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准淚腺是一個技術活兒丨談《漫長的告別》

2020-09-03     毒藥君

原標題:掐准淚腺是一個技術活兒丨談《漫長的告別》

日本家庭溫情電影《漫長的告別》去年5月在日本公映,其後在我國國內的香港和上海電影節都有展映,受到很多影迷的喜愛,甚至成為了2019年豆瓣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之一。經過漫長的、有了很多告別的疫情歲月,終於在上周末於國內院線上映。

雖然在票房方面被《八佰》打壓得很慘,但畢竟已是遍地資源,想看的人多數都已看過,而且日本電影向來在國內票房不高,《漫長的告別》的家庭題材在日本影壇算是主打產品之一,到了家庭生活類電影奇缺的當今我國電影市場,難免成了小眾電影。不過和大片《八佰》相比,兩者還算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兩部電影的觀眾都有相當一部分是哭著走出影院的,煽情的角度雖然不同,但多多少少都觸碰到了人們心中柔軟的地方。

文、編輯丨QQ

排版 丨三木

細節構建,日式電影是標杆

《漫長的告別》的故事不複雜,一家之主的老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症,在他逐漸喪失記憶及行為能力、直至死亡的七年里,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還有一個外孫)一直陪伴和照顧他。

「很好哭」大概是多數觀看過此片的觀眾的一致感受,和筆者一同觀影的友人也同樣一把鼻涕一把淚。但「好哭」這個詞遠遠不算評價一部電影的標準,畢竟講述生離死別的家庭戲本身在題材上就占有先天優勢: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會老去,人人也都將死亡,顛撲不破的命運和切身相關的日常,讓人很容易產生代入感,從而在感性上不由自主地對影片產生了好感。

《漫長的告別》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對細節的精密打造和完成,片中設定了一系列雖然缺乏新意、卻是生活「剛需」類的故事細節、人物細節及環境細節。

比如美食,這是美食大國日本最擅長操弄的生活細節,尤其在當今美食綜藝漫畫流行的年代,電影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家庭類型片里不弄兩手小菜都有點對不起這個題材。因此《漫長的告別》中蒼井優(好了別吵,知道你們很多人喜歡她)的角色二女兒芙美被設定為一個不得志的廚師,她製作的不加番茄醬的蛋卷、加葡萄乾的土豆泥、鮮嫩的蛋包飯、健康輕食紅綠咖喱、寫著字的餅乾,甚至一碗簡單的土豆濃湯,都成為了片中撬動故事情節和情感的槓桿。

從上至下:土豆泥、蛋包飯、餅乾

每一次美食的出現,都幾乎使用了美食類影視必用的對食物的單獨固定特寫鏡頭用以強調,而且,每一次都有所指向。蛋卷凸顯了芙美與職業相關的某種執念,土豆泥側面印證了父親的失智,蛋包飯隱喻了可能到來的幸福,咖喱代表了創業的艱難和生澀,餅乾和濃湯都成為了與父親和解的愛的證明。

此外,還有在美國生活的大姐麻里(竹內結子飾演)每次回日本都要去吃的冰淇淋,鄉下老家表哥招待一家人的西瓜,芙美前男友多年後寄來的土豆,也都分別從不同角度提供了空間和時間層面的情感寄託。

能夠在感情上進行加固和升華的道具細節也很多,比如幾乎可以涵蓋故事主題的三把雨傘和四個生日尖帽,其強烈的功能性幾乎到了直白的程度,不同的顏色隱喻幾個家人不同的性格,而合在一起又成為了整個「家族愛」的象徵。

三把雨傘

生日尖帽

還有影片中的書籍,比如父親翻閱的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心》,稍稍對此書有點了解的人想必一目了然,這部小說基本是日本學生的必讀物,主題就是講述知識分子的自私與可悲,用它來和父親曾經的校長身份、以及多年對家人的冷漠父權作對照,簡直是赤裸裸地貼標籤了。此外《國語辭典》、《如何開一家咖啡館》之類的書籍也都是各有所指、精心選擇過的結果。

片中書籍還引申出了書籤、漢字等關鍵性細節,兩個女兒看書都和父親一樣,用樹葉做書籤,有著家庭的習慣傳承和父權的影響。甚至連樹葉書籤也設定了進一步的細分,比如父親開始用銀杏葉做書籤,甚至可以用悠久永恆的愛之花語來解讀(或許還有銀杏能治老年病的意味也說不定),後來女兒用楓葉做書籤,先是用紅葉後來又用青葉,依然有從沉寂消逝到新生的蘊意。

銀杏葉書籤

《漫長的告別》細節之琳琅滿目,寓意之明確多彩,幾乎到了博物館的水準。還有許多不必一一解說,如金魚的腦垂體、電視中的加油舞、揮手的動作、突如其來的吻、地圖GPS上的紅點,偷來的三文魚等等。同名原著小說應該為劇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導演本人大概也在「博物館」里挑花了眼,索性毫不留情地把它們都呈現在了鏡頭裡。

必須承認,影片的細節呈現幾乎都非常有效,這些細節在大情節之下,被編織成了一條比喻意味極強的暗線,並給出了幾乎「超載」的信息量,尤其在極其明確的特寫鏡頭面前,觀眾很難忽視,從而印象深刻。

糖度太高,吃多了會生病

從上文中對影片細節的解讀,大概可以了解到導演的創作方向,嚴格來講,這種堆砌細節的創作手法,不是電影該有的劇作法,更像是製作電視劇需要的思路。畢竟電影的長度有限,塞入太多的比喻性細節,註定會影響主要情節和人物塑造的空間。枝葉過分豐茂,掩映了骨幹的細弱枯黃,乍一看確實繁花似錦、惹人憐愛。

細分析《漫長的告別》的各處細節,你會發現它們基本都是正面煽情式的,是表層解讀式的,也是補充注釋型的。大部分不是為了引出故事矛盾而設置,主要功能都是為了化解矛盾和煽動情感。這讓整部影片成了一座雕樑畫棟的房屋,仔細看去,連桌子腿都刻滿了花紋,再仔細看,所有的花紋都是福字,但這間房子空空蕩蕩,主人並沒有來住過幾回,他來這裡哭過一次,睡過一次、死過一次,但很難講,這裡是他的家。

《漫長的告別》細節的豐富性和主要情節的空洞形成了這樣鮮明的對比,如果電影是一種讓你哭過就夠了的日用品,那本片幾乎可以打滿分,但是如果有時間擦乾眼淚想一想,就會意識到現實情節的極度理想主義和人物塑造四處漏風的單薄。

電影情節跨度長達七年,而影片選擇的素材都是「平凡中的偉大」和「淡淡憂傷中的深情」,圍繞著老年痴呆的父親打轉的三個女人實在溫柔得令人髮指,照顧痴呆老人唯一的不滿在於「有點麻煩」,沒能做到更好「真的很抱歉」,每一次的付出都是無怨無悔的,無論是妻子、還是大女兒小女兒,都從未說出「太累了,這次不想去做(照顧父親)」,也沒有一個人選擇了放棄,甚至在每一次付出之後她們都能獲得對生命的感動和內心的慰藉,而且都對彼此(女兒對母親,大女兒對妹妹)產生了更多的敬意和尊重。

當一個家庭中有著從不吵架的姐妹,也有著從未對女兒不滿的母親,老年痴呆的父親也是充滿孩子氣和溫柔的,漫長的失憶中每一次回想起來的段落也都是那些美好溫情的記憶,比如三把雨傘、藍盒的柚子糖(這時細節就有了用武之地),讓照顧她的三個女人覺得一切付出都是甜蜜的,甚至這個失智的父親可能比原先智力健全的父親更值得去愛。

很難想像還有比這更和諧的世界,以及比這更「聖母」的人物了。這個家庭不為錢發愁,沒有周遭世俗的打擾,也沒有體制政治的壓力,只有地震的天災,和老齡自然產生的病痛有時能對他們造成一些困擾,也真的只是困擾而已,好像沒花太多力氣就克服過去了。

電影也試圖製造一些真正的矛盾,比如小女兒蒼井優的愛情和事業,無論是追逐個人的幸福還是才能的實現,好像都失敗了,但這種人世塵埃般無力與寂寞很快就被風吹散,她在親情中獲得的正能量讓她釋然了,並微笑著接受了這種寂寞和無奈。影片在大女兒竹內結子身上糾結的是她家庭主婦個人價值的認可,並「成功」地把她塑造成了一個過分天真、卻缺乏智慧和溝通能力的社會低能兒,最後,用一個不知所謂的突然的吻與他死板無趣的丈夫完成了大和解。直到影片結束,我們也不知道她和她叛逆兒子的冷淡關係有沒有得到修正。

《漫長的告別》真的很漫長,而且糖分有點高,芥末有點嗆。導演中野量太上一部出名的作品是宮澤理惠主演的《滾燙的愛》,和本片有點相似,都是絕症、親情加無數細節的狗血路線。從某種角度來說,中野量太是很善於刺激觀眾淚腺的導演,尤其對於很多感情豐富的觀眾來說,被掐住淚腺基本就等同於被打動心靈了。

《天國與地獄》中年輕的山崎努

但是對於筆者而言,唯一能有所感慨的就是現在神一般的山崎努老爺子了,他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將這部影片的表演水準拉到了及格線以上。在他那一代偉大的日本男演員紛紛謝世離場的時候,84歲高齡的他還能保持每年一部(2018年有四部)的產量,實在令人感動,至今仍記得在黑澤明的《天國與地獄》中,那時還英氣勃勃的山崎努飾演的綁架犯在花叢中露出了真容,那一幕是我很難忘懷的深刻回憶。如果終有一日告別,我希望越漫長越好。

拓展閱讀

比《漫長的告別》更好的「阿爾茨海默」電影

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是一個相當常見的電影題材,由於這個病症比較普遍,而且可引申出非常重要的文化特徵。當一個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症時大腦開始萎縮,他的記憶、智力、理性和行為能力都會退化。在這個階段,他漸漸喪失了「人」的特性,甚至是「人」在社會意義上的本質,而他離「人」的生物屬性的本質「死亡」又如此接近。阿爾茨海默症病人在最該平靜的年齡,開始與周圍的人和事物加劇了矛盾衝突,這時的「他」是更真實的「他」,還是一個其他人(陌生人)?這常常成為許多電影著力探討的內核。

以下都是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優質電影,有些太過經典,拿來與《漫長的告別》對比難免有欺負人之感,但看過的朋友們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老年痴呆症」這一特殊題材的核心和魅力,不僅僅是靠堆砌細節和強行煽情就能拍好的。

《女人,四十》1995

豆瓣評分:8.9

導演: 許鞍華

主演: 蕭芳芳 / 喬宏 / 羅家英

地區:中國香港

《一次別離》 2011

豆瓣評分:8.7

導演: 阿斯哈·法哈蒂

主演: 佩曼·莫阿迪 / 蕾拉·哈塔米

國家: 伊朗

《愛在記憶消逝前》2017

豆瓣評分:8.2

導演: 保羅·維爾齊

主演: 海倫·米倫 / 唐納德·薩瑟蘭

國家: 義大利 / 法國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2002

豆瓣評分:8.4

導演: 馬儷文

主演: 斯琴高娃 / 黃素影

國家: 中國大陸

《戀戀筆記本》 2004

豆瓣評分:8.5

導演: 尼克·卡薩維蒂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瑞秋·麥克亞當斯

國家: 美國

《柳暗花明》2006

豆瓣評分:8.0

導演: 薩拉·波莉

主演: 朱莉·克里斯蒂 / 高登·平森特

國家: 加拿大

《我愛你》2011

豆瓣評分:9.0

導演: 秋昌旼

主演: 宋在浩 / 李順載 / 尹秀晶

國家: 韓國

《阿德爾曼夫婦》 2017

豆瓣評分:8.3

導演: 尼古拉斯·貝多斯

主演: 多莉亞·蒂利耶 / 尼古拉斯·貝多斯

國家: 法國

《記我的母親》2012

豆瓣評分:8.7

導演: 原田真人

主演: 役所廣司 / 樹木希林

國家: 日本

《依然愛麗絲》 2014

豆瓣評分:8.0

導演: 理察·格雷澤 / 沃什·韋斯特摩蘭

主演: 朱麗安·摩爾

國家: 美國

《勿忘我》2019

豆瓣評分:8.5

導演: 布魯諾·科萊特

主演: 多米尼克·雷蒙 / 安德烈·維爾姆斯

類型: 動畫短片

國家: 法國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

THE END

公眾號文章推薦新規下,為了不錯過更多好文,請將 「毒藥」設為「星標」。

文末點擊 【在看】,一鍵三聯(點贊、分享、留言)。

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ACYWHQBd8y1i3sJuW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