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韓三平、黃建新執導的《建國大業》上映。
星光璀璨的全明星陣容,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操作,一上映,就收穫了超高關注度。
最終,影片更是取得了3.93億元的傲人成績。
本周,由黃建新執導的《建國大業》"姊妹篇"《決勝時刻》上映。
同樣是激動人心的建國時刻,同樣是星光璀璨的全明星陣容,同樣是商業化主旋律大片,不同的是,後者有了更為完整、集中的故事,有了更為細膩、感人的人物。
就連激動人心的建國慶典也實現了大升級,直接採用了經4K復原的珍貴歷史錄像。
《決勝時刻》
從韓三平、黃建新的"紅色三部曲",到林超賢的"行動三部曲",再到前不久上映的《古田軍號》、《烈火英雄》。
越來越多的"另類"主旋律電影進入公眾視野,為觀眾帶來一次又一次驚喜與感動。
這次,《決勝時刻》將鏡頭對準了光明前的陰暗,對準了偉大人物的柔弱面,對準了小人物的喜與悲,重現了一段鮮活、生動的歷史。
1:一場偉大的勝利
1949年,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乘坐火車,進入北平。
人民群眾歡欣鼓舞,人民子弟兵面帶笑顏,五大書記也在火車上回顧往昔崢嶸,講著自己與北平的那些往事。
目之所及,所有人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仿佛勝利觸手可得。
火車熄火時,喜悅卻消失了。
五大書記改變行程,提前一站在清華園下車,迎接他們的也不是歡慶勝利的群眾,而是公安部部長親自指揮的荷槍實彈的保衛團。
原來,決勝時刻來臨前,我們還面臨著一個又一個嚴峻的考驗。
北平城內,數千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反動派特務;談判桌上,"和平將軍"張自忠帶領的"國民政府"和談團;長江以南,固守天塹的李宗仁部隊;江水之上,還有虎視眈眈的英美軍艦。
前路困難重重,但一切都不能阻擋前進的力量。
談判桌上,周總理以和平為重,據理力爭,與反對派展開了激烈的政治談判;軍事舞台上,朱老總領導百萬解放軍厲兵秣馬,做好渡江準備;政治舞台上,主席安撫群眾,籌備政治協商會議,抵抗外來列強。
北平城內,警察陳有富、播音員孟凡予,甚至朝陽大媽也加入了抵抗反動派的鬥爭。
人民群眾眾志成城,一切反動派都成了紙老虎,轉瞬間便煙消雲散,勝利終於來到。
2:小人物的喜與悲
對於創作者而言,重大歷史事件的改編再創作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觀眾對這些事件早已耳熟能詳,可以開發的餘地並不大;題材限制,又讓創作者必須遵守更為嚴格的創作紀律,必須複述一些必要的內容。
如此多的限制之下,此類影片的故事性往往很低,敘事邏輯也宛如散沙。
不同於前作中,用一閃而過的明星點亮熒幕,增加影片的可看性,《決勝時刻》中,黃建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小人物。
田二橋,一個不合格的貼身警衛員,每天的工作就是陪著李訥抓麻雀,好不容易遇到特務,還被他放走了。
被領導批評,只會抱頭痛哭,就連一個噩夢也會讓他哭的撕心裂肺。
但就是"一無是處"的他,卻在渡江戰役中奮勇殺敵,成了戰場上的英雄。
還有影片中唯一的感情線:黃景瑜飾演的警察陳有富與王麗坤飾演的播音員孟凡予之間的愛情。
加班至深夜,孟凡予走出單位,看到了陳有富的車,卻沒等到他的人。
愛情該有的套路在兩人間消失了,若不是熱心的主席替有富寫情書,愛情恐怕早就走到了盡頭。
但是,當孟凡予緊張時,有富一個眼神便能讓她心安,找回自己。
正面人物有血有肉,反面人物的塑造上,導演也是耗費了不少筆墨。
為了任務,軍統特工戴鵬程只得離開家人,獨自潛藏北京,領導視察,他提的請求是照顧自己的妻女;任務失敗,自殺前的遺書,說的還是自己的妻女。
他是十惡不赦的罪犯,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顧家的好父親,成為一個盡職盡責的好軍人。
還有被無數諜戰劇當做終極反派的毛人鳳,也在《決勝時刻》中善念發作,在危急關頭救下了宋慶齡先生。
還有一閃而過的李宗仁、白崇禧、特工某甲、特工某乙都有著鮮明的的性格。
混亂的時代里,小人物無法左右時局,甚至無法左右自己的生命,但他們的喜與悲卻悄悄積攢著力量,直到這個力量足以影響這個時代。
3:偉人的笑與淚
果敢、堅毅、睿智
關鍵時刻,帶領民族轉危為安;勝利時刻,氣定神閒,不驕不躁;失敗時刻,痛定思痛,重新啟航。
很長時間,說起偉人,我們能用的形容詞,能用來描述的時刻並不多。
但,歷史評價之下的他卻是一個有著獨特愛好,有著個人家庭,有著笑與淚的普通人。
開心時,他會揮斥方遒,一覽眾山小,盡享祖國的山河美景;"八卦"附身時,他也還會關心下屬的愛情,為他撰寫情書。
悲傷時,他也會潸然淚下,不能自已。
最喜歡的警衛員在戰勝中犧牲,他潸然淚下,痛哭難止;老戰友任弼時生病,聽著小提琴曲,他回憶往日友情,傷心不已。
戰場上,他們是常勝將軍;政壇上,他們創造了新時代。
但生活上,他們也會脆弱,也會敏感,也會生老病死,也會像普通人一樣喜悅、流淚。
戰爭結束,他們登上天安門城牆,鏡頭掃過,他們開心、愉悅,與城樓之下30餘萬的歡慶群眾一樣,與四萬萬五千萬民眾一樣。
一起慶祝這決勝時刻。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