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龔愛華)"媽,單位一放假我就回來陪您過年!"元月21日,農曆臘月二十七,何珊琳與母親打完電話後心就飛到了赤壁的家。去年父親離世,春節前母親又患病,何珊琳歸心似箭。
可第二天一到辦公室,何珊琳就接到因發生新冠肺炎疫情黨員幹部不能離開駐地,全部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作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公室主任,何珊琳迅速投身到抗擊疫情的戰"疫"中。
三點一線連軸轉
"這個材料下午五點前要準時上報","你馬上去辦公室把原網格值守安排作個調整","社區居民需要的防護用品要抓緊協調落實"……何珊琳每天都會接到這樣的電話。辦公室本來就是單位的中樞,在防疫戰時狀態中,工作就顯得更為緊張。何珊琳就像人工智慧機器人一樣,設定在家、單位、社區卡口"三個點"上連軸轉,老也按不下暫停鍵。
因為是非常時期,各種文件、通知比平日要多得多,畢竟關乎疫情,誰都不得掉以輕心。即使不是何珊琳值班,她也每天都要到辦公室處理公文,尤其是有急件時,更是不得耽誤。連門衛師傅看到她頻繁出出進進,都對她說:現在放假了,又是特殊時期,你要少出門。她何嘗不懂得這個道理?但職責所在,她不得不去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1月25日,大年初一,傍晚5點多,何珊琳接到市委總值班室電話,告知單位內網有個急件要在晚上8點前報送材料。她接完電話,立即放下手上的家務事,等不到吃晚飯,晚6點前趕到單位。內網所發文件沒有電子版,有關表格還需要重新製作,特別費事。她細心地按要求將要報送的3份表格一一打電話填報、確認、校正,然後發給領導審定,晚8點前準時發給指定的郵箱,等電話確認接收後,她才放心回家。回到家時已快21點了,家人還在餐桌邊等她吃新年第一個晚餐。
隨便翻開何珊琳的一天工作日誌,滿滿都是她忙碌的身影:
2月2日,正月初九,早上7點30分出門,8點到辦公室,做衛生,消毒,燒開水,開始辦公。
1.將2月1日晚單位組織的網評情況發給市網信辦;2.處理政務內網6個文件;3.電話詢問三位幹部及家屬身體狀況,得到"正常"回復;4.製作《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記錄表》發給社區值守幹部;5.收到市政府辦春節假期延長到2月13日急電,迅速通知同事,制訂單位值班安排,報領導審定後,發到工作群並報送市政府總值班室;6.接到市委組織部通知,草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2020年第2期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方案》,經領導審定後在工作群里發布,並組織大家捐款;7.向市委組織部報送《離咸幹部返回統計表》《全市已離咸黨員幹部外出情況匯總表》;8.協調單位幹部黃江城到精準扶貧村開展防控通行事宜,保證其按時到達渡普口村;9.單位領導召集本人等有關人員開會,研究安排近期單位值班、社區值守工作;10.擬寫《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亮身份、踐初心、比作為"活動方案》……
晚上9點才離開辦公室。
40多天裡,何珊琳辦理各類公文110多份;上報防疫情況材料30餘篇、表格近百份;組織網絡評論500餘條;制定方案、撰寫文件通知41份;發表通訊稿件16篇;撰寫疫情防控工作日誌《特別的假期》2萬餘字。其中一些工作特別瑣碎,有很多事情都在家裡完成,經常一忙就到半夜。
堅守卡口不言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何珊琳深知下沉社區卡口責任重大。
小區是防疫第一關口,工作要有細度、難度、強度。卡口值守,何珊琳每天提早出門,提前到崗,最後一個離開。入戶宣傳、登記測溫、解釋勸返、上門核查,一絲不苟。
2月15日,正遇溫泉下了一場小雪。何珊琳被刺骨的寒風颳得透心涼,她冒著雪,頂著風,走到值守點。何珊琳所在的卡口是個還建小區,根據前期摸底,小區共有24套房,其中2套未裝修,6戶春節期間無人居住,現有16戶住戶。按照入戶排查"不落一人"的要求,何珊琳和同事發現1-402周某某家信息不全,卻一天三次敲不開門。當晚8時許,何珊琳和同事第四次上門,連敲了數十下,才聽到屋內有一個老婦人的聲音。原來,這家人有人從武漢返回,是密切跟蹤對象,所以面對詢問人員就躲躲閃閃。
終於,該小區各戶信息全部核對清楚,逐戶建檔,對今後的值守就更有底了。
在小區卡口執勤時登記檢查時,遇到一些胡攪蠻纏硬闖卡口的居民,何珊琳總是苦口婆心勸返。經何珊琳和同事們反覆宣傳,小區居民慢慢配合檢查。
40多天來,何珊琳堅守卡口不言苦。在日記中里她這樣寫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在防疫一線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如多值守一次,多宣傳一次,多勸阻一次,每次的多一點,就會讓疫情早一點過去。
愛心傳遞顯大愛
何珊琳雖是一名弱女子,但她心中充滿了大愛。
2月21日,同事一父親過世,帶班領導打電話說要辦公室安排人員換班,何珊琳毫不猶豫地自己去班。她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會遇到難事,大家都不容易。
在小區卡口值守期間,何珊琳了解到小區部分居民是改制企業下崗職工,生活較為困難。她和同事們總是想法設法為他們爭取一些捐贈物資的分配,1棵花菜,2把生菜,2顆圓白菜,幾個雞蛋......儘量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同時,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哪家沒菜了,沒米了,沒油了,她都想辦法給他們代購。她要把黨的溫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愛心傳遞給他們。
她惦記著那些戰鬥在救治一線的醫護人員,為他們歌,為他們哭。當她看到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自己患了冷凍症,妻子感染新冠肺炎,仍然在一線救治其他患者的事跡後熱淚盈眶。她自己妹妹妹夫也是醫護人員,一直奮鬥在救治病人的一線。每天都要問他們的安危,為他們的平安祈禱。單位號召捐款時,她積極響應,體現了她報國的拳拳之心,敬醫的眷眷之意。她在日記里寫道:我不是醫生,救不了病人;我不是工人,建不了醫院;但我是志願者,可以幫助宣傳,堅定大家投入抗擊疫情的決心。
因抗擊疫情何珊琳沒能兌現陪老母親過春節的承諾,但她在心裡一直惦記著老母親。白天忙,她只有晚上回到家裡才有時間和電話問候母親。她在日記中寫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母親,對不住了,只希望疫期早點過去,我再回您膝下請安。
疫情還沒結束,何珊琳依然在抗疫一線中奔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