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第一天,會為投資者帶來什麼?又該注意些什麼?

2019-07-22     郭施亮

科創板


7月22日,準備多時的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也正式亮相。站在科創板企業的角度思考,非常期待著首日開市的價格表現,這或許是提升企業影響力以及快速增加股票市值的有效途徑。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因科創板上市後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置漲跌幅限制,較現有的市場交易制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由此也會給市場投資者帶來不少的期待,投資者一夜暴富的心態依存。

作為國內資本市場改革與創新的試驗田區,科創板本身被賦予較高的發展使命。其中,從交易制度的設置上,科創板本身還是設置了不少的亮眼之處,例如上市後的漲跌幅限制有所放寬,尤其是上市後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置漲跌幅限制,這為科創板新股帶來了一定的可想像預期。又如,科創板在退市情景中得到了實質性的完善,未來有望逐漸實現退市常態化的目標。此外,對於科創板炒作的問題,市場依舊設置了臨停的機制,當股票交易價格較當天的開盤價格首次上漲或者下跌達到或超過30%以及60%的,將會實施盤中臨時停牌的舉措。由此可見,對於科創板的開市,市場各方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據數據統計,目前已開通科創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已經超過了380萬戶,而這一增長速度還是出乎了市場的預期。需要注意的是,與創業板權限開通不同,科創板的權限開通本身需要較高的准入門檻,在全市場領域中可以符合條件資格的投資者本身不多,而在科創板開通權限的投資者數量水漲船高背後,實際上意味著投資者對科創板的投資熱情很高,且對科創板股票的炒作預期抱有較高的期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主板市場,可能長期存在著不超過23倍發行市盈率的現象,這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主板新股上市後的炒作空間。但是,與之相比,科創板市場的發行市盈率偏高,有效打破了以往主板市場不超過23倍發行市盈率的局面,且不少科創板新股存在超募的情況。受此影響,從某種程度上壓制了科創板新股爆炒的空間。退一步思考,即使科創板新股首日出現大幅炒作的表現,但因市盈率較高以及超募等因素,料股票價格很快會逐漸回歸理性,價格與估值溢價的時間也會明顯縮短。

實際上,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價值判斷,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市盈率的水平。與之相比,因科創板企業本身的定位不同,應該用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與篩選。在此期間,除了市盈率外,投資者仍可參考營收增速、扣非盈利增速、市銷率以及研發成本占比等,這些因素也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科創板企業的價值水平。

但是,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思考,在初期階段,尤其是科創板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溢價初期,科創板打新還是存在一定的機會。不過,與之相比,對於科創板二級市場的投資,仍需要保持適度的謹慎。綜合而言,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風險因素。

其中,需警惕部分企業渾水摸魚,尤其是在註冊制模式下,投資者篩選難度會大大提升,未來踩雷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對此,投資者要麼通過科創板基金間接參與科創板投資,要麼需要全方面綜合考量科創板企業的投資價值,但與以往的主板企業相比,科創板企業的不確定因素更多,投資風險更高。

再者,存在不少新三板企業嘗試轉板至科創板,以獲得估值以及流動性的溢價空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這類企業而言,更需要進行嚴格篩選,若企業本身欠缺核心競爭力,或只是為了提升市值與品牌效應而衝擊科創板,則投資價值也會明顯下降。

此外,科創板有望實現退市常態化的目標,這也許會被不少投資者所忽視。但是,隨著退市情形的逐漸完善,在退市常態化的背景下,實際上意味著科創板的投資風險也會隨之增加,較A股其餘市場板塊的投資風險更高。或許,這也會從一定程度上推動投資者實質性保護措施的出台,逐漸完善投資者的索賠機制。

從長遠的角度思考,未來科創板企業還是有機會走出一些巨頭企業,但實現難度不少,或在眾多科創板企業中僅有極少數企業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從整體上分析,科創板投資的風險還是高於機會,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仍需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4tGGwBmyVoG_1ZKU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