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給娃沖奶粉非多放兩勺,寶爸無奈下「逐客令」,隔代弊端盡顯

2020-03-26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異地打拚的年輕人,一邊面臨著工作需求,一邊承擔著帶來煩惱,很多人不得不把父母從老家接過來替自己照顧孩子。

三代同室而居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天倫之樂,爺爺奶奶常常會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與年輕人發生分歧。或是出於「隔輩親」的關愛,在孩子的吃穿住行方面「畫蛇添足」,做多錯多。

「媽,你明天回家吧」,寶爸喂奶粉發現端倪,嘗過後下「逐客令」

王東來自於河北農村,由於他品學兼優,大學畢業之後被上海一家合資企業招去,如今已經成為公司里的項目主管。年過30的他,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他和妻子還有一個剛滿6個月的小寶寶。

由於車貸房貸壓力過大,妻子不得不出去找工作分擔家庭壓力,寶寶面臨著無人照看的情況,在和妻子商量之後決定請老家的父母來幫忙。原本他和妻子覺得教師退休的媽媽在照顧孩子方面一定會更有經驗、更利於孩子成長,卻差點因為老人對孩子的過分疼愛而傷害到孩子。

王東的媽媽來到上海後的三四個月,寶寶也在一天一天地長大,原本三代同堂其樂融融,可王東發現寶寶有了「偏食」表現,只吃奶奶沖的奶粉,王東媽媽每次都特別自豪地說:看吧,小寶貝也知道奶奶是最好的。

王東覺得不對勁,在經過數天觀察之後,發現了其中的蹊蹺。原來王東媽媽疼愛自己的孫女,每次在給孩子沖泡奶粉的時候都會多放兩勺,完全不按照配方奶粉的沖泡指示來做,王東先是和老人溝通,告訴她配方奶粉沖多了,對寶寶的腸胃非常不好。

但老人仍然我行我素,溝通後王東曾經偷嘗過奶奶給寶寶沖泡的奶粉,依然是加量沖泡,完全不聽勸阻。

無奈之下,王東也只能對自己的媽媽下「驅逐令」「媽,你明天回家吧。」老人家自然非常不理解,也覺得很傷心,畢竟在她看來,自己愛孫女是絕對不會錯的,不過王東仍是非常理性地請來保姆,將媽媽送回了老家。

這種做法是不孝嗎?在王東看來有另一種解讀

在王東看來,如果再繼續讓媽媽來照顧寶寶,需要面臨的將不僅僅是寶寶吃什麼、吃多少的分歧,還有可能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現更為嚴重的爭執。

而今,看似對母親略微殘忍,但能夠避免孩子在奶奶「隔輩親」的照顧之下出現身體健康的損傷,乃至心智成長的偏離。

王東所遇到的問題是很多年輕爸媽當前正在經歷的問題,尤其是那些異地打拚的人,往往在讓爺爺奶奶帶娃和自己帶娃方面陷入兩難。

一方面工作壓力大、分身乏術,期待能夠有人為自己分擔帶娃問題;另一方面害怕老人帶娃過程當中過多干預自己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過度「寵溺」中變得自私、驕縱,三代同堂,兩代分歧,這種事情很常見。

年輕人應當注重與自己父母的溝通,兩代人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分歧爭執不要當著孩子面

如果兩代人由於教育孩子的問題,經常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和指責,使很多孩子利用兩代人的對立找到空隙,從而助長了孩子「耍小聰明」的習慣,例如在犯錯時有恃無恐地尋找「保護傘」。

2、分歧再大不要貶低對方權威

一些年輕人喜歡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老年人在孩子教育上存在不足,這很容易導致小孩子在心目中對家長的權威產生質疑,進而更加頑劣,很難正確引導和教育。

3、分歧再多不要有情感傾斜的暗示

老一輩總希望能夠獲得孩子的認可,因此常常有老人會進行語言引導和情感暗示,例如:「還是爺爺奶奶對你好吧」,這種逐步引導孩子出現情感傾斜的話語,會在孩子心中深埋下情感偏差的根苗,使一方成為被逐漸「疏離」的對象。

「隔輩寵愛」的常見特點包含了代勞一切、滿足所有、有錯必諒、擴大優點、忽略缺點等等。

這種「隔輩寵愛」背後可能會帶來種種不利,要重視

1、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老一輩帶娃喜歡選擇「一切代勞」,導致孩子往往對外部世界的適應力較弱,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事情會不自覺地看一下身邊人,或是詢問應該怎麼做。

2、孩子缺乏責任感和對錯分辨力

在老一輩兒面前,大多數有錯必諒,長此以往,孩子不僅缺乏對事件的對錯分辨的能力,還無法樹立起對於責任心和責任感。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是從「小錯不斷」變成了「大錯敢為」,最終斷送前程的。

教育無小事,無論是父母或是隔代長輩,都不應當用「愛」的名義,阻礙孩子成長的道路。正確地「愛」與「寵」,是建立在有尺度的基礎上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KQSH3EBiuFnsJQVSO2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