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君說
改革是最好的破局之法,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改革是凝聚人心的旗幟。
4月27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體系,促進位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衝擊。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這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的重要判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一判斷非但沒有失效,反而顯示出強大的解釋力和預見性。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為復工復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一山放過一山攔」,疫情在各個維度上造成的衝擊正在逐步顯現,疫情遮蔽的一些長時段、深層次問題也會陸續浮出水面。
如何度過眼前的困阻,如何繼續早已規劃好的征程,這段時間各界既在摸索也在觀望。無論個人、企業、城市、區域,都面臨「怎麼辦」的嚴峻問題。當此之際,中央指明了方向:「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
改革是最好的破局之法,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改革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凝聚人心的旗幟。
不難發現,在疫情背景下,改革加速鍵已經按下。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引發廣泛關注,被視為「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深層次改革的破冰之舉」,「要素市場化改革,邁了一大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批重要文件,涵蓋公共衛生、資本市場、青少年健康發展諸多領域。從短期的促進復工復產、居民就業,到關係千秋萬代的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都納入了改革的範疇加以推進。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其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20-2021年)》,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施工圖。
「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提法,既呼應了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又突出了在當前特殊環境下的緊迫性。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不僅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長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底氣所在。
會議還要求,謀劃推進改革要有一攬子考慮和安排,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把防風險、打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改革有機統一起來。
以改革求發展的號角既已吹響,各界都應該排除干擾、奮力前行。各地區各部門在落實各項改革任務過程中,要立足實際、解放思想、清除積弊,「使改革更加符合實際、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眾新期待。」改革本就是為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而存在。疫情及其引發的各種反應有偶然性,但是在歷史長河中,有風浪才是常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進程,本就預判了這樣那樣的衝擊。改革的方向與定力,經過「風浪」檢驗才會更加清晰。
※ 編輯|程仕才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2oWw3EBfwtFQPkdOD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