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論述》

2019-09-10     鶴鳴山道人

----作者/鶴鳴山道人

陰陽之論: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進而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係,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根。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發展的結果。

《素問·寶命全形論》所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人體外為陽,內為陰;背為陽,腹圍陰;在內者髒為陰,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臟腑組織上部為陽,下部為陰;

人的病理變化複雜多端,但都可以用陰陽失調(偏盛偏衰)來概括說明。因此,中醫的病機總綱為:「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陽虛則寒,陰虛則熱。」

天地萬物,天為陽地為陰 ;明為陽暗為陰 ;大為陽小為陰 ;重和輕, 剛和柔 ,尊和卑 ,動和靜 ,男和女 ,生長和衰老等等; 陽具有積極進取、 剛健 、向上的特點; 陰代表事物貝有消極 、退守 、柔順 、向下的特徵;

(一)、五臟六腑陰陽論

五臟為:心、肺、脾、肝、腎的合稱。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 髒於腑的關係,是臟腑陰陽表里配合關係。髒屬陰主里而腑屬陽主表,一髒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里,相互配合,組成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肝與膽、腎與膀胱等臟腑表里關係(心包與三焦),體現陰陽、表里的臟腑相合關係。

腑為表,髒為里。腑為陽,髒為陰。

(二)、經絡陰陽論

手太陰肺經(里) 配對 手陽明大腸經(表)

足陽明胃經(表) 配對 足太陰脾經(里)

手少陰心經(里) 配對 手太陽小腸經(表)

足太陽膀胱經(表) 配對 足少陰腎經(里)

手厥陰心包經(里) 配對 手少陽三焦經(表)

足少陽膽經(表) 配對 足厥陰肝經(里)

什麼叫陽經

中醫中將經絡中內屬於髒的,跟髒直接相連、關係最緊密的經稱為陰經,它與髒對應的腑又有著緊密的聯繫,中醫稱這種關係為絡;

陽經,解剖結構名。又稱陽脈。

經脈之中屬陽者,包括手足三陽經、督脈、陽維脈、陽蹻脈等。《素問·調經論》:「形有餘則瀉其陽經。」

太陽經:指陽氣旺盛之意義,因為其位於吾人身體的最表層,感受外邪後,亦最先發病之經脈。

少陽經:有陽氣減弱之意義,其位置在半表、半里,屬於太陽與陽明之間,故為太陽與陽明兩經之樞紐。

陽明經:是陽氣發展之最後階段,亦是在太陽和少陽兩經陽氣之基礎上,繼續發展之意義,故陽明者為兩陽合明之簡稱,其位置在太陽與少陽之裡面,故有陽明為合之稱。

什麼叫陰經

將內屬於腑的,跟腑直接相連、關係最緊密的經稱為陽經,同樣它絡於腑相對應的髒。陽經在四肢的表面,陰經在四肢的陰面。日常保健以敲陽經為主。

陰經,解剖結構名。又稱陰脈。指經脈之中屬陰者。包括手足三陰經、任脈、沖脈、陰維脈、陰蹻脈等。

太陰經:有陰氣旺盛之意義,因為其位於三陰經之最表層,故有太陰為開之稱。

少陰經:有陰氣減弱之意義,其位置在太陰與厥陰之中間,故有少陰為樞之稱,亦即本經在兩陰經之間,起著樞紐之作用。

厥陰經:是陰氣發展之最後階段,開始重新向陽之方面轉化過程,亦即是在太陰和少陰兩經陰氣交盡之際,其位置在太陰與少陰之裡面,故有厥陰為合之稱。

(三)、數字陰陽論:奇.數1 3 5 7 9為陽,偶數2 4 6 8為陰 0則在五行之外

(四)、天干地支陰陽論:

在天干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已、辛、癸為陰。

在地支中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第二種是:子丑寅卯辰巳為陽;午未申酉戌亥為陰。

(五)、地理陰陽論

陰陽順逆論:(奇為陽,偶為陰)

(1)陽:出於奇,凹,弱脈,地氣上騰,窩鉗瘦虛,仰、隱、仰掌,仰高為陽,淺,氣外發,陽窩莫破唇,窩鉗多作天穴,平坦為陽,低動緩,左為雄。仰掌為陽,自地下而上,仰軟弱睏倦,隱而不露,受之不來君子之義所謂之弱。陽:水為陽,動為陽,單為陽、光為陽;(1、3、5、7、9)、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戌山為陰,水為陽;平坦者為陽為凹平

(2)陰:出於偶,凸,強脈,天氣下降,突乳肥滿、珠、現、顯 、傾碗為陰、深,氣內蓄,陰乳莫傷首,乳突多作地穴,尖峭為陰,高靜逼,右為雌。劍脊為陰,覆掌為陰,陰從天降,謂之天氣下胳;陽氣從地下而上升,以顯交泰之功。l陰:山為陰,靜為陰,雙為陰,暗為陰,(2、4、6、8、10),乙、丁、己、辛、癸、丑、卯、已、未、酉、亥;峻峭者為陰為尖凸;

(六)、羅盤的二十四山陰陽:

干、巽、艮、坤、寅、申、巳、亥、甲、庚、丙、壬為陽;

子,午、卯、酉、辰、戌、丑,未、乙、辛、丁、癸為陰。

(七)、人體部位陰陽論

體表屬陽,體內屬陰;四肢背屬陽,腹屬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手心為陽手背為陰。臉為陽,背為陰;

(八)、八卦陰陽論:八卦也分陰陽,其中乾卦、震卦、坎卦、艮卦屬陽,坤卦、巽卦、離卦、兌卦屬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bStOW0BJleJMoPMa7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