臘獨立之後,其實光擁有希臘血統並不能天然被視為希臘人,信仰東羅馬國教東正教也成了衡量是否是希臘人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準。而在這個時候,這些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希臘人」的身份就打上了很大的問號。

公元19世紀土耳其人分布圖,粉色區域為其聚居地,可以看到希臘也有分布,但其中一部分其實是希臘裔穆斯林

而且在鄂圖曼統治時期,其實並沒有民族這個法律概念,只有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概念。而這兩個人群所適用的社會管制制度都不一樣,所以久而久之,雖然那些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希臘人仍然生活在希臘,而且仍然說希臘語,但還是漸漸形成了一個和其它希臘人有明顯不同的群體,也就是希臘裔穆斯林。而在希臘獨立之初,其實並不是所有希臘人聚居地區都獲得了獨立,所以希臘獨立後為了收回所有故土,曾經和土耳其發生過幾次希土戰爭,而這些戰爭則更加加深了東正教希臘人和希臘裔穆斯林之間的隔閡。

而這個問題直到差不多100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鄂圖曼帝國徹底解體,現代土耳其誕生之後才以一種非常無奈的方式解決。在1923年,希臘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達成了人口互換協議,即將當時還分別生活在對方領土上的本族人幾乎全部「撤回」本國。而這個人口互換協議涉及的人數高達160多萬人,其中包括120多萬從土耳其移居希臘的「希臘人」和30多萬從希臘移居土耳其的「土耳其人」。在這裡桃花石雜談給「希臘人」和「土耳其人」打上了引號是因為,其實這兩個民族的認定,在當時並不是以血統作為標準而確定的,而是根據其宗教信仰。

希土人口互換示意圖,其中從希臘被「遣返」土耳其的人里,其實有相當比例是世代生活在希臘的「希臘人」

因此,在從希臘移居土耳其的30多萬「土耳其人」里,其實是有大量世代生活在希臘,血統也完全是希臘的「希臘裔穆斯林」,因為他們當時無論是在希臘還是在土耳其都被視為土耳其人,所以他們的具體人數現代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在那30多萬人里占據了相當比例。而這些人如果細分,還可以分成本都、馬其頓、克里特島、塞薩尼亞和愛琴島等幾個小群體,而他們在移居土耳其之後,主要是居住在土耳其西部的伊茲密爾、布爾薩和埃迪內爾地區和土耳其西北部的特拉布宗等地。因為他們也主要是聚居,所以雖然到現在又過了將近100年,但其中有相當比例的人母語還是希臘語,但和100年前一樣,無論是在希臘還是在土耳其,他們都被視為土耳其人,甚至民族都被視為土耳其族,只是「說希臘語的土耳其人」。

除此之外,在本土雙方最終就人口交換達成協議之前,在希土戰爭期間還有一小部分希臘裔穆斯林就逃離了希臘,當時其中一些人沒有去土耳其,而是去了阿爾巴尼亞、利比亞、黎巴嫩和敘利亞等國,所以在今天的敘利亞和黎巴嫩境內,其實也都還存在少量說希臘語的群體。而這種情況其實在後來移居希臘的「土耳其人」里也存在,雖然從土耳其移居希臘的人多數都是真正的希臘人,但也存在一些說土耳其語,但卻信仰東正教的「土耳其裔基督教徒」。比如當時有一個被稱為卡拉曼里的「希臘人」群體,就是說土耳其語,但卻在人口交換時被當成「希臘人」遣返到了希臘。而他們其實有可能在血緣上完全是土耳其人,因為有些學者認為他們是在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前歸順了東羅馬的一支突厥人。

一座卡拉曼里人的東正教堂,雖然是基督教堂,但上面寫的卻是土耳其語


但不管怎樣,在此次人口交換之後,雖然希臘境內還有少量信仰伊斯蘭教的希臘後裔存在,但所占人口比例已經非常低,所以希臘重新又變成了一個幾乎全民信仰東正教的國家。但了解了希臘和土耳其人口的演變,大家其實也可以知道,其實希臘和土耳其這兩個民族內部,也都存在一些因為文化認同而不是血緣而被接納為民族一員的群體,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民族也都可以說是文化加血緣民族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t96_msBmyVoG_1ZDo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