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家: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也一樣

2019-06-20     JD媽媽

前言:最近孩子進入叛逆期了,說什麼都不聽,還頂嘴。

蘭蘭媽媽說最近發現女兒變化很大,不僅回到家裡就把自己房間門鎖上,而且還經常的和同學小聲的在手機里交談,甚至還會把電腦里她自己的文件設置密碼。媽媽說她有時也想找蘭蘭談談,但是沒說幾句蘭蘭就顯得非常的不耐煩,不僅一句話都聽不進去,有的時候還會和自己頂嘴。

(一)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叛逆期?

西方教育學家的研究,孩子是可以不出現叛逆期的,中國的專制教育可能引發叛逆期。

在中國,由於受傳統思維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們都覺得自己對於孩子有著完全的控制力,因為他們是長輩,所以自然高高在上。

他們往往用專制的方式教育孩子,完全都不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自然會導致他們之間矛盾不斷。

而在家長看來,只要是孩子忤逆自己,那便是大逆不道,從而採取更極端的方式對待孩子導致孩子叛逆心越來越嚴重

大數據顯示,人的一生會有三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會逐漸有自己的意識,但是這種意識是自我的,所以他們有著強烈的占有慾望,一旦被家長制止,便會哭鬧不止。

7~9歲的小大人兒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進入小學,突然面臨繁重的課業和家長的催促,自然感到難以適應。但是他們此時的撒嬌會被家長無情拒絕,心理上自然會有所波動。

12~15歲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眼界會變得更為廣闊。他們已經不再完全的局限於書本上的知識,然而他們自己的理解方式很難被家長接受,自然也就會有矛盾。

(二)專制教育是因,叛逆期是果

圓圓自從上小學以後,父母就對他的學習格外抓緊,幾乎從來都不帶他出去玩,一有時間就讓他做習題。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之下,圓圓的學習進步很快。

但是在一次考試失利之後,圓圓卻被父母混合雙打,更是被關到衛生間去進行反省。進入初中後,只要圓圓考試不理想,就逃脫不了這樣的懲罰。

初三那年,圓圓開始厭學,他沾染上了很多壞習慣,甚至公然頂撞父母,還對父親動了手。沒有任何意外,圓圓中考只上了當地最差的一所初中。

圓圓自小就在父母的專制教育下長大,他沒有任何的自我空間,完全按照父母的意識去發展。當初中學習競爭越來越激烈之後,他更加難以適應,加上對父母多年的怨氣,使他瞬間爆發,產生反抗性行為。

專制型家長的心理

  • 受專制教育思想的影響

這些家長要求孩子凡事都要順從自己,他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從來不會顧及孩子自己願不願意。正如圓圓的父母一樣,強制性的剝奪了他童年的樂趣,從來沒有問過他快不快樂。

  • 出於對自己生活經驗的自信

家長們經常會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很顯然,父母覺得他們經歷的多,所以對社會的經驗也就更多,他們認為自己對孩子做出的決定,會讓他們少走彎路。

  • 對孩子認知能力等的不信任

孩子由於年紀比較小的原因,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控制力較弱,而且自我意識也沒有完全發展。這些都讓家長不信任他們能夠做出正確決定,所以會對他們進行掌控,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發展。

所以,孩子只有在不被理解時才會變得叛逆。

(三)專制型家庭可能會禍害孩子的一生

朋友對孩子一直採取的都是專制型教育。他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家規,對於孩子的每一種行為都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定。

除此之外,在學習上朋友更是對孩子極盡強勢,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的反對意見。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沉默內向,他不願意和家長交流,最喜歡晚上一個人獨處的時間。

專制型家庭很容易使孩子變得叛逆。當家長長時間剝奪孩子自由,強行把自己的意願加在孩子身上之後,必然會讓孩子心生反感,越來越叛逆;

專制型家庭容易使孩子沒有主見,立場不堅定。由於已經習慣聽從於父母,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所以孩子很難形成自我的主觀意識,性格懦弱易妥協;

專制型家庭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感。當父母剝奪孩子表達的意願之後,孩子會產生自我否定感,久而久之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在各個方面都畏手畏腳。

專制型家庭容易對孩子精神方面產生負面影響。每天生活在父母的責備和威嚴之中,孩子很容易出現焦慮感。他們的心理越來越脆弱,很可能產生自閉現象。

(四)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呢?

皮格馬利翁是一名雕塑家,他把一塊上好的象牙雕刻成自己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形象,之後竟然愛上了這個美女。

他日復一日的祈求繆斯女神把雕像變成真人,被其誠心所感動,繆斯女神實現了他的願望,兩人如願以償的生活在了一起。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自我實現的預言",說的是,當我們去期望某件事情會發生的時候,這件事情就會真的發生。

(五)如何正確用在孩子身上?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對小學生做過這樣的一項實驗:他對某所小學裡的所有學生進行了智商測試,之後從其中隨意抽出幾位,告訴老師他們智商超高,一年內成績必然迅速提高。一年後當羅森塔爾再次調查時,發現這幾個孩子真的像他所言一樣,成為了年級中的佼佼者。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當人們強烈的認為一件事情會發生時,他就一定會發生,至少發生的幾率也會高於其他的事情。

所以每一位家長都要相信孩子,相信他們的能力遠超於我們的想像。只有家長堅定的認為孩子能夠優秀,孩子才會受其感染,自然的朝著家長希望的方向去發展。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 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WAWkmwBvvf6VcSZgt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