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山西高院舉行山西法院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新聞發布會。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管應時深入解讀《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保障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李智、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李曉軒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處處長 丁國華: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山西高院新聞發布會。
近日,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了《關於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保障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我省法院積極主動作為,為高質量轉型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舉措。
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我們邀請到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管應時、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李智、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李曉軒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有請管應時副院長介紹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 保障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管應時: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去年12月,中共山西省委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明確「堅持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恆久之功,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省委樓陽生書記要求:要把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體現並落實到政法工作中,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以法治保障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法院的首要政治任務,也是人民法院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省委提出「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後,省法院黨組高度重視,並形成共識,要求全省法院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為契機,不斷深化對山西發展階段特徵、演進趨勢、內在規律的科學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上來,切實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把服務保障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以法治思維、改革精神、創新辦法和精準舉措強化服務保障的責任擔當。
近日,省法院黨組結合山西省政法機關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40條措施,研究制定了《關於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保障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包括六個部分30條意見,圍繞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八個方面基礎性全局性工作,圍繞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打造「六最」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主要從「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為實現高水平崛起營造激發動能的法治環境、為堅持高標準保護營造保障有力的生態環境、為創造高品質生活營造人民滿意的民生環境」四個方面,提出了從立案到審判、執行全過程服務保障「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的各項具體措施,旨在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上下左右齊抓共進的工作局面,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的整體合力,為促進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振興崛起、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是圍繞「服務平安山西建設,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指導意見》聚焦決戰決勝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妥善審理涉眾型案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大力推廣通過非訴渠道化解矛盾糾紛,提出:要準確把握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新形勢新任務,聚焦「積案清零」「大案攻堅」「打傘破網」「打財斷血」目標任務,增強奪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面勝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突出標本兼治,確保打深打透、除惡務盡,推動實現「長效常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針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犯罪高發的嚴峻形勢,妥善審理網絡借貸、非法傳銷、P2P等涉眾型案件,堅持打擊犯罪與追贓挽損並重,主動爭取當地黨委的領導和政府的支持,引導群眾理性維權;全面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樹立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罪刑法定、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等現代刑事司法理念,推進刑事案件庭審實質化,推動實現刑事訴訟律師辯護全覆蓋,充分保障被告人合法權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促使更多的矛盾糾紛通過非訴渠道解決。
二是圍繞「助力經濟轉型發展,為實現高水平崛起營造激發動能的法治環境」
《指導意見》聚焦樹立服務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意識、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營商環境犯罪行為、著力防範金融風險、積極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服務「放管服效」改革、健全完善執行工作長效機制、健全轉型綜改試驗區司法保障機制、健全轉型綜改試驗區司法保障機制等方面,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服務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意識,依法糾正不適應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行為和做法,充分發揮法院裁判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職能作用;紮實開展規範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使用暴力強行攬工、破壞生產經營、收取保護費等破壞營商環境、危害社會治安、破壞金融管理秩序、侵犯財產權,以及招商引資、項目審批、稅收征管中的行賄受賄、瀆職犯罪等行為,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認定為刑事犯罪,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堅決防止濫用刑罰及刑事相關措施加劇企業經營風險的行為,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打造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開展防範化解金融領域風險專項行動,依法審理金融借款和民間借貸案件,建立金融案件統一協調機制與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依法妥善審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的各類案件,助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對高科技、新能源、新領域、特色產業、文化創新產業及生態文化旅遊資源的司法保護,助推我省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堅決把全面、依法、平等保護產權落到實處,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妥善審理重大項目落地、園區承接和大都市大縣城建設等方面的行政糾紛案件,堅決糾正在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等環節的不作為、不規範及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行政行為;集中開展「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成果」專項執行行動,推進解決執行難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加強「五類案件」執行工作,全面鞏固提升「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服務保障轉型綜改試驗區及重點項目建設,為轉型綜改示範區建設保駕護航。
三是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為堅持高標準保護營造保障有力的生態環境」
《指導意見》聚焦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資源開發利用、環境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建立完善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等方面。提出: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嚴懲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濫捕和非法收購出售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持續加大對我省「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案件的審判力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環境資源「三合一」審判模式,統籌適用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行政監督和生態補償修復責任方式,推動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工作機制,大力支持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美麗山西建設,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四是圍繞「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為創造高品質生活營造人民滿意的民生環境」
《指導意見》聚焦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保障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全力服務保障民生、打造集約化訴訟服務體系等方面,提出:要開展法治助力脫貧攻堅專項行動,讓法律扶貧助推精準扶貧,為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提供有力保障;妥善審理涉「三農」案件,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積極參與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扎牢織密民生司法保障網,堅決確保人民群眾「米袋子」「菜籃子」「藥瓶子」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深化家事審判改革及試點經驗的推廣,推動形成家事審判「山西模式」;加強訴訟服務集成建設,暢通立體化訴訟服務渠道,為當事人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為推動《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還建立了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溝通協作機制,對司法服務保障過程中的重大工作決策、重要司法舉措,及時向黨委報告,通過聯席會議、日常彙報等方式,有效落實服務保障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各項工作措施。同時,各級法院建立領導責任落實機制,嚴格規範司法行為,健全責任分解、監督檢查、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並將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確保服務保障「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的各項工作舉措落到實處。
朋友們!砥礪奮進新時代,凝心聚力再出發。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的《指導意見》是全省法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具體行動,也是向全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我們將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依法履行職責,積極主動作為,狠抓工作落實。希望媒體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並監督我們的工作,讓我們一起攜手「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為實現「四為四高兩同步」、促進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處處長 丁國華:
感謝管應時副院長的介紹。通過剛才的解讀,相信記者朋友們對《指導意見》已經有了較為直觀的了解。為了使大家對相關工作有更進一步了解,下面進行記者問答環節。提問前,請各位記者先通報所在新聞單位名稱。
新華網記者:
為實現「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目標,山西省委提出要「持續打造六最營商環境」,請問在服務打造營商環境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舉措?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 李曉軒:
謝謝您的提問。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土壤和基礎。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為實現「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目標,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已經栽好了梧桐樹,人民法院就是梧桐樹的維護者,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保障它生長的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免受病蟲害的破壞,使它根深葉茂、高大繁榮,吸引更多的鳳凰繁衍生長。為此,《指導意見》從刑事、民事、行政審判以及執行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多項舉措:
一是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營商環境的犯罪。對使用暴力攬工、破壞生產經營、收取保護費等各類破壞營商環境的黑惡勢力及破壞招商引資、在項目審批、稅收征管中的行賄受賄、瀆職犯罪等進行依法嚴懲;對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綁架等侵犯投資者、經營者人身權的違法犯罪案件快審快判。同時,在審理涉民營企業刑事案件中,要嚴格區分企業及個人合法財產和違法犯罪所得,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認定為刑事犯罪,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堅決防止濫用刑罰及刑事相關措施加劇企業經營風險的行為,打造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
二是充分發揮民商事審判激發市場活力的職能作用。樹立合同不違背法律禁止性規定即為有效的理念,充分發揮法院民商事裁判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職能作用。妥善審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的各類案件,助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對高科技、新能源、新領域、特色產業、文化創新產業及生態文化旅遊資源的司法保護,鼓勵和引導資本向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高科技及新興產業傾斜,營造有利於山西品牌培育創新、新興產業孵化發展的創新生態。
三是積極服務「放管服效」改革。妥善審理重大項目落地、園區承接和大都市大縣城建設等方面涉及土地徵收、房屋拆遷補償、城建規劃許可等行政案件和因行政機關不兌現招商引資承諾而引發的行政允諾、行政協議案件。對涉及特許經營、招商引資、產業調整、徵收徵用引發的行政協議案件,開啟快調快審「綠色通道」,堅決糾正在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等環節的不作為、不規範及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行政行為,服務保障打造「六最」營商環境。
四是健全完善執行工作長效機制。積極推動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失信聯合懲戒,健全信用懲戒分級管理和失信修復機制,推進解決執行難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強化善意執行理念,精準實施懲戒措施,對涉及招商引資、轉型項目,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確需採取保全措施的,儘量採取「活封」「活扣」措施,條件允許的可以為被保全企業預留必要的流動資金和往來帳戶,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利影響。
謝謝!
法制日報記者:
刑事審判在三大審判中,具有最嚴厲的懲罰性,談一談如何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為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提供有力的刑事司法保障。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 李智:
謝謝您的提問。刑事審判具有維護政治、經濟、社會秩序穩定,保護人民、打擊犯罪的重要功能。為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省法院從重新細化職能分工布局入手,針對不同案件類型設立不同的刑事審判團隊,優化機構,精準審判。刑一庭團隊主要審理、指導涉危害國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及民主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等犯罪,重點從嚴打擊侵犯人身權利的嚴重暴力犯罪,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刑二庭團隊主要審理、指導涉破壞社會市場經濟秩序、侵犯財產、貪污賄賂等犯罪,重點打擊貪污賄賂、金融領域犯罪,體現反腐敗高壓態勢及防範金融風險;刑三庭團隊主要審理、指導涉黑惡犯罪,突出標本兼治,打深打透、除惡務盡,打造平安山西;刑四庭團隊主要審理、指導涉黃賭毒等犯罪,重在消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全力營造全社會崇尚道德、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近期,省法院成立了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和環境資源審判庭,實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模式。其中,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審理、指導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激發智慧財產權創新機制。環境資源審判庭審理、指導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創造高品質生活。
山西廣播電視台公共頻道記者:
山西省委提出,「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與治理要取得積極成效。請問,在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指導意見》有哪些具體內容?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 李曉軒:
謝謝您的提問。眾所周知,山西是煤炭資源大省,長期以來依靠煤炭資源發展能源重化工產業。在多年的粗放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為此,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提出了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山西鮮明特徵、「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與治理取得積極成效的目標。人民法院作為司法部門,應該依法履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目前,省法院已正式成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實行環境資源案件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指導意見》主要在以下方面對各級法院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加強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電磁輻射污染等重點領域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依法嚴懲污染環境、環境監管失職、造成重大環境污染安全責任事故等違法犯罪行為,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二是審理好生態保護案件。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妥善審理因黃河水土流失、河湖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等引發的行政案件,保障黃河流域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的順利實施。持續加大對黃河流域、自然保護地、自然遺蹟區域等「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案件的審判力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三是審理好資源開發利用案件。依法嚴懲非法採礦、濫伐盜伐林木、濫捕和非法收購出售野生動物、非法占用農用地等破壞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審理涉及礦產、森林、草原以及水、電、氣、熱力等環境資源保護相關的物權、合同和侵權案件,落實資源高效利用制度。
四是審理好環境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重點解決公益訴訟受理條件、證據制度、訴前禁令、責任方式、賠償資金管理、訴訟費用負擔等問題。準確把握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性質,發揮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中的訴前磋商、司法確認等制度優勢,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公益訴訟的銜接機制,完善責任承擔方式。
五是建立完善環境資源審判體系。加強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審判機制、審判團隊建設,統籌適用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行政監督和生態補償修復責任方式,推動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工作機制,大力支持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美麗山西建設。進一步完善聯動協調機制,建立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案件會商制度、多元化糾紛解決制度、資源共享制度、聯合掛牌督辦制度等相關環資領域及生態損害賠償領域的制度,實現執法與司法信息共享,增強環境執法合力,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謝謝
山西日報記者:
請介紹一下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在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 李智:
謝謝您的提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意見》、山西省委依法治省委員會疫情防控法治保障二十條措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的《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關於政法機關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的意見》。與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聯合下發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依法、規範、穩妥辦理刑事案件工作的若干意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省法院緊盯目前的形勢和任務,高度重視,行動迅速,步調一致,堅持對涉疫情防控刑事犯罪零容忍,恪守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證據裁判原則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準確適用法律,依法審慎審理案件,既要有力震懾犯罪,保障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有序推進,又要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的正常經營。為我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服務「四為四高兩同步」提供有力的刑事司法保障。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人民法院在依法打擊涉疫情防控犯罪的同時,統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審判實踐中,強調要注意區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出現的嚴重犯罪,一般違法和企業、民間發生的各類糾紛等不同情況,精準司法,一手抓嚴厲打擊,一手抓「溫情司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越是到了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必須進一步加強工作,鞏固來之不易的階段性成果。依法嚴懲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傷醫、制假售假、哄抬物價、破壞野生動物資源以及車匪路霸、插手物流運輸黑惡勢力等嚴重擾亂防疫秩序、醫療秩序、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的犯罪。疫情期間,審理案件涉及到復工復產的,要體現「柔」的司法溫情,依法能夠採取較為輕緩寬和措施的,儘量不採用限制人身財產權利的強制措施,對處於審判階段的企業經營者,要慎用羈押性強制措施,切實保障復工復產的順利進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省法院系統共依法審理25件涉疫情防控刑事案件,涉案人數38人,罪名涉及詐騙罪、尋釁滋事罪、妨害公務罪、非法經營罪、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狩獵罪、危險駕駛罪等。通過上述案件的審理,既有力震懾了犯罪,又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有序推進,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下一步,人民法院將繼續發揮刑事審判職能優勢,統籌依法打擊涉疫情防控犯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高質量服務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目標。
謝謝大家。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處處長 丁國華: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記者提問到這裡結束。歡迎記者朋友常來法院,多了解、多宣傳法院,共同為我國的法治建設汲聚正能量。
感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管應時、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李智、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李曉軒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同時也非常感謝記者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法院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t_p63EBnkjnB-0zhi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