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裝著多少北京人的回憶

2019-06-02     小眼兒看社會

「我的家就在二環路的裡面,我的家就在鐘鼓樓的這邊」。。。。。「鐘鼓樓吸著那塵煙 任你們畫著他的臉」

要說鼓樓這地界兒特別受民謠歌手的喜歡。

不知道您聽沒聽過趙雷的那首《鼓樓》,其中有一句是這麼唱的:「當107路再次經過,時間是帶走青春的電車」

(圖片來自知乎@xlyii,感謝!)

在咱鼓樓這兒,不知道裝著多少人的回憶。今兒咱們就坐上這趟充滿回憶的107,來聊聊鼓樓吧~

自打鼓樓開始商業化起來,鼓樓附近的那些店,更新換代的速度簡直可以用光速來形容。昨天還賣老酸奶呢,今天就變大魷魚了。這的遊客也一年比一年多。

這樣清靜的日子太少了,但在很多北京人心裡鼓樓是這樣的

也是這樣的

前幾年,煙袋斜街那邊,還有好多給遊客畫素描的攤子。這些年也不怎麼能看見了,可能是這些年遊客太多了,給畫畫的都擠沒地了。

趕節假日去鼓樓那轉轉吧,光是從煙袋斜街走到銀錠橋就得花十分鐘。一眼望去,除了人還是人。

「想要吃炒肝,鼓樓一拐彎」雖說這幾年姚記做得真不如從前了,但每次路過鼓樓,還是想去來上一碗炒肝。

但進門一看,嗯。。。還是改天再說吧。

像烤肉季、東興順、南門涮肉,現在基本上也都被遊客占領了。

咱再說說姚記旁邊的餛飩侯,早些年還行,現在。。。就真不好說了。。。

重新回歸的馬凱,吸引了不少原來住在這附近的老街坊,除了價格變貴了以外,味道還是可以的。

馬凱老照片

現在的馬凱

瓷,估計您家原來在也在這聚過餐吧。聽老輩兒講1985年到2000年那段時間是馬凱最火的時候,每天大堂里的人都滿滿登登的。

馬凱老照片

從鼓樓往南溜達,就到峨眉酒家了。本想在這吃頓飯,但一瞅裡面都坐滿了,也只好從門口買兩宮保雞丁餡兒的包子解解饞得了。

峨眉酒家賣包子的窗口

宮保雞丁包子

雖說峨眉酒家在地安門路口也開了有年頭了。但在老北京人眼裡,這裡曾有一樣讓人心心念念的吃食。

您想起來是什麼了嗎?峨眉酒家的前身是新路春,可能說起「新路春」您得想一會兒,但我要說地安門的天津「狗不理」,您肯定就有印象了吧。

在30多年前,新路春是北京第一家引進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店,讓咱北京人在家門口也能吃到這薄皮大餡兒十八個褶的包子。

峨眉酒家對面的護國寺,早些年叫:「地外小吃」過去總和家人一起來,來上一碗麵茶,吃上一份奶油炸糕,或是來碗豆汁兒,配上焦圈,特別滋潤。但這幾年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越弄越稀了。

護國寺旁邊還有家不起眼的小店,「毛家臭豆腐」,味道不敢說有多好吃,但每次路過都要來上一份。

還有那不遠處的秋栗香。他家糖炒栗子的火爆程度,您應該有所耳聞吧,就算是夏天,依然排大隊,記得原先他家旁邊的咖啡店好像還有代排服務,但前提必須得在店裡消費。

還有前幾年拆除的合義齋飯莊。這家老字號有一大一小兩個餐廳。北邊的大廳只在午晚餐時開,南邊的小屋早上賣早點,午晚餐時也開門。他家最經典的要說灌腸和炒肝兒了。

合義齋老照片

曾經的合義齋

那裝著回憶的麥當勞和肯德基,現在都不在了。

地安門商場,天意也都關了。

這幾年,後海邊上的酒吧數量也變少了,荷花市場那一排吃飯的地方,還開著的好像也就剩全聚德和同和居了。

在這兒,也瞅不見游泳的大爺大媽了。

鼓樓這一片現在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南鑼鼓巷也就更別提了。。。

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還少麼!想起2015年,野鴨島被9級風吹到1公里外的事,好像還是昨天剛發生過的一樣。

冬天滑冰的價格越來越貴了,划船的押金也漲到六百了,在這裡似乎找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了。

在鼓樓這兒,有您的故事麼?

不知道您進到過鼓樓裡面麼,對我來說,每次都是匆匆路過,好久都沒有好好欣賞過它了。

下回,找個日子,我也想買張票走進去看看它。再順便回憶回憶過去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vx7K2wBmyVoG_1ZLl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