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翠翠,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放療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近年來,頭頸部腫瘤的發生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頭頸部腫瘤患者通過放療或放化療結合等方式,對患者生存有了很大的提高,隨著生存的不斷改善,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後的生存質量也越來越受重視。
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會出現張口困難、粘膜反應、牙關緊閉、持續口乾頸項強直等較為常見的遠期併發症,發生率高達50%以上,輕重不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很大。因此,要加強患者功能鍛鍊,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1.鼻腔沖洗
目的:鼻腔沖洗可降低鼻咽癌放射治療後鼻粘膜放射性損傷,減輕不適感,促進正常粘膜修復,鼻咽癌患者進行規律的鼻腔沖洗可以明顯降低鼻咽部感染的機率。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位,頭部前傾30°,將連接於出水口端塞入一側鼻腔,沖洗液緩緩流入鼻腔,將鼻腔內的鼻痂和鼻涕軟化衝出。每日晨起、睡前或放療前30分鐘,遵醫囑沖洗,每日2~3次,每次用量500~1000 ml,也可根據病情酌情增加沖洗次數及沖洗液的量。
2.功能鍛鍊
(1)顳頜關節的按摩。目的:防止顳頜關節功能障礙。方法:在顳頜關節處作輕柔按摩,以用手指指腹按壓,順時針或逆時針進行轉動按摩,每日2~3次,每次3~5分鐘。
(2)漱口運動。目的:清除齒縫之間的食物殘渣,達到清潔口腔和鍛鍊牙齦肌肉的目的。方法:每次進食後用溫水(35~40℃)或蘇打水漱口,鼓腮吸吮結合,充分含漱1~3分鐘。
(3)鼓腮運動。目的:預防顳頜關節及其周圍肌肉組織的纖維化,增加鼓室壓力,減輕耳部併發症。方法:口唇閉合,然後鼓氣,使腮部擴展至最大,停留5秒後排出氣體。每日2~3次,每次不少於20下。
(4)張口運動。目的:防止顳頜關節纖維化導致的張口困難。方法:口唇張至最大時停留5秒後慢慢閉合,或將軟木塞含在嘴裡,加強張口限度,(早、中、晚各堅持30~50次)如果感覺到張口受限,可多做數次。
(5)彈舌運動。目的:防止舌頭、口腔黏膜、咀嚼肌退化。方法:微微張口,讓舌頭在口腔里彈動,發出"噠噠"聲。每日2~3次,每次不少於20下。
(6)叩齒運動。目的:堅固牙齒,鍛鍊咀嚼肌。方法:嘴唇微開,上下牙齒輕輕叩擊,每日2~3次,每次50~100下。
(7)饒舌運動。目的:活動顳頜關節。方法:將舌頭繞牙齒和牙齦外周旋轉。每日2~3次,每次3~5圈。
(8)吞咽運動。目的:減輕口乾舌燥、運動舌頭、牙齒、腮部肌肉,防止口腔功能退化而發生吞咽困難。方法:吞咽運動,使唾液下咽。
(9)頸部運動。目的:有效防治頸部軟組織部纖維化。方法:頭部緩慢向右後方轉動,手臂與軀幹下垂15°,向外伸展,保持3~5秒後緩慢轉正;再次頭部緩慢向左後方轉動,手臂與軀幹下垂15°,向外伸展,保持3~5秒後緩慢轉正;每日3次。每次6~8組。
(10)聳肩運動。目的:放鬆頸部肌肉,防止頸部軟組織纖維化。方法:雙臂自然下垂,雙腳與肩同寬,向上抬肩,歸回原位,每日3次,每次6~8組。
(11)上肢運動。目的:胸鎖乳突肌功能鍛鍊與保護,防止頸部軟組織纖維化。方法:雙臂緩慢抬起與肩平行,緩慢上舉掌心向前,然後雙臂緩慢放置身側,每日3次,每次6~8組。
(12)旋肩運動。目的:鍛鍊肩關節。方法:將雙手放置肩部,雙肩關節向前作旋肩運動,再次雙肩關節向後作旋肩運動,每日3次,每次6~8組。
3.功能鍛鍊的注意事項
(1)重度高血壓及頸部疾病患者不宜做頸部的功能鍛鍊。
(2)體質虛弱患者可以適當的減少鍛鍊的時間與次數。
(3)若出現口腔疼痛或頸部皮膚損傷時,可以暫緩功能鍛鍊;待症狀好轉時再恢復功能鍛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ICSPHEBrZ4kL1ViSo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