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吃瓜界」傳出了一個「天大的」消息:
新浪微博熱搜被停更一周~
這件事,對於不常看微博的朋友來說,本沒多大影響;
但這個消息,可是苦了不少吃瓜群眾們了。
看不了更新的微博熱搜,整個人都不自在!
於是,有網友自製了一張「 微博熱搜榜單」
這張熱搜榜單,還標明了代表話題熱度的「沸」、「熱」、「薦」,可以說是非常真實了。
說到這裡,無憂君不禁要問了:
吃了那麼多「瓜」,那你知道 「吃瓜」的英語怎麼說呢?
在學習英語之前,我們先來一波名詞解釋
「吃瓜」,一般指的是廣大網友對網上圍觀行為的統稱。
那麼,「吃瓜」究竟該怎麼說呢?
有小夥伴可能會說:
吃的英文是eat、瓜是melon,「吃瓜」可不就是「eat melon」嘛!
這是非常中式的英語表達;
實際上,根據上面的名詞解釋,「吃瓜」應該這樣說才對~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個通俗的表達:
use sb’s fodder for topics of conversation
其中,fodder /ˈfɒdər/ 用作名詞時,有「素材」的意思;
即: 用某人的事情當作聊天的素材。
這跟我們平時所說的「吃瓜」意思相近,也就是拿別人的事兒當作談資,反覆說個不停。
Don't use our boss's fodder for topics of conversation! Get back to work!
別再吃老大的瓜了!趕緊回去工作!
就像我們中文裡常說的「瓜」一樣,英文中則多用「tea」這個詞,來表示「瓜」(相當於gossip 閒談、瑣事)。
如果有外國朋友對你說: give me the tea ,可不是想讓你給他一杯茶,他只是想讓你分享一點八卦而已。
What’s the tea with them? Are they a couple?
他們之間有什麼「瓜」?他們是一對嗎?
此外,「吃瓜」還可以說成「 spill the tea」。
Okay girls, it is time to spill the tea.
姐妹們,吃瓜時間到了。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 「吃瓜群眾」的英文,該怎麼說?
onlooker/looker-on/bystander/spectator 旁觀者
這一組詞,都可以翻譯為「旁觀者」,即一般性的圍觀,屬於中性詞,指的是 哪裡有熱鬧就往哪裡湊的看客。
I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that, I'm a looker-on.
那件事我啥也不知道,我就是個吃瓜群眾。
I don't want to be a passive spectator.
我不想做一個被動的旁觀者。
netizen/Internet users 網民
這一組詞,非常符合我們當下的「吃瓜」現狀;
大多數時候,我們所說的「吃瓜群眾」,就是活躍的網民;
所以,吃瓜群眾廣義上就是指「網民」了。
Netizens responded with thousands of comments after a reporter uploaded the news with a photo.
在記者上傳了這條新聞的圖片之後,網友們留下了數千條評論。
rubberneck/rubbernecker/gawker
rubberneck最初是指「遊客」,後來指載著遊客觀光的車輛。
這一組詞,具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It's dangerous to be a rubberneck in the street.
大街上當個吃瓜群眾是挺危險的。
A crowd of curious rubberneckers gathered to see what was happening.
一群好奇的看客聚在一起在看發生了什麼。
小編微信:aiyingyu66,朋友圈也精彩
在看你就 點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