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時刻的助飛器——Air Jordan 14

2020-03-09     XCin球鞋顧問


在上一期AJ 6的評論區里,想看有關AJ 14這款鞋的故事的小夥伴呼聲最高。



那麼今天就大家一起聊聊Air Jordan 14!



1999年

Air Jordan 14首次面世。



這是一雙「抄襲」而來的籃球鞋!


關於Air Jordan 14的設計靈感,相信很多小夥伴一定已經聽過了——源自喬丹的愛車Ferrari 550 Maranello.



試問哪個男人不喜歡線條流暢優美的跑車呢?


極速飛馳的速度感,誇張的流線型造型,攝人心魄的法拉利紅...


法拉利加籃球鞋,有沒有搞頭?



相比上一代的AJ 13,設計師Tinker刻意把這雙籃球鞋的鞋幫有所降低,希望營造出跑車那種極低重心,貼地飛行的氛圍。



鞋面採用了大面積的高檔皮革材質,又別具心裁分割成了條狀,從視覺上,給人一種跑車飛馳,迎面破風的犀利速度感


並將法拉利標誌性的通風口移植到鞋面上,極大程度上增加了球鞋的透氣性。



在鞋跟處,一點紅色的點綴,也是完完全全還原了Ferrari 550 Maranello的紅色尾燈


在賽場上奔跑的喬丹,速度快到只能讓別人看著他的尾燈,這個設計實在是妙阿!



如果說AJ13的全息鐳射豹眼,是整雙鞋的點睛之筆,那麼AJ 14的點睛之筆,則全部寄托在了它的小小logo上。


你也許沒想到設計師也會「抄襲」吧?



以Ferrari駿馬標誌而設計的盾形,換成了JumpmanLogo。


也許你會說Tinker沒創意,但是漆黑的皮革鞋面上,突然閃出這麼一隻黃金瞳,真的令人驚艷!



早在1999年,前掌就已經可以做出類似PG4設計稿里的反側翻設計了。誇張的前掌鞋底上翻設計,猶如犀利的蝙蝠俠鉤爪,將你的前掌牢牢鎖定在裡面。


鞋側面支撐設計採用了我們現在非常瞧不起的Plylon材料,這種材料在當年,可還是新科技!增加橫向移動穩定性與支撐性的同時又不犧牲球鞋的重量。


設計前衛且效果優秀!

這才是籃球鞋上該出現的設計!


跟你這塊狗皮膏藥,天壤之別


Air Jordan 14中底支撐分為碳纖維板和TPU兩種材料,無論哪一種材料都提供了極佳的抗扭轉性與穩定性。


不是經常有小夥伴會問,為什麼中底支撐板不採用硬度更高的金屬呢?


而在元年的這款配色上,中底支撐板用的材料正是鋁合金!



除了中底支撐板採用鋁合金,鞋底的JumpmanLOGO也是金屬感十足!



鞋底的紋路幾乎也是跟跑車輪胎一樣的人字紋。

而在中底緩震方面,更是配置奢華!



跟它的前輩AJ 13一樣,採用前後掌分離式的zoom air氣墊配置,但是那時的Nike怎麼會如此沒有創新呢?


後掌大大的馬蹄形Zoom Air氣墊,肯定不用多說。而元年的AJ 14前掌採用了一塊超大的四氣室Zoom Air氣墊(復刻版減配為扇形),從上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來,有做出明顯的區域分割。可能這也是最早期的Zoom Turbo氣墊的原型了。


前掌的Zoom Air由四個面積不等的氣室組合而成,這在當時乃至現在都是十分罕見的,Air Jordan 14的緩震性能可以說是Air Jordan系列球鞋裡最出色的!



Air Jordan 14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性能表現,都超越了那個時代所有的籃球鞋,時至今日Air Jordan 14完全可以勝任任何一場激烈的比賽。


為了完全體現這雙AJ 14的高貴血統,甚至放棄了廉價的塑封式的鞋帶頭,於是金屬鞋帶頭第一次出現在籃球鞋上。



細節的設計如同頂級法拉利跑車一般嚴謹細緻,Nike猶如製作一台精美的法拉利跑車一般,用心製作這一款AJ 14。


這麼好的球鞋?不便宜吧?


沒錯,當年的售價高達150美金,現在你看來覺得很便宜,但是當年直接勸退了許多人。


當然,也只有這雙顏值與性能都做到極致的AJ 14,才配得上成為那年喬丹腳下投出LAST SHOOT的助飛器。

籃球史上的巔峰



「LAST SHOOT」,關於這段歷史的敘事方式有很多種,但後人只要說起1997-1998賽季,第一反應必定是這記偉大的中投。


換句話說,在喬丹最後一射的高潮映照下,此前的一切一切,三連冠?得分王?六冠王?這些都不過是溫存的前戲。



喬丹不打總決賽第7場,也輕易不會輸掉總決賽第1場。1991-1997年的5次總決賽,公牛隻在1991年輸掉過第1場。第2次就在1998年到來。


在這第一場死拼防守、命中率奇低的鏖戰中,盧克•朗利成為關鍵先生,幫助公牛把比賽拖進加時,但架不住爵士諸將在斯托克頓的調度下早已殺紅了眼,公牛0比1客場吃癟。



成為冠軍的必要條件,其中一條一定是遠超常人的勝負心!


「輸球只會促使我從睡夢中醒來。」喬丹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公牛第2戰搶下18個進攻籃板,並在最後時刻hold住,將大比分扳成1比1。


公牛緩過氣來,開始了復仇,第3戰96:54屠戮爵士,後者48分鐘只投中21個球,場面慘不忍睹。


第4戰,罰球準頭只能算湊合的羅德曼8罰6中,公牛3比1收穫冠軍賽點。


爵士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也沒有放棄,贏得第5戰,然而如前所述,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上帝的冥冥安排,諸般前戲都是為了達至高潮。



對喬丹來說,第六場就相當於第七場,只可勝,不可敗。雖然公牛仍保持著3比2的總比分優勢,但最後兩戰都將在對手猶他爵士的地盤上進行,客場作戰,假如第六場贏不下來,第七場的難度只怕更大!



而這場非贏不可的比賽剛開打不久,喬丹最重要的幫手皮蓬就腰傷發作,不但只出戰26分鐘,而且連彎腰撿球都困難。


就像上次AJ6里我們談到的,那時的球場,就是戰場,即使你受傷了,你也得裝作沒事一樣,不能讓對手發現你的異樣。



在這樣的逆境中,喬丹沒有半點「放棄這一戰,死拼下一場」的僥倖心理。「我從未懷疑過自己,」他說,「我知道我們有機會贏下這一戰。」



斯托克頓


終場前41.9秒,斯托克頓為爵士隊投進一個關鍵三分,幾乎置公牛隊於死地,當時爵士以86比83領先,第七場看來在所難免


可喬丹就是不想加班!


暫停過後,他只用5秒鐘就上籃拿下兩分,把差距縮小到一球之內。



馬龍在低位接到斯托克頓的傳球,正要單打羅德曼,沒想到,喬丹就在他身後不遠處,並沒有跑開。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喬丹悄無聲息地溜到馬龍身邊,「啪」地一掌將球拍落。馬龍摔倒在地,眼睜睜看著喬丹把球拿到手裡,奔前場而去。

 「卡爾(馬龍)根本沒看到我過來。」喬丹賽後說。



球帶過中線,還有超過15秒的時間。喬丹在三分線外拍著球,看著時間一秒一秒流走。爵士隊堅持著主教練斯隆制訂的防守策略,只派布萊恩·拉塞爾一人上前盯防喬丹。


「那一刻,開始變成我的時刻,」喬丹說,「當你進入那樣的時刻,你知道它來了。周圍的一切開始變慢,視野開始變得無比清晰,你開始閱讀對方的防守意圖。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一時刻(的到來)。拉塞爾過來防我,而我好好利用了那一時刻。」

終場前9秒,喬丹開始啟動,從右路突破,拉塞爾緊隨其後。在罰球線上方弧頂處,喬丹突然一個變向急停,把球拉了回來,而拉塞爾回身不及,滑倒在地。喬丹面前頓時一片空曠,他從容地跳起,出手……



球乾脆利落地鑽進籃筐,而喬丹保持著出手姿勢立在球場上,十足的王者氣派。計時器上只剩5.2秒,比分變成87比86,公牛隊反超。



隨著斯托克頓三分不中,喬丹再攜公牛完成三連冠壯舉達成六冠霸業。



球穿過網心的那一刻,他踮著腳,右臂伸得直直的,手指朝向籃筐的方向。


在贏得第六個總冠軍後,喬丹與傑克遜教練相互擁抱慶祝。菲爾·傑克遜賽後說,「他就是大贏家,他用各種方式證明了自己,有多少次他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中的真正英雄!」


喬丹用手勢比劃6


1998年6月14日至今,你能看到的所有關於NBA歷史經典的排名,都將這一時刻、這一進球、這場比賽,列在榜單之首,原因在於:第一,他是麥可·喬丹,最經典的時刻理應屬於最偉大的那個人;第二,在他的籃球生涯已堪稱完美的情況下,這一時刻、這一進球、這場比賽,將其完美推到了極致


毫無疑問,1998年總決賽第六場,就是喬丹籃球生涯中最偉大的一場比賽。儘管當時喬丹已經35歲,體能和爆發力均已不在巔峰,但此役過程之激烈、結局之美妙、歷史意義之重大,都保證了它的地位當之無愧。




這次的三連冠,由背號45開啟,巧的是,最後一場的比賽里,喬丹全場攻下45分。


穿著45號回來,帶著45分離開。


喬丹進入眾人視野里時,穿的是黑紅配色的Air Jordan 1,拿下六冠王時,也是黑紅配色的Air Jordan 14。


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定數。


OK,這裡是大師兄!

拒絕成為盲目跟風鞋狗,跟著我一起去挖掘球鞋背後的故事!


那麼下一期,你想看關於哪雙球鞋的故事呢?


與我們一起,分享你的熱愛,快來加入我們硬玩家吧!


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大師兄

*部分素材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hIXwXABgx9BqZZIgU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