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爆了!抓住主線乘風破浪

2020-01-07     澄泓財經


我們在12/11《接力科技股的兩大結構性機會》重點梳理過邏輯接力科技股的兩大結構性機會,(文中提到兩個機會,一個是光伏(文中捷佳偉創,四天+35%我自己都驚了)另一個就是新能源車!)

光伏板塊近期出現需求向好的邊際變化,根據智慧光伏近期的不完全統計,預計2019年12月底國內新增併網容量超過8GW;而此前8-11月累計併網只有4.5GW。


昨天我在研究院已經發文《信號明確!今年需求大爆發的新能源方向!》再解讀了光伏板塊,光伏今天盤面表現很不錯,文末東方日升強勢封漲停板!全文字數不多,想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研究院後台回復「光伏」即可回看。

在新能源領域,與光伏同樣值得童鞋們關注的,另一個核心投資點就是風能,我發現這裡面大有文章!

大師兄最近文章節奏都很穩(幾乎每天都有漲停的),大家跟住發文吃肉不斷。


風能

▎邏輯一:國內陸上風電迎搶裝潮

2019年以來國內風電建設維持高景氣度。國家能源局數據表明,2019年1-9月陸上風電新增併網容量12.02GW,此後四季度每月均有不少項目陸續開始建設和併網;


其中較為典型的是青海2GW風電基地開標和吉林新核准1.2GW平價項目,未來大基地和平價項目或對陸上風電需求形成支撐。


19年10月風機價格出現4150元/kW,回到2016年同期價格區間,說明了風電建設的高景氣度。

預計2019年國內陸上風電新增併網21GW,2020年達到24.8GW。

▎邏輯二、需求端:葉片的技術疊代最快


2019年收入增速順序:葉片>風塔>鑄鍛零部件>主軸>風電板塊>整機>電站。


其主要原因是隨著風機的更新換代,對零部件的要求也在提升,部分老產能已經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


在風電零部件中,葉片的技術疊代速度是最快的,2.0MW機型最早使用的是93米的葉片,到2017、2018年,已經變為121米的葉片,而今年招標的項目基本都要求配置140米以上直徑的葉片。


140米以上大葉片的研發、掛機測試、模具生產和運輸、產能爬坡的周期比較長,將持續供不應求。

▎邏輯三、量的提升:成本優勢和海外市場是核心


搶裝結束後,風電零部件的供需緊張緩解、國內市場也會面臨暫時的下滑。


對於零部件廠商來說,一方面要大力開拓海外市場,以海外收入的增長抵消國內收入的下降,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市場份額提升的空間更大,這兩方面日月股份的優勢均比較明顯。

在整個風電產業鏈中,業績彈性最大的是風電葉片製造商,另外積極開拓海外業務的公司業績彈性也相對更大。

▎重點關註:天順風能、中材科技、日月股份。


明陽智能

直面國際巨頭競爭,這家公司核心產品未來兩年毛利率將大幅提升,前9個月在手訂單達去年1.77倍

近日,中廣核汕尾後湖5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海上主體工程開工動員會在廣東汕尾陸豐市碣石鎮舉行,這是目前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


招商證券認為,海、陸搶裝已經確定,明陽智能在海上風電的優勢較難複製,有望通過海上風機打開國際市場。

明陽智能是風力發電設備製造領域頭部企業,新增裝機規模和市占率保持穩健增長。


公司已擁有3.0MW及以上機型獨立核心技術,成為國內少有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先進風機製造和技術創新企業之一。

目前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明顯,就當前國際巨頭技術路線來看,半直驅機型更加符合單機功率大型化趨勢。明陽智能機組採用兩級行星齒輪箱,效率高達98.5%,傳動鏈效率高於其他類型機組。


明陽智能在海上風電領域實力強大,設計了3.0MW、5.5MW、7.0MW、8-10MW系列海上型風機。


廣東省是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發展進度最快的省份,明陽智能作為本地企業且具有足夠技術實力,有競爭對手難以複製的區位優勢,有望持續獲取大規模海上風電訂單(截止2019年9月公司在廣東省內共計中標3.61GW訂單),領跑海上風電領域競爭。


截至9月底明陽智能風機在手訂單總容量高達12.56GW,為2018年全年1.77倍。考慮到公司在手訂單規模、產業吊裝能力與併網節點,2020-2021年公司海上機型出貨量有可能會高增速。

明陽智能前三季度海上風機交付加速,隨著出貨量的增長,2020-2021年海上風機毛利率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供需格局改善推動機組價格上漲;主力機型規模生產提升效率;通用零部件價格下降。

公司整體毛利率也將隨之穩步提升。

明陽智能在產品設計、製造經驗上已有明顯優勢,領跑海上風電最終有望打開海外市場,將直面Vestas、Simens&gemesa等國際巨頭競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HMpgm8BMH2_cNUgr-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