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跟我國分清關係,改了首都名字廢除了漢字,現在還想要改國名

2019-10-08   胡八天下

提起「東亞文化圈」,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民族的自豪感。因為漢文化對於周邊的地區嗯影響確實是很大,就例如我們周圍的朝鮮、越南都使用過漢字。

東南亞各國,在歷史上他們一直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或為中國的固有領土,或為中國的藩屬國,在語言文化上,更是以漢語為尊。

如今的日本、韓國等地,其國家的史籍以及相關的科學著作,都是由漢字寫就的。除了書籍之外,即使是在許多的古代建築上,也仍留有漢字的身影。

然而,有一個國家,為了跟中國分清關係,不僅改了首都名字,廢除了漢字,現在還想要改國名。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哪一個國家?

這個國家就是韓國。

據《三國志》記載:「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這是朝鮮半島政權被稱之為「韓國」的最早記錄。了解歷史的國人都知道,歷史上的韓國是中國的藩屬國,只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其最終脫離了中國。

但是,在脫離了中國之後,韓國並沒有正視歷史,他們想要將原本與中國相通的事物抹除,以此達到分清關係的目的。

為此,韓國不惜廢除了漢字。

韓國一直是使用漢字的,到了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了《訓民正音》,其中仿照漢字外形,創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諺文。

而到了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朴正熙,更是下令全面實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以及官方的文件中徹底抹去。

在剛開始廢除漢字時,韓國的民眾們是廣泛支持的,因為他們覺得廢除漢字,大韓民族就能夠成為世界上的偉大族群了,而不是中國人。

只是,漢字作為表情達義的工具,早就已經滲透到韓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了,一時之間就要想徹底的,從他們的生活中清除,是非常困難的。

並且,韓文本身就是種不成熟的文字,韓文只是一種表音文字,其中有許多的同音詞,因此交流中時常會出現表情達義的混淆。而正是出於這種原因,現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也依然保留相應的漢字,以免鬧出誤會。

諷刺的是,推行廢除漢字的朴正熙的漢語水平,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他的漢字書法,甚至還可以與現代的某些書法家相媲美。

即使他打壓漢字,但他本人卻一直沒有間斷過漢字的書寫,並且重要題詞他仍是使用漢字,因為韓文根本表達不了那麼豐富的語意內涵,也沒什麼美感,所以,朴總統才一直衷情漢字。

更重要的是,韓國的經典古籍以及歷史等等,都是用漢字記錄的,而漢字一廢除,就相當於韓國的歷史傳承被硬生生的割裂了,不知他們如何處理。

除了廢除漢字之外,韓國還更改了首都的名字。

如今的首爾,其實原本叫做「漢城」,只是,可能是因為這名字一聽起來就是中國人取的,而為了徹底擺脫中國藩屬國的歷史,韓國選擇將其改名為「首爾」。

在2005年的1月18日,漢城市議會正式通過把中文名稱定為首爾,並把官方的所有出版物,都改用了新名稱。漢城市的市長李明博在1月19日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並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就不再使用了。

然而,僅僅只是這樣,韓國人依舊不滿足,他們現在甚至還打算要改國名!

據韓國的「聯合通訊社」報道,由於韓國當前的中文名稱被標記為「韓國」,而這在發音上,與韓文的真實發音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因此,韓國政府成立了專家委員會,並對韓國的中文標記進行了研究,最終決定了要使用「考瑞亞」三字。也就是說,韓國打算改名為「考瑞亞」。

表面上,韓國是為了讓自己的韓語譯名,能更加接近自己的英文名」Seoul「以及」Korea「。但是,在深層次上看來,這是韓國竭力擺脫中國的影響,努力向美國靠近的表現。

然而,已經吃夠了苦頭的韓國人,已經開始後悔當初的任性與自大,民眾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

對此,韓國教育部表示,從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五到六年級教材,將標註漢字及其讀音以及釋義。而一些韓國父母已經在提前教孩子漢字了。不知未來的韓國還會不會再後悔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胡八天下歡迎您的評論,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