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旅館。 (來源:房友良編著《長春街路圖志》)
如今的黑水路是長春市著名的批發市場所在地,每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百餘年前的這裡,雖沒有今天的嘈雜,但其地位的重要卻一點兒也不遜色。當時,它是滿鐵附屬地的重要街路,有很多重要的建築分布於此。
黑水路是長春站以南,人民大街以東的重要街路之一,今天的黑水路西起勝利大街,東至長白路,全長960米。據房友良編著的《長春街路圖志》記載,歷史上的黑水路始建於1907年,西起中央通,東至東八條通,全長1617米,路寬12米,是滿鐵附屬地早期建設的東西向街路,最初名為橫二街,1921年後改稱富士町,1946年國民黨政府時期改名為黑水路。
黑水路上的國際運輸組織
黑水路與曾經的長春站幾乎同時修建,因靠近車站,日本人在這裡建立了國際運輸株式會社新京支社,其舊址位於富士町二丁目27號(今黑水路與東二條街交會處東北角)。該建築是一座二層磚混結構的轉角樓房,樓後有一個面積很大的院子,建於滿鐵附屬地時期。國際運輸株式會社是日本在東北建立的一個統一運輸組織,主要負責地方和鐵路往來貨物的運送。1937年,隨著滿鐵附屬地治外法權的移交,國際運輸株式會社改為「滿洲國法人國際運輸株式會社」。新中國成立後,該建築由長春市果品公司作為倉庫使用,20世紀90年代拆除。
蔣介石在長春住過的旅館
在今天的黑水路與東一條街交會處西南角,有一處歷史建築,現在依然存在,這裡最早是滿洲屋旅館舊址,後改為名古屋旅館、第一旅館。它建於1910年,是一處地上四層、局部五層的建築,作為旅館,它曾接待過很多重要人物。1914年7月,蔣介石受孫中山派遣,化名古田介雄到哈爾濱,動員東北革命黨人南下討伐袁世凱,途經長春時在此住過。1932年5月,國聯調查團到長春調查九一八事變真相時,主要成員曾在此住過。偽滿時期,川島芳子也曾是這家旅館的房客。新中國成立後,該建築改成吉林省軍區招待所,現為商用。
黑水路上曾經的宗教建築
日本聖公會是日本的宗教組織,創建於1920年3月,在今天的黑水路582號,有一座商用建築,曾經是日本聖公會舊址。該建築地上二層,磚木結構,四坡屋頂,設計獨特的異形山牆做正面,牆面由水泥沙漿貼附。後改為福田商店,店主為日本人福田右一,從事特產販賣等業務。
黑水路上的頭道溝商務會
百餘年前,黑水路屬於滿鐵附屬地範圍內,滿鐵附屬地是日本人在長春設立的「國中之國」,中國人在此設立為滿鐵附屬地內中國商人服務的機構——頭道溝商務會。據《長春市志·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志》記載,1912年,為中國商人服務的頭道溝商務會在黑水路成立。頭道溝商務會的工作對象是滿鐵附屬地內中國商人,其宗旨和組織機構與在長春城內的長春商務會相似,總理、協理均為中國人,只是接受滿鐵附屬地管轄,並代為徵收營業稅。1937年,隨著日本治外法權的廢除,頭道溝商務會併入偽新京特別市商會。
黑水路上的關東廳長春交易所
關東廳長春交易所位於黑水路與亞泰大街交會處西南角。該建築地上二層,地下一層,採用日本傳統的亭子式風格,外牆直接用紅磚裝飾,中間頂部建有「十字脊」式屋頂的塔樓,成為滿鐵附屬地最精細的建築,1919年建成。關東廳長春交易所是日本人開辦的以糧豆為主的交易場所。交易所株式會社也在此樓辦公,為交易所的交易履行擔保和結算責任。偽滿洲國成立後,它繼續作為有價證券和特產品交易場,1942年關閉。新中國成立後,原建築由長春市木材公司使用,後改建成娛樂場所,2003年因失火毀壞而拆除。原址上後建的15層高樓是熱融商貿中心。
信息來源:長春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IPZiW8BMH2_cNUg64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