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檢察和老獄警眼中的「從駐到巡」——淺犁到深耕,走馬不觀花

2020-01-17     山西政法

郭林修帶著巡迴檢察組6名成員,在山西省臨汾監獄開展了新一輪檢察。身材微胖的郭林修一邊抹著臉上的汗,一邊認真地查驗監獄食品倉庫。這只是監獄檢察官行使職能的一個方面。從食品安全,到在押人員的人身安全、減刑監督,只要涉及法律執行層面,他們都要監督到位。

改革破解「熟視無睹、因熟生腐」

郭林修是山西省臨汾市檢察院刑事檢察三部副部長,也是該院巡迴檢察組的負責人。該院刑事檢察三部,是專門負責監督法律執行的部門。臨汾市的兩所監獄,成了郭林修最熟悉的地方。此前,對於監獄的監督一直主要採用長期派駐的辦法。去年山西成為巡迴檢察的全國試點省份,而臨汾又成為山西的試點地方之一。

「到現在的崗位11年了,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監獄。」從「老檢察」郭林修的視角,可以看出改革的必要性,「我們有名長期在臨汾監獄派駐的檢察人員,一待就是22年,回檢察院開會被門衛攔著不讓進。因為他被派駐監獄後待的時間太長,在檢察院反倒成了『外人』!」

山西省臨汾市檢察院檢察長馬紅彬直言:「實行單一的固定派駐的辦法,時間一長就會帶來『熟人熟事、一團和氣』『拉不下情、下不了手』的情況,可能會出現亂減刑、被『同化』等問題。此次改革,就是為了進一步強化檢察機關的監督職能。」

山西檢察機關除了市一級對行政區域內的監獄巡迴監督,還進行跨區域的巡迴監督。「一次巡迴檢察最少1個月時間,每半年一次,除了對本市兩所監獄的巡迴檢察,還根據統一部署去跨區域巡察。」郭林修說。

工作量的突增,最大的問題是人手不夠,怎麼辦?臨汾市檢察院根據「不固定時間、不固定人員、不固定監獄」的要求,在原有派駐監獄檢察室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吸收技術等部門工作人員,抽調基層院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執檢人員,組成「監獄巡迴檢察工作人才庫」,從人員配備上確保巡迴檢察工作質量。

監督者監督的敏感性被改革更大激發

「巡迴檢察後,看得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發現問題。」郭林修打了個比方,「就像一個內陸地區的人突然去了沿海城市,鼻子就能敏銳地覺察出空氣中的潮濕,但長期居住在此的人早已習慣了。」

檢察人員監督的敏感性被改革更大激發。郭林修此前在公訴、批捕等部門都工作過,是「全科型」檢察人員。當了巡迴檢察員後,多年來練就的火眼金睛派上了用場。

今年在山西某市巡迴檢察的時候,郭林修帶隊的7人巡迴檢察組就敏銳地發現了問題,「我們在該市監獄查看卷宗時,發現一起犯人打架事件,造成一名犯人二級輕傷。最後,該市的檢察機關對打人者王某不起訴,並提供了被打人手寫的諒解書和不起訴書。」

「一看就覺得有問題。」郭林修老到地發現,「正常來說,應該是先諒解、再不起訴。而在這起案件中,時間順序是相反的。不僅如此,諒解書中還寫了『王某給了我2條貴煙、4隻雞,並當面道歉』等內容。」

「請問監獄裡超市沒有的東西,是怎麼帶進來的?這裡面是否有監獄管理人員違反規定?程序是否合法?」郭林修問道。後來,經調查清楚,已被刑滿釋放的王某被重新追責,並因傷害罪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

「監獄的檢察人員,派駐也好、巡迴也罷,都要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維護犯人的合法權利。」郭林修身板挺得筆直。

被監督者敬畏心更強,執法更規範

郭林修將巡迴檢察辦法總結為「談」「查」「看」「比」,即談話、查檔案、看視頻、比較卷宗。作為被監督對象,臨汾監獄獄政管理科科長韓偉峰的直觀感受是「問得更多、檢察更細、心情更加緊張了」。

試點期間,臨汾市檢察院巡迴檢察組與監獄民警談話100餘人次,與罪犯談話150餘人次,複印相關資料5000餘份,查看複製監控資料60餘份,應罪犯申請約見35人次,發放調查問卷8000餘份。這些數字帶來的監獄檢察變革,讓韓偉峰感觸很深,「最大的改變,是敬畏心的增強。以前存在把事情內部消化處理的想法。現在不可能了,一切按照法律流程來。」

除了敬畏心,還倒逼獄警規範執法,提升了監獄的管理水平。「比如在考慮減刑時,需要犯人繳納被判繳的罰金。但是繳多少就可以開始減刑計分?以前沒有固定繳金額限制,這個問題成了我們的盲區。巡迴檢察開始後,呂梁來的巡迴檢察組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倒逼我們認真學習。」韓偉峰說。

韓偉峰也看得出來,監獄犯人們有了暢通的檢舉渠道,「臨汾監獄關押的都是15年徒刑以上的重刑犯。以前我們去找犯人,他們不相信我們,未必願說真話。但巡迴檢察組第一次來的時候,就有犯人當場舉手,表示要檢舉揭發。」

「對監獄實行巡迴檢察,改變了原有單一派駐檢察的重配合、輕監督,『派而不駐、駐而不察、察而不深』的問題,使檢察監督抹開了面子、邁開了步子、放開了膽子、甩開了膀子,如果說派駐檢察是『淺犁』,那麼巡迴檢察就是『深耕』。」馬紅彬說。

來源: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QD8s28BUQOea5OwBKw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