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樓市丨一季度房貸餘額26.87萬億,增速創新低,真相是什麼?

2019-04-29     同話財經

伴隨著房價上漲,人們買房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從人們爭相買房,到全民炒房,這也反映了房子從居住品向投資品的角色轉變。如今,人們買房,在看其居住的屬性之外,最為看重的,就是升值潛力,也就是說,人們買房,已經不是買一個居住品,而是純粹的投資行為,當然有的人買房是投機!

既然是投資和投機行為,就一定需要用槓桿,否則投資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住房貸款的總量不斷創新高,每年都也在以兩位數甚至更高的增速在上升,這背後是廣大居民在大量利用槓桿在買房,甚至是炒房。

而這一增長,在2016年創下新高,這也與這一輪樓市高潮是同步的。

不過,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40.52萬億元,同比增長18.7%,增速比上年末低1.3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82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1.4%,比上年全年水平低8.5個百分點。

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6.87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而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9.05萬億元,同比增長35.7%。

值得關注的是,個人住房貸款增速為近三年同期新低。

那麼,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嚴厲的調控,讓高槓桿買房的空間越來越小。大家都知道,在這一輪樓市嚴厲的調控之下,各種限制政策,比如限購(限制購買資格)、限貸(限制貸款、限制用槓桿)、限售(限制炒房、短期內難以變現),還有限制離婚買房,限制企業炒房,各種限制性措施,直接導致了能買房的人少了,而能貸款買房的人就更少了,因此,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下降是可以理解的。

二、房價越來越高,真正能買得起房子的剛需越來越少了。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房價到底有多高呢?去年就有機構統計過,全國大約有100多個縣城房價超過一萬,而對於一線城市來說,房價收入比已經非常高了,有很多年輕人一輩子努力工作,也湊不齊首付。因此,在畸高的房價面前,很多想買房的人,現在幾乎連想都不敢想了,於是,只好放棄購房的念頭,轉而去租房。而那些有錢的人,又被限制了購買資格,這就使得真正買房的人其實是越來越少,自然,貸款就會越來越少。這一點,有很多人會反對,他們會說,現在買房的人並不少,而且還偶爾會出現搶房的新聞,但是,與兩三年前,全民搶房的現象比,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了。再說,今天你看到的搶房,裡面有多少是托,你知道嗎?

三、大量開發商在賣房的時候,強制要求全款,或者提高貸款額度,也是造成貸款減少的一個原因。在這兩年的搶房之中,「全款優先」幾乎已經成為顯性規則,對於那些貸款買房的人,你要麼排在最後,要麼銷售員都不會接待你。

綜合來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的減少,未必是一件壞事,至少說明瘋狂的樓市,已經逐步回歸,雖然還並沒有真正到達理性的狀態,至少能看到,調控政策的效果正在顯現。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連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uEICGwBmyVoG_1Z38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