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財務人員來說,區分和計算各種利潤(或利潤率)並不是很難,但想要理解他們所帶給企業的各種信息,卻著實要花上一些工夫。
1、 毛利潤
毛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由於不同行業的營業成本存在差異(營業成本主要包括購進原材料和直接生產的人工成本),製造業與貿易流通行業的毛利潤通常較低,而服務業毛利潤則相對較高。
通過毛利潤可計算出毛利率 = 毛利潤 / 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毛利率代表企業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獲得利潤的能力。
可以說,毛利率越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越高,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強。但是對於不同規模與行業的企業,其毛利率的可比性並不強。
2、 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通過營業利潤可計算出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營業利潤率代表了企業通過生產經營獲得利潤的能力,營業利潤率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3、 凈利潤
凈利潤=營業利潤-所得稅=營業利潤*(1-25%)
純利潤是凈利潤的另一個說法,凈利潤(純利潤)與毛利潤的區別在於,凈利率是在毛利潤的基礎上,再除去管理成本稅費。
通過凈利潤可計算出凈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凈利潤率能綜合反映一個企業或一個行業的經營效率。
舉例:京東持續虧損的原因便是所從事的兩大支柱業務(3C和物流)都屬於低毛利行業;而類似58同城等服務類網際網路平台由於不存在原材料一說,所以毛利潤非常高,但由於其營業和管理費用都比較高的,所以凈利潤相對就會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