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直播倒閉後,危機四伏的「娛樂直播」,何去何從?

2019-12-31     口袋電商課丨王子明

熊貓直播 COO 張菊元於19年1月份在成都市的東郊記憶演藝中心舉辦的公司年度盛典說過這麼一句話:目睹了資本風口的瘋狂,見證了千播大戰的硝煙,也體會了網際網路寒冬的殘酷,無論經歷多少風雨,熊貓直播始終保持初心。

熊貓直播 COO 張菊元

初心不初心我不知道,反正國民老公王思聰這一次確實跌的很慘。

我們先來看一下娛樂直播的歷史,它可能要比你想像的久的多。

一、娛樂直播的歷史

其實早在 PC 時代,便有了以主播們展現才藝為主的秀場直播。 YY、9158 等上市公司都在裡面掘到了第一桶金,遊戲直播在那個年代還處於萌芽期。

網絡直播真正意義上的爆發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移動網際網路這股大風,2015 年 9 月,來自台灣的直播應用「17 」衝上了 App Store 中國區免費榜榜首,自此直播之火已呈現燎原之勢,轟轟烈烈的千播大戰就此打響。

緊接著到來的2016年因為資本不斷湧入這個賽道,千播大戰如火如荼,「融資、IPO、美港股上市」的熱詞不斷刺激人們眼球而被大家公認為是「網絡直播元年」。

熊貓直播也正是這個時候入場的,起初熊貓直播還叫熊貓 TV,雖然入局晚於鬥魚、虎牙等競爭對手,但王思聰親自下場宣傳、憑藉著自己的雄厚資本一擲千金買下韓國女組合 EXID、重金挖角其他平台主播等事件讓熊貓TV迅速打開知名度,迅速成長為行業第三。

韓國女組合 EXID

但是這種商業模式實際上自從誕生之日開始就危機四伏...

二、危機四伏的娛樂直播

長期以來,娛樂直播行業的盈利模式都一直非常單一。

平台收入主要是先依靠人氣主播獲得粉絲打賞,然後平台從裡面抽成,像平台廣告等只占總收入的一小部分,這就使得直播平台對人氣主播的依賴非常強。

2016年,背靠各大資本的直播平台開啟瘋狂挖牆角模式,像熊貓直播這樣後入場的玩家,想要跑贏別人就不得不從競爭對手挖角。這種挖角不僅要負擔主播的高收入,還要承擔主播對原來直播平台的違約金。

某TOP遊戲主播收入

此次導致王思聰被法院「限高」,正是熊貓之前從鬥魚挖過來的一位遊戲主播,因為跳槽之後熊貓沒有負擔他的違約金而提起訴訟,並申請對王思聰「限高」。

也正是因為人氣主播是平台生產力這一根本原因,使得主播在平台面前很強勢。

平台除了為挽留人氣主播付出巨大的成本之外,還面臨著高昂的設備投資成本,寬頻投入是其中的一大部分,以虎牙TV為例,其投資方歡聚時代2015年四季度財報顯示,歡聚時代2015年第四季度來自虎牙直播的營收為人民幣1.336億元,第四季度帶寬支出(包含虎牙直播與其他業務)為人民幣1.611億元,每月帶寬開支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在這兩大成本壓力之下,直播平台很難實現盈利,只有依靠「融資」支撐,熊貓倒閉的一個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缺乏外部資金的注入。

2017年,監管層真正開始對直播平台重拳出擊,一大批像蜜汁直播、龍貓直播、貓耳直播、光圈直播這樣大打擦邊球的平台被關停。

在監管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形式下,各路資本也趨於冷靜甚至開始大退潮,熊貓直播最後一筆10億元的融資就發生在這一年裡。

資本冷靜的原因除了政策層面以外,還有就是靠著持續燒錢構建內容護城河的平台運營模式始終沒有讓它們看見收穫回報的可能,各個平台內容的越來越同質化也難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內容壁壘。

盈利方式過於單一也是其中一個原因,雖然行業發展了很久,但是這些平台始終是靠著土豪打賞主播賺取收入,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轉型路徑。

三、短視頻VS直播

之後papi醬的走紅意味著短視頻時代的正式來臨了。

它的視頻內容和使用方式比起直播來更加的簡短和快捷,比起動輒幾個小時的在線直播,短視頻可以觸達更多的用戶場景,地鐵上、晚飯後、睡覺前這些原本屬於直播的場景已經被短視頻搶走了。

它這種去中心化的模式更加滿足年輕人的用戶體驗,娛樂直播已然被很多人拋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TAAXW8BMH2_cNUgoe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