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嚴禁搬運抄襲)
在現代社會,除去學歷成績外,孩子的身高應該是家長們較為關注的方面。
無論是日後的求職或擇偶,身高較高的人群,占有的優勢總是更多,尤其在如今食物營養配比都差異不大的家庭環境下,身高問題,更成為了無數家長為之頭疼的問題。
尤其是一些身高較低的家長,由於自己已經嘗過了身高所帶來的劣勢,所以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跳出自己的「不幸」,擺脫身高的限制。
從人生髮展的角度來看,想要讓孩子長高,家長們的出發點固然沒錯,但過分偏執,家長們便容易陷入身高焦慮的誤區。
這不,就有一位家長,因身高焦慮而鬧出了不小的笑話。
對於一般的家庭而言,想要讓孩子的身高在成長階段得到充分的發展,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儘量為孩子補足食物中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鍛鍊,刺激身體的發育。
但一位9歲女孩的母親,卻劍走偏鋒,將注意力放到了「性抑制劑」的身上。
根據人體發育的特點,在尚未步入青春期前,孩子的身高確實處於不斷上漲的狀態。
一旦月經初潮來臨,孩子的發育便會進入遲緩期,想要繼續長高就變得困難了起來。
為了讓孩子不受身體激素的影響,這位母親就在朋友的推薦下,選擇了一款聲稱能夠抑制骨齡過快成熟,推遲生長周期的「性抑制劑」。
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過了沒多久,自己所在的城市就被疫情籠罩,一家人被迫居家隔離。
這一下,可謂徹底打亂了她辛苦維持的健康生活節律。
由於晝夜顛倒,她的孩子不再遵循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而是不斷的熬夜賴床,連帶著用餐時間也不得不採取相應的調整。
再加上居家時間無聊,他們的飲食口味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從之前的淡鹽少油,漸漸發展成了重油重鹽,甚至到了無辣不歡的地步。
這樣的變化,讓這位母親頓感不妙。反應過來的她,急急忙忙給孩子測量了身高,發現自己孩子竟在隔離期間長高了不少,這讓她非常不安。
隔離結束後,她便帶著孩子來到了醫院檢查身體。
面對焦慮不已的母親,醫生給出的答案是,由於晝夜顛倒,飲食不規律,她的孩子已經呈現出了「性早熟」的發展態勢,骨齡已經相對偏大了。
但是,在聽到這位母親曾為孩子打過「性抑制劑」時,醫生便打斷了母親的陳述,直言她的做法非常不明智,甚至有可能好心辦了壞事, 害了孩子的健康。
原來,「性抑制劑」的本質是一種生長激素, 只有發育極度異常的孩子,才需要生長激素干預治療。
每個孩子的成長周期與規律都不相同,這位母親的做法,無疑喪失了基本的理智,陷入了身高焦慮的誤區。
l 平常心看待孩子發育,適度關注即可
對於不同的個體而言,他們的生長速度與生長周期各異,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基因的影響,但只要保持在正常的區間內,家長們就無需太過憂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應將注意力放在孩子健康習慣的培養上,而對身高問題,適度關注即可,不必太過憂慮。
l 注重培養孩子的健康習慣,引導其合理運動
想要讓孩子健康長高,家長們則應將培養重心放在孩子的日常鍛鍊上,避免其長時間沉溺於網際網路,更不要縱容孩子暴飲暴食,養成以垃圾食品為主食的飲食習慣。
孩子的身高發育固然重要,但需要家長們明白的是,身高並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未來。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身高焦慮中,那麼成長在這種氛圍下的孩子,必然會在心理上出現異常,得不償失。
想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們就應及時摒棄身高焦慮,以良好的心態陪伴孩子,雙方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