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喂養的後果承受不起:我家寶寶有沒有太胖了?

2020-01-16   兒科專家周煥斌

對於和上一輩人一起生活的家庭,這個場景非常常見「長輩捧著碗坐在寶寶面前,一勺一勺的往寶寶嘴裡塞東西,寶寶不吃把臉轉到左邊,勺子換到左邊,臉扭到右邊,勺子繼續跟過去……」

而大一點的寶寶,則是長輩追在屁股後面一面追一面喊,吃點,再吃點……中國式長輩對於胖寶寶的追求,有著天然的蜜汁信仰。

寶寶必須歡快的吃下去,而且還不能「白吃」,必須胖出來,好像由此才能證明,自己把寶寶養得好,才能證明自己盡心帶娃了!

可是,家長必須明白長得胖≠養得好,過度喂養的後果,可能成為娃日後不能承受的減肥之痛!
1.為什麼中國長輩喜歡把寶養胖?

很多長輩都有「能吃是福」的觀念,希望寶寶能多吃一口是一口,看著寶寶把自己準備的東西都吃掉,然後變胖,自己會很滿足。

對於長輩的這種喜歡往寶寶嘴裡塞東西、養胖寶寶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以前生活的條件比較差,沒有好的東西吃,為了彌補遺憾,就想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都給寶寶吃,這是他們愛寶寶的一種表達方式。

還有可能是,長輩認為胖寶寶才是好的,瘦就是不健康。寶寶不胖,在外人看來就是自己帶的不好,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喂養習慣。

長輩之間總是存在攀比的心理,以養胖寶寶為傲,看著寶寶長胖自己就會有成就感。再加上他們接受的育兒信息比較陳舊,忽略了胖寶寶存在的危害,一味的希望寶寶胖一點才好。

殊不知,這種愛最後可能害了寶寶,同時也破壞了自己和孩子的關係。

大人總是強迫喂飯,長此以往,會使孩子對吃飯產生逆反心理,吃飯不再是享受美食的過程,而變成了一件牴觸的事。這樣對孩子將來的身體發育以及健康都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必然會使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小小的人也有自己的情緒,他們也不喜歡被強迫,慢慢的長輩和孩子的關係就會受到影響。

這時候有些長輩可能會說,我為孩子做了這麼多,孩子怎麼還是不喜歡我?

而事實上呢,你認為的好,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他想要的「好」,甚至還存在很大的危害!
2.過度喂養有哪些危害?

當寶寶攝入的能量超過機體代謝需要的能量後,就會出現過度喂養的情況。這時寶寶看著會比同齡的孩子「大一些」,肉嘟嘟的很可愛。

但這種可愛只限於嬰幼兒時期,一旦到了學齡前還保持「胖墩」的狀態,周圍人就會變成「怎麼這麼胖啊,這樣不健康啊」完全不同的態度。

有研究表明,大部分胖寶寶長大後還是會很胖,而肥胖帶來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世衛已經將兒童肥胖定為21世紀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營養過剩的胖寶寶最直接的後果,是讓孩子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增大很多。

而且,在現代俊男靚女扎堆的時代,就算不求自己寶寶變成男神、女神,也不會希望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胖墩」吧!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太胖了?

雖然說過度喂養的胖寶寶存在一大籮筐的危害,但是家長也不要杯弓蛇影,馬上懷疑自家寶寶是不是太胖或者不敢繼續喂養。

寶寶的生長需要一些高脂肪含量的飲食供給。

有些時候寶寶可能只是稍微有點胖,隨著身體機能的發育,身上肌肉開始增加,脂肪得到消耗,嬰兒肥就會逐漸消失。

而且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速度都是不同的,家長可以對比世界衛生組織的寶寶生長曲線圖,把寶寶每個階段的身高體重記下來,標在上面繪出生長曲線。對比看看是否過胖。

一周歲以內的寶寶,需要充足的營養來保證發育。如果不是醫生專業人士給出的喂養要求,家長不要給寶寶節食或限制食物的攝入。如果寶寶真心超重,那只能讓他多活動多消耗了。

4.如何知道寶寶吃否吃飽?

有過度喂養擔憂的家長,可通過加強母乳喂養來防止過度喂養。因為母乳喂養的寶寶對乳汁攝入多少是有自我調節能力的,自己想什麼時候不吃就可以停止,不像人工喂養的寶寶,需要遵從他人的意志。奶瓶里還剩一些,家長都想寶寶全部吃完不要剩。

家長還可以通過以下來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

(1)看尿布

第1個月 每天至少尿濕6次尿布。通常有3-4次大便。隨後大便次數慢慢減少到1天1次或隔天1次。

(2)聽聲音

寶寶吃奶的吞咽聲,一般連續吸允幾下後就有吞咽聲。如果寶寶吃完奶後表現的很滿足,說明寶寶吃飽了。

(3)體重增長情況

如果喂養充足,寶寶前3個月每月增加420~840g體重。寶寶在3~6月,體重每月增長在420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