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位 大擔當 ‖ 白銀區公園路街道「網格」凝聚環境整治源動力

2020-03-31   白銀區發布

  連日來,公園路街道上下,眾志成城,深入推進「四抓四促」城鄉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以舍我的擔當、無我的情懷、忘我的工作,投入到沿街鋪面剷除亂塗亂畫、拆除破舊廣告、居民小區清理亂堆亂放、背街小巷清理衛生死角、居民院落拆除違章建築,一批困擾街道社區多年的老大難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難點環境衛生問題得到有效化解。

  這裡有市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有街道的統籌調度、有各部門的協作配合,也有這樣一群人的無私付出與奉獻,他們的身份不同,有的是正式幹部、有的是社區委員、有的是公益性崗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社區人」。在專項整治行動中大多的鏡頭對準了轟轟烈烈機械拆除的大場面,而他們在幕後默默的堅守著、奉獻著。

  疫情防控期間他們頂著寒風值班值守在各個小區,摸排重點人員、宣傳講解防疫要求,每天像復讀機一樣喊著「你是這個小區的居民不」「請出示出入證」「請配合測量體溫」「請掃碼登記」「叔(嬸)儘量少出門,出去後多買點」……。值班後還要給居家隔離居民購買生活必需品,核實網格內來銀反銀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夜以繼日地奮戰在防疫一線。同樣的口罩下不一樣的面孔,不一樣的社區人不變的堅守和擔當。

   「四抓四促」城鄉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開始以來,社區人剛下「防疫線」,又上「環衛線」,他們顧不上休息,又提著鐵鍬、揮著鏟子,投入到「洗臉行動」中,逐店逐門清理擦除破損對聯、門面廣告、即時貼,逐戶逐院清理亂塗亂畫、亂搭亂建,逐坡逐凹的清理雜草垃圾。面對不配合的居民的謾罵與阻擾,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拉拉家常、動動關係,慢慢的讓居民理解、配合整治工作。一句「環境乾淨了、隱患消除了,還不是為了大家好」透著些許無奈,但更多是責任。

  盛長軍,銀光路社區的一名公益性崗位,在女同事占大多數的社區,他可以說是「眾星捧月」,大家對他的評價就是幹活「當」。「老盛,2號樓有一堆垃圾,你叫上兩人拉一下」,「盛長軍,居民反映下水堵了,你過去看下」……木訥的他總是說「我知道那,我去看下」,疫情期間他騎著電動三輪車既當宣傳員、又做搬運工,既干體力活、又做細磨事。「四抓四促」城鄉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他又成了社區的「寶貝疙瘩」,每一處整治現場都有他的身影,髒活累活他都搶著干,他把社區看作第二個家,把同事當成家人,以平凡的角色,顯示出了大大的擔當。

  張淑萍,勝利路社區城管專干,也是一名網格長。她是社區的老同志,出謀劃策、協調調度、內外溝通樣樣精通。疫情防控期間身兼數職,一會聯繫網格員核實信息,一會又聯絡志願者開展值班,一會又聯繫人員疏通下水管道,還要按時按點穿梭於每一個值班點提供後勤保障。「四抓四促」城鄉環境專項整治中,帶著整治隊伍逐街逐巷撕廣告、撿垃圾,面對個別居民的亂堆亂放,軟磨硬泡、入情入理,使居民能夠放下敵對,接受整治,一個個疑難雜症得以化解。

  朱建菊,城管中心的大姐,也是一名公益性崗位,她特別熟悉城管工作,河長制、綠化、動物防疫、防震減災、人居環境整治、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等各方面都得心應手,她更是所里的「寫家子」,出方案、寫報道、回熱線都難不住她。疫情防控期間她用優美動情的美篇,謳歌每一個奮戰在防疫戰線的戰友,字裡行間透漏著著對同事的關心和讚揚。「四抓四促」城鄉環境專項整治中,她又成了統計員,從社區繁雜的資料中摸索著有價值的信息,在這樣那樣的表格上整理著邏輯關係,那天連夜加班到凌晨4點,第二天又伴著朝霞推開了辦公室的門,連續的加班熬夜使他本就單薄的身體超負荷運轉,下午在統計表格時,杵到在了案頭,短暫的休息後又翹起了鍵盤……

  街道社區里有太多太多這樣的「小身份」,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紐帶,是黨的政策的「代言人」,是落到實處的「承辦人」,是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一個小崗位連著大使命,一身紅色志願服穿出來了別樣的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