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粉期間吐奶、濕疹、上火、綠便、齲齒……怎麼辦?如何護理?

2019-08-03   濃情番茄Nutritionn

要是可以,希望每個媽媽都能夠將母乳喂養進行到底,但是總有那麼多的媽媽母乳分泌量不足,或要忙於工作,或因身體原因,不得不選擇奶粉喂養,在喂養中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疑惑,來這瞧瞧,或許就豁然開朗了。

奶粉喂養中寶媽們可能會遇到一些疑惑,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關於寶寶健康護理與奶粉相關的疑問。

1、吃奶粉吐奶怎麼辦?

奶粉喂養的寶寶更易吐奶,尤其是從新生兒期就開始喂奶粉的寶寶,新手爸媽沒有喂養經驗,常常因喂奶的姿勢不正確,奶嘴選擇不合適等導致寶寶吐奶。

胃腸道發育不成熟:

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要及時幫寶寶拍嗝,把氣體排出。

預防和護理措施:喂完奶粉,不能立即平躺,需要豎抱拍嗝,排除胃部的空氣,豎抱20-30分鐘,再讓寶寶側臥或頭偏向一側,防止再次吐奶引起嗆咳。嗆咳奶液會浸入支氣管,中耳道引起發炎症,嚴重者引起窒息。

喂養過度

有的媽媽總擔心寶寶吃不飽,一哭就喂;或者母乳流出太快,奶嘴出奶孔過大,都會造成寶寶吃奶過多,從而容易吐奶。

改善方法:減慢喂養速度。

奶瓶喂養時,每喂 30 ~ 50 毫升的配方奶就停頓幾分鐘。喂到一半時給寶寶拍個嗝,既有利於胃內氣體排出,又能減緩喂養速度。選擇出奶孔小些的奶頭,也能增加寶寶吸吮的力氣,延長喂養時間。

喂養不當:

喂奶粉時,奶嘴過大易使吞入氣體過多,嬰兒打嗝、活動會排出氣體,導致部分奶水溢出,絕大多數嬰兒在 8 ~ 10 個月時症狀自動消失;

改善方法:避免吃奶過急、過快。

  1. 媽媽按照寶寶月齡定時喂養,不要等寶寶餓太久才喂奶,以免吮吸過急,又來不及吞咽而嗆奶吐奶。
  2. 不要寶寶哭鬧後立即喂奶,防止因哭鬧帶入空氣
  3. 奶瓶中奶液要充滿奶嘴,預防奶瓶中的空氣被寶寶吸入胃部;
  4. 奶嘴孔大小合適,太小寶寶吮吸用力,吸入的空氣增多,太大寶寶來不及吞咽,容易吐奶和嗆奶。
  5. 將奶瓶倒立,每一秒一滴奶的流速合適,平時要觀察奶嘴,如果用的時間過長,或者奶嘴被寶寶咬破,需要更換奶嘴。

如果寶寶吐奶嚴重

每次吃完奶吐奶量或次數較多,總是噴射狀吐奶,有難聞的異味兒,體重沒有增加,就需要帶寶寶看醫生了。

2、寶寶濕疹與奶粉有多大關係?

濕疹性皮炎:

很多寶寶自出生10天左右,開始長出一些小紅疙瘩,先是長在眼眉上,然後在前額、肋部相繼出現,呈對稱性分布。嚴重者可及雙耳根後和前胸部,耳根後常呈糜爛狀。每天室溫過高或曬到太陽時,疙瘩就會多些,涼快下來,就會減少,這個就是濕疹性皮炎。

這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無論男嬰、女嬰,人工喂養還是母乳喂養,都會出現這種濕疹,只是程度不同,發病時間也不一。目前針對寶寶出現濕疹的原因是多種解釋的,但最常見的主要是以遺傳、寶寶自身的過敏體質、環境因素、護理不當時等等是有直接關係的。

約7.5%寶寶存在牛奶蛋白過敏,60%牛奶過敏寶寶會出現濕疹的症狀。

護理方法:輕微的濕疹不需要治療,只要在洗臉、洗澡時避免用肥皂,以防刺激皮膚,必要時可塗一些10%氧化鋅軟膏。如果濕疹較嚴重,或出現水泡,而且流黃水,直到結痂,造成嬰兒因癢痛而躁動不安,這時就應該去正規醫院皮膚科診治。媽媽應該應母乳開奶,堅持母乳喂養直至6個月,降低食物過敏發生率!

3、吃奶粉期間腹瀉如何護理?

吃奶粉期腹瀉,原因比較多,個體原因是對奶粉不適應,比如奶粉過敏,乳糖不耐受。外部原因:喂養量過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衛生沒做好或者誤食已經變質的奶粉引起胃腸道感染,其他疾病引起的併發症。

預防措施:

  • 判斷寶寶體質特點,選擇合適的奶粉。
  • 注意奶具衛生,照顧寶寶的家人個人衛生也要考慮在內。
  • 不能嘴對嘴親吻寶寶,成人口腔中的細菌病毒,寶寶是抵禦不了的。
  • 小心奶粉的正確保存,罐裝1個月內食完,袋裝或盒裝半個月內吃完,舀取奶粉後立即密封,放陰涼乾燥處保存。出現硬塊,霉臭的奶粉不能吃,過期的奶粉不能給寶寶食用。

出現腹瀉根據嚴重程度選擇護理的方法

  1. 如果大便不太稀、次數不多,其他無異常,適當減少單次喂養量,減少腸道負擔,觀察寶寶的恢復情況;
  2. 如果出現水樣大便,次數8次以上,需要預防脫水,可以補充寶寶專用補液鹽溶液,不要直接喝白開水或果汁,並補充益生菌平衡腸道微循環。
  3. 精神不好,食慾下降或者發燒需要看醫生。
  4. 腹瀉期、乳糖不耐受期可以選擇無乳糖配方奶粉暫時代替普通配方奶粉。
  5. 牛奶蛋白過敏期,必須選擇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胺基酸配方奶粉代替普通配方奶粉。

4、吃奶粉就上火便秘,是奶粉不好嗎?

奶粉的蛋白質分子結構較母乳大,形成的奶凝塊不好吸收,高鈣的配方奶粉由於鈣難以吸收完全,容易形成鈣皂,天然的消化酶及低聚糖不及母乳,都是導致奶粉喂養的寶寶較母乳更易便秘的原因。

寶寶便秘引起的原因也是多樣的,如何預防和改善?

在選擇奶粉時,可以選擇添加豐富的益生菌,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能預防便秘的營養素的配方奶粉。

  1. 不正確的沖調奶粉方式:過濃或過稀都會引起便秘,參照說明沖調即可。
  2. 飲食結構不合理:該添加輔食的寶寶,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飲食過於精細化。
  3. 飲水量不夠:6個月後可以每天額外補充300-500ml的水,1歲後可以增加到每天800-1000ml。
  4. 運動量不夠:腸蠕動減慢,大便推出力度不足,導致便秘。
  5. 精神因素引起:孩子經常哭鬧、被經常用嚇唬恐嚇的方式哄逗寶寶,都容易造成便秘。
  6. 脂肪攝入不足:有的家長怕寶寶消化不良,一點油都不給寶寶沾。實際上缺乏脂肪也會導致便秘,寶寶可以吃輔食後,不要總是吃白水蔬菜,蔬菜中可以添加一些植物油。

5、吃奶粉時寶寶拉綠便正常嗎?

寶寶綠便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鐵吸收不全,主要發生在6個月以內開始添加奶粉的寶寶,此時寶寶體內的鐵儲備充足,不要要太多鐵的攝入。
  2. 對奶粉中的脂肪消化不完善,脂肪的消化依靠膽汁,利用不全的膽汁隨大便排出便氧化成膽綠素了。
  3. 奶量太少,寶寶腸道中的膽紅素利用不全,變為膽綠素,帶粘液,大便綠色帶少量粘液,便次增多,常表示為腸蠕動亢進,見於飢餓時,家長就需考慮增加奶量了。
  4. 喝奶粉的寶寶出現綠便不一定是異常現象,當大便為淡綠色或青色,帶奶瓣,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腸道被感染了,則需要參考本文第3點進行腹瀉的預防和護理方法。

6、寶寶齲齒與奶粉有關嗎?

寶寶出現齲齒,不僅僅是因為奶粉中含有甜度高的蔗糖、白砂糖,就算選擇的全乳糖配方奶,沒有做好預防仍然會出現齲齒。

如何預防:

1)出牙期間注意口腔的衛生,每次喝完奶,喝一小口水漱口。寶寶開始長牙後可以用紗布清潔牙齒,1歲半後訓練刷牙。

2)儘量不用安撫奶嘴,或者不要將安撫奶嘴浸上奶液或糖水。

3)不能含著奶瓶入睡,奶粉中的糖類與牙齒接觸時間過久會引起齲齒。

7、寶寶吃著吃著就睡著了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新生兒時期,寶寶總是吃著吃著就睡著,可以用手指碰碰寶寶的嘴角和臉蛋,激發寶寶的覓食反應,TA會繼續吮吸。

奶粉喂養的寶寶,如果奶粉所剩不多寶寶就睡著了,也沒有必要弄醒寶寶繼續吃。母乳喂養的寶寶,喂奶的時間超過半小時得考慮母乳是否充足。

8、奶粉中可以混合其他營養嗎?

原則是不和奶粉混合為好,以免影響奶粉的營養均衡,導致寶寶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實在需要混合喂養寶寶才能接受,可以少沖調一些奶粉,作為味道調配劑,比如需要補充魚肝油、DHA、鈣鐵鋅等,單獨喂養寶寶不接受,可以暫時用少量奶粉沖調,掩蓋寶寶不喜歡的味道,逐漸減少奶粉量,讓寶寶直接接受。

寶寶的輔食,比如米粉,粥等一定不能和奶粉沖調,米粉和粥主要成分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較低,長期混合沖調,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影響生長發育(智力發育遲緩,體格不達標、免疫力低下、虛胖等),嚴重者危機寶寶生命。

不能用果汁、蔬菜水沖調奶粉,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

9、吃完奶粉後口臭

吃奶粉期間,寶寶醒來,發現口氣難聞,常有酸臭味。

有的寶寶吃的最後一口奶,不會吞乾淨,殘留在口腔的奶粉(母乳一樣)在口腔消化酶及細菌的作用下發酵,便產生了異味。

在喝完奶後喂一口水,可以到達漱口清潔口腔的作用,還可以預防寶寶齲齒。和預防齲齒一樣,寶寶開始長牙後可以用紗布清潔牙齒,1歲半後訓練刷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