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機行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 民營企業漸漸凸顯出自身優勢
2012年以來,在經濟新常態大背景下,工具機行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這個階段,作為整個行業來講,需求總量下降,而需求檔次提高,增長速度有所降低。
與行業發展曲線相應對的,正是企業在這當中的成敗起伏。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民營企業漸漸凸顯出自身優勢,部分民營企業經營狀況良好,而相當部分的國有企業以及國企改制後的企業,遇到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分化,其中暴露的問題很明顯,如此也能看出工具機企業的一些發展新趨勢。
企業必須「真」創新
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毛予鋒表示,近幾年來,工具機行業持續的產品結構升級,是市場需求拉動的結果。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摒棄了過去為追求經濟增長高速度而大量上馬中低端項目的做法,工具機工具產品市場的需求也迅速向中高端轉換。
市場是有的,2017年我國工具機消費市場為300億美元,但要想占領市場,在中低端混戰靠微利生存的思維必須打破,企業必須成為創新主體。
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沈烈初就曾對工具機行業的發展發表過一些看法。他認為,中國的工具機行業要優化生產要素的組合,以獲得市場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集中攻克用戶急需的產品,強調「專、精、強」,不要盲目追求體量,「大」不等於「強」。
反觀一些傳統工具機企業在過去的發展中並沒有摒棄老觀念,有些企業缺乏成熟的戰略規劃,在短期逐利的思想影響下,削減研發投入,消耗技術積累,沒有堅守傳統工匠精神,在技術特色和專長上沒有進行深入研發,做表面工程的假創新,最終進入同質化競爭陷阱,於是陷入無財力投入創新、無人力和工程化平台承接創新成果的惡性循環之中。
要想將工具機企業建設為真正的創新活動主體,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秘書長邢敏認為,企業創新意識一定要強。他表示,要關注整個產品對市場需求的反應,以市場為導向,不是以政府為導向,也不是以製造商的單項指標為導向,是以用戶市場需求為導向來進行企業的創新。
業內專家指出,國外廠商之所以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強,很重要一點在於非常注重技術攻關、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密切協作,遵循做好基礎知識儲備和人才保障才能擁有源源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的理念。
從產品質量和精度突圍
工具機產品屬於可以造出高技術附加值的產品,在基礎材料成本不大幅提升的前提下,企業突圍的切入點就是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精度,並逐步提升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和品牌價值。因此,工具機企業創新的主要方向是強調工程化能力建設和產品平台化建設,根據市場需求提出科研選題,重點是能夠將研發成果和技術能力積澱在產品平台上,進一步轉化為企業的技術規範和標準,使企業技術越做越強。
沈烈初認為,已開發國家的工具機工具行業,都有自己的「拿手」產品「引領技術、引領市場」。他說:「千萬不要做多品種、盲目追求體量大的工具機企業,不要再走盲目做大的『虛胖子』企業了,『一打就倒』『不打也倒』的前車之鑑,教訓深刻。」
事實證明,也有工具機企業抓住自己的創新點,在自身有特長的產品平台上不斷發力,最終收效顯著。濟南二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二機」)從建廠以來一直以壓力機為主導產品,堅持自己的發展方向。自2002年起,濟南二工具機開始研製高速龍門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歷經十餘年持之以恆的艱難攻關,成功研製出三大系列雙擺角數控萬能銑頭、五大系列大型五軸聯動龍門加工中心等產品。濟南二工具機牢牢占據了世界衝壓裝備的第一陣營,成為中國製造極少數走出國門、爭勝國際高端市場的企業。
濟二機董事長張志剛表示,濟二機的目標一直在不斷提升,每一步前進、每一個台階都是依靠自主創新作為支撐的。
細分市場是新掘金區
創新如果不聯繫用戶需求,那也維持不了多久。工具機行業是細分化的高端服務型市場。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秘書長王黎明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誰在細分領域做得好、做得精,誰就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中國的工具機企業就是要從價格競爭轉移到內部的精耕細作,做出在細分市場獨特的競爭優勢。
王黎明認為,目前很多國際上的大企業在自己的領域追求做精、做細,比如美國哈斯集團等。隨著經濟發展從高增長轉到高質量發展,對於整個工具機行業來說,整體市場規模不會再有大的擴張,所以要更加關注細分行業。同樣,借鑑西方已開發國家工具機企業的發展之路,只有在細分領域做深、做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他說:「諸如國際上很多知名企業,規模並不大,但是工藝成熟,用戶一旦有某方面的工藝需求就會想到它,這樣品牌效應就凸顯出來了。這就要求工具機企業在細分市場上下功夫,做進去,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於工具機市場,新需求不斷在增加,市場也不斷變化的,總會存在「空隙」。每一個用戶就是一個細分市場,企業只有把握細分市場用戶的需求,才能夠贏得市場的青睞。
沈烈初認為,這也是工具機行業面臨的供給側改革之重點——追求的是細分市場占有率、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民營力量在崛起
毛予鋒表示,未來工具機工具行業將面臨比以往更大的挑戰。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和穩中有憂的宏觀經濟背景下,行業面臨結構調整和運營下行的雙重壓力,市場倒逼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工具機協會在調研中,感受到民營工具機企業都在積極思考,籌謀面對下行壓力如何取得突破並獲得新的發展。
目前,一些民營企業已經有了突破。例如北京精雕科技集團,該集團最早起步於雕刻機,後進入模具及3C行業,在這個小的細分市場中不斷做精做強。沈烈初曾到該企業參觀,他在現場看到了正在調試的JDGR200-A10H加工中心,切深為0.1微米,最小進給量為1微米,其高速加工的鋁合金零件試樣,隨機送到計量室測量,採用雷射干涉儀測量光潔度為Ra0.024微米。他表示,這是他一生中直接看到的最高光潔度的零件,精雕集團創造了一個品牌與新的模式。
據了解,還有一些珠三角的民營工具機企業也正在崛起,他們對標國際高端產品,瞄準細分的專機市場領域,有些企業已經走出國門,在世界舞台上與國外產品同台競技。
中國工具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的工具機行業要優化生產要素的組合,以獲得市場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集中攻克用戶急需的產品,強調「專、精、強」,不要盲目追求體量,「大」不等於「強」。
誰在細分領域做得好、做得精,誰就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中國的工具機企業就是要從價格競爭轉移到內部的精耕細作,做出在細分市場獨特的競爭優勢。
民營工具機企業都在積極思考,籌謀面對下行壓力如何取得突破並獲得新的發展。有些企業已經走出國門,在世界舞台上與國外產品同台競技。
關注注最新技術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工具機工具展覽會(CIMES2020)將於2020年8月17-21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順義)舉辦,歡迎您蒞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