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000億養老金到帳投資運營,養老金入市提速背後意義幾何?

2019-10-25     郭施亮

養老金


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以及工傷保險基金的累計結餘為6.72萬億元。面對社保基金龐大的累計結餘規模,如何有效盤活資金,且實施有效的投資運營,將直接影響到基金的保值增值效果。

自2015年8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出台以來,養老金的投資運營步伐顯著提速。其中,備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養老金入市問題,經歷了多年來的積極籌備後,養老金入市也最終成為了現實,且有入市提速的趨勢。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已經有18個省(區、市)與社保基金會簽署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如今已有7992億元的資金到帳並開始投資。

近8000億的養老金到帳並開始投資運營,這本身並不是一筆小數目。與此同時,對於這一筆龐大的資金,也並非僅僅局限於股票投資或基金投資。在實際情況下,根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顯示,養老金的投資範圍比較廣泛,可投資的範圍不僅包括了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以及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等,而且還包括了銀行存款、國債、企業改制等投資渠道。總體上來看,養老金的投資運營還是非常注重安全性、分散性等原則,作為關乎老百姓的養老錢,養老金的投資運營自然更注重安全性,而投資安全性無疑也是養老金投資運營的首要原則。

站在養老金保值增值的角度思考,養老金入市提速自然也是不可迴避的話題。但是,對於養老金的入市,則更加注重穩定性與分散性,並不局限於單一投資某家上市公司或集中投資某一上市公司的現象。

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規定,基本養老金投資股票、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可達到30%。按照目前累計結餘的資金規模,如今近8000億元的養老金到帳資金,顯然仍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即使按照比較保守的入市比例來看,未來養老金入市規模也是非常龐大,千億級別的新增資金規模,對本身以資金作為推動主導的證券市場來說,本身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推動力量。

國外有401K計劃,且對海外成熟市場的長期影響偏向於正面積極。至於國內養老金的入市影響,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為證券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增流動性補充。不過,與普通的資金相比,對於以養老金為代表的資金,往往具有更加成熟與穩健的運作管理經驗,且自身具有一定的風險防禦能力以及危機應對意識。

站在養老金投資運營的風控角度來看,在相關規定中,對投資機構和受託機構將分別按照管理費的20%和年度投資收益的1%建立風險準備金。與此同時,從基金管理團隊等配置上,養老金在投資運營身上,也會更顯穩健與成熟,以保障養老金投資運營的持續平穩運作。

實際上,從近年來養老金的入市成績單分析,其實也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其中,2018年養老基金實現2.56%的投資收益率,與去年同期的市場表現相比,養老金還是具備了一定的保值增值能力,應對市場不確定投資風險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養老金的入市提速自然也會從一定程度上增強國內證券市場的機構化比重。實際上,從近年來國內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變化情況分析,隨著各類專業機構的加速進入,國內機構投資者的比重有逐漸抬升的跡象。與之相比,普通散戶以及中小資金在資本市場的比重卻略有變化,機構化時代正加快到來。

在機構化的時代下,意味著以往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將會發生重要的變化。與此同時,未來資本市場也將會加快步入機構化博弈的階段。對於市場的影響,機構化程度的持續攀升,中長期有利於逐漸降低市場的波動性,且從專業資金機構的角度出發,可能更偏愛於大藍籌以及優質白馬等上市公司。不過,對於這類機構投資者,本身還是具有成熟的風險對沖策略,以保障資本的安全性與平穩性,而這也是普通散戶以及中小資金很難實現的。

養老金入市提速,有利於加快實現養老金的增值效果,對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養老金缺口問題起到一定的緩衝效果,具有長期積極的戰略影響意義。不過,對於養老金入市提速,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偏向於長期性與戰略性,對改善投資者結構與提升機構化比重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gslEG4BMH2_cNUgThz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