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調侃說,最近這段時間,是衡量房屋空置率的最佳契機。
原因很簡單,現在所有人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當巨大的人口流動在瞬間停頓下來,小區里不管燈火通明還是黑燈瞎火,不管你有幾套房,都得待在一個住處,空置的房屋自然會「現原形」。
不過,從1月下旬返鄉潮算起,大量人口已經回到老家,與平時的居住地點有很大差異,現在看很多一二線城市處於「空城」狀態,其實並不符合平時的空置房規律。
更何況,現在到底有多少房子空置,在學術界依然爭論不休。
先說空置率。
一般來說,空置率的計算公式為:空置面積與近三年房地產累計竣工面積之比。
在2015年,騰訊發起的《2015年5月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體水平在22%至26%之間。
在2018年底,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住房空置率為21.4%。
看來,各大機構調研目前樓市中的空置率,大部分都在20%-25%之間。
再說賣出去了多少房子。
根據房屋銷售面積來算商品房數量,從1998年房改到2005年,房地產年均銷售面積僅僅在1億-5億平米之間,從2010年到2018年,每年的房地產銷售面積都高達10億平米以上。
過去20年賣出去的房產面積相加,得出的結果是177億平米,按每套房100平米來計算,總共賣出去了1.7億套房子。
但是,這1.7億套說的只是商品房,而沒有包含數量巨大的農村自建房、城中村棚戶區的小產權房、單位和學校宿舍等類型的房子,這一點需要先交代清楚。
按1.7億套房屋存量,20%的房屋空置率來算,目前全國閒置房屋達到了3400萬套。
因為沒有把大量小產權房納入計算範圍,所以3400萬套空置房這個數字,明顯是偏保守的。
大家都知道,1998年啟動了房改,也就是說,經歷了21年的時間,3400萬套房子擱在那「沒人要」。
那麼,再過10年後,有多少房子會「爛在地里」?
這需要分兩個方面來說。
第一,10年後,房屋空置率會如何變化?
要預測10年後的房屋空置率,必然要回溯以前的數據。
我查了一些資料,有第三方機構的統計,1994年至2008年,我國商品住宅空置率由16.897%降至6.339%,下降10.6個百分點,雖然降幅很大,但有一點需要注意:15年平均空置率分別為13.68%和11.28%。
注意,1994年到2008年這個時期,房屋空置率反而是下降的。
到了2014年,西南財大開始發布一系列城鎮住房的報告,其中提到了房屋空置率已經達到了22%的水平。
不難看出,1994-2008年這個階段,因為大量人口進城,此時房子總量其實是「不夠住」的,空置率下降實屬正常。
而2008年之後,房地產開發體量越來越大,很多中小城市的房屋開始變得「過剩」,空置率升高到20%以上絲毫不奇怪。
而從2014到2020年這個階段,雖然房地產銷售面積依然高速增長,但是,在棚改貨幣化,放開落戶,城鎮化加速的影響下,空置率也依然維持在20%-30%之間,變化並不大。
照這樣的「軌跡」來測算,目前城鎮化率離70%-80%依然還有很大空間,再過10年,空置雖然還會走高,但應該不會突破30%,應該在25%-30%左右。
第二,未來10年,會賣出去多少房子?
這一項其實很容易計算,前段時間,黃奇帆在一場演講中用3個數字回應了這個問題。
1,當前我們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突破40平米,對照歐美日韓等發達市場,提升空間是很有限的。
2,10年後,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0%,「劉易斯拐點」將會來臨。
3,目前我們的新建房標準為50年以上,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拆除翻新」,折舊率下降。
目前城市居民有7個億,存量房屋300多億平米,加上未來10年湧入城市的兩億人口,存量房屋面積會增加到400億平米左右,按每人50平米來算,房屋的年均銷量應該是8億平米。
照這樣來算,10年後,年銷售量是8億平米,加上每年城市更新、老舊房屋改造有兩億平米,10億平方米就是樓市的平衡點。
黃奇帆被譽為「最懂經濟的市長」,也是學術界知名的經濟學家,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稱之為「國家智囊」絲毫不為過,他的觀點是建立在詳實數據上的結論,值得我們參考。
按他的推論,每年新增房屋銷售面積假如是10億平米,未來10年,意味著會新增100億平米的房子,按100平米一套房,那就是1億套房子。
結合25%-30%的空置率,再用1.7億套存量+1億套增量,答案就呼之欲出了:10年後,有6700萬套-7000萬套房子可能會「爛在地里」。
將近7000萬套空置房是什麼概念?
前段時間上海證券報披露了一個數據,根據記者統計,目前我國存量商貸大概是6000多萬筆,也就是說,現在的房地產市場,早就變成了「1人買多套房」,「1家擁有多套房」的投機市場。
這對於苦苦等等一套房的首套剛需族,無疑是「不友好」的。
有房的人寧可把房子「爛在地里」,而沒錢買房的人,卻只能選擇節衣縮食,甚至不結婚,不生孩子,以避免生活質量下降。
經濟學家李迅雷的一段話,說出了剛需族的「心聲」:空房越多,「剛需族」的孩子越少。
李迅雷在前段時間發布研報指出:中國、阿聯、美國所擁有的摩天大樓數量,均超過10座,而人口粗出生率也只有10-12‰的低位水平。
2016年至今,每年的銷售面積持續突破歷史記錄,與此同時,我們的生育率也一直處於下行趨勢,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新生兒數量不足1500萬,其中有57%都是二胎。
因此,房地產市場下一步的目標,是提高「爛大街」空置房的持有成本,讓投機客把這些房子賣出去。
同時,通過租賃市場、保障房體系,確保剛需群體居者有其屋,只有讓各個群體都能有房子住,才能避免大量空置房和投機氛圍出現。