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終極拷問:我們到底還需要多少房子?

2019-07-14     同話財經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對於中國人來說,分成了兩類人,一類人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而另一類人,還在苦苦掙扎。

而實現了財務自由的那一群人中,有很多一部分人,都具有同樣的一個標籤,那就是「炒房」。

為什麼人們熱衷於炒房,是因為炒房能讓人們躺著就能賺到錢,讓人們財富增長得很輕鬆,當然了,從財富的角度來看,有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資產過億的家庭已經接近11萬戶,而這其中,近8成是企業家,他們有自己的企業,才能擁有如此龐大的財富,而位於第二位的,就是炒房客,房產占據他們資產的8成以上。

從這個數據上,大家就能看明白,為什麼即便在國家三令五申的「嚴禁炒房」之下,人們還是想盡一切辦法的去炒房,儼然成為全民炒房的熱潮。

這個時候,國家提出了「房住不炒」,也就是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並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去抑制和打擊炒房。

這當然是好事情,有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回歸到正常的軌道上來,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能防止惡意的炒作,使得房價非理性的上漲,使得越來越多的剛性需求家庭,買不起房。

那麼,如果房子只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那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房子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先來看一下,如今我們國家到底有多少房子,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房屋的總體擁有量,已經達到戶均1.1套。

根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在2014年的時候,中國的家庭數量為4.3億戶,平均家庭規模為3.02人。從這些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家庭小型化的進程並沒有停止,也就是說,家庭成員變得越來越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人口為13.95億,如果按照平均每戶3個人計算的話,我國家庭數量為4.65億。

如果戶均1.1套的數量來計算,這也意味著,我國當下的房屋總量為5.115億套。

從套數上來看,似乎我國住宅已經夠多了。

但是,我們來看下,當前我國人均住宅面積是多少,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人均住宅面積為36.65平米,這是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根據民生證券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人均住宅面積65.03平方米、英國人均49.4平方米、法國人均40平方米,法國、芬蘭、日本的人均住宅面積都比中國高。這表明,從人均住宅面積的角度來看,我國的房屋需求量還有很大的空間。

很多人習慣將中國與美國對比,如果中國的人均住宅面積達到美國這樣的水平,那意味著人均還需要增加近30平方米的住宅面積,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也就相當於當前中國的房屋還要翻一倍,這可是非常驚人的。

其實,我們單純的從人均面積來看房屋需求,顯然不合理,因為中國的家庭體系和觀念與美國有著本質的區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人均36.65平方米的面積,如果是一家3個人,那一戶的平均住宅面積為109.95平方米,這在一般城市裡,可算得上是大面積的住宅了。

當然,看到這上面的數字,很多網友又會覺得,自己被平均了。

的確是這樣,從上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從總量上來看,我們並不缺少房子,但是為何開發商還在不停的建房子呢?因為還有人需要買房子。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需要買房子呢?有兩類人,一類是炒房客,另一類便是真的沒房子的人,而隨著國家打擊炒房力度的加強,買房的人群中,剛需比例其實是在上升,這也意味著,開發商還在瘋狂建房的根本原因在於,還有大量的老百姓沒有買房。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房子並不是不夠,而是分布不均,結構性的不均衡導致了需求的大量存在。

去年的時候,恆大研究院由任澤平牽頭,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住房存量大測算》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有幾個明確的結論,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69.8%且呈下降趨勢、租房比重25.8%且呈上升趨勢。

當然,城市居民中,因為包含了大量流動人口,因此不能代表家庭戶數,畢竟,很多人在城市裡租房子,但是在老家是有房子的,不過,綜合看來,當下中國家庭,接近20%沒有房子,這個數字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靠譜的。

而這或許才是當下樓市真正的需求。

可是,這些需求,並不一定需要新建商品房來滿足,依靠存量二手房完全就可以滿足了。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連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DJAmwBmyVoG_1ZCY3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